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众所周知,现在的电影产业,收购院线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几天媒体却热炒——光线悄然启动了以巨额资金收购院线的行动。

7月28日最新消息,光线十分罕见地在几天之内连发多条融资公告,宣布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拟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拟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40亿元,融资总额高达70亿元。

一下子融资70亿元,按道理必然有大动作。电影公司是轻资产的企业,短时间内筹集70亿元,应该不可能是满足日常运营需求或者项目投资。

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光线筹集巨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想要谋求百亿级并购下游院线资产,目前潜在的交易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多次陷入欠薪风波的星美院线。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据内幕消息对外披露,“光线和星美谈判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现在看来一切正常,为了能够顺利谈下收购案并尽早启动,所以光线才着急筹措资金。”

消息一经发出,香港媒体紧急向星美了解情况,作为香港上市的企业,星美第一时间给出的答复是“从未听说此事,公司也未考虑出售旗下资产”。光线也于周日出来坚决否认:“公司从未与星美方洽谈报道所称相关收购事宜,短期内亦无相关安排。”

一边是半年报利润大涨寻求上下游打通的老牌影视公司,另一边是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并且据传有意回归A股市场的院线大亨,两者之间进行交易看来算是情理之中。虽然双方第一时间都出来否认,但是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两者会联系在一起也绝非空穴来风。

前不久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声称“中国电影产业的第一次危机即将到来”,另一方面光线却大动作融资70亿要“搞事情”,这背后到底是哪门子生意经呢?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1

光线创纪录的举债意欲何为?

光线要融资70亿,是因为光线缺钱吗?答案当然不是。

根据光线传媒2017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光线账上的货币资金为19.24亿元,此外账上还有1.4亿元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紧急时可以调用。今年3月光线传媒以通过出售新丽传媒27.64%股份出售给林芝腾讯回笼资金33亿元,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可获得投资收益18-19亿元,粗略计算,目前光线账上应该有超过50亿元的现金。

所以光线根本不缺钱,账上趴着就有50亿现金,再加上融资的70亿,那么一共有120亿可供调用。尽管光线不缺钱,但是如此大手笔的融资在光线公司建立至今算是历史首次,2016年6月份收购猫眼前后发行短期融资券也不过融资10亿元,这一次融资的规模几乎是上一次的7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光线传媒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融资。7月26日晚间公告的原话是,“为进一步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公司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20亿元的中期票据。”公司同日公告:“公司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不超过270天。”此外,“公司拟向北京银行翠微路支行申请不超过40亿元的综合授信,期限不超过5年。”

所以这次光线融资是强势的“三管齐下”,向北京银行借贷的算是上市公司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其中的40亿也占到了大头,剩下的10亿算是超短期的过桥贷款,算是短期拆借,另外的20亿则是中期。

这样一种三管齐下的方式不仅在光线的资本运作史上是首次,在文娱企业的贷款历史中也属非常罕见。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一点——光线要有大动作!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大家都知道,现在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经济大环境并不好,市场上融资很困难,光线在这样的时间点要大举融资一定是下了很大决心,也做了很多铺垫。另一方面融资是“有本有息,借债还钱”的,如果以当前市场平均利率来算,70亿元的资金利息每年就有几个亿,光线如果不是早做准备,早有预案也不敢做出如此大规模的举债动作。

从创立至今,光线已经拥有了上游的内容制作能力,同时也有庞大的宣发资源,现在线上渠道还有了猫眼,可谓是上下游兼备;唯一独缺的就是线下的院线渠道,眼看着万达,阿里,博纳等都投资了院线,长久来看光线不可能一直缺失这样重要的板块。

这也是为何外界纷纷猜测光线的大举融资就是为了并购下游的院线资源,而在此时“光线与星美的暧昧关系”也就此走上了舞台。

2

影城运营难,公司曝欠薪:星美的状况并不好

尽管光线和星美都出面矢口否认,但是之所以两者之间能够画上联系,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存在。

一方面光线举债70亿,收购的对象一定不是什么小公司,放眼整个影视圈,以及光线本身“上下兼通,独缺院线”的特点,基本光线筹集资金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在补强自身的短板。

另一方面,如果观察中国现在排名前十的院线公司,星美可谓是状况最不好的一类,而且也急于回归国内上市。

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48条院线,但前10条院线所占市场份额超7成,包括万达,中影,上影在内的院线牢牢把持着中国影院生意的大头。在中国10大院线中,星美控股成为2017年前十大院线排名中唯一一家处于亏损状态的院线上市公司。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据资料显示,星美控股在2017年亏损2.67亿港元。星美控股的主营业务电影院业务方面,利润同比下滑近九成,由2016年利润超过7亿港元下降到去年大约1亿港元。

对于亏损原因,星美控股年报中解释说是因为“报告期内销售和财务成本大幅上升,(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公司新收购影院营业额未达预期需要进行大幅商誉减值。”除此之外,星美附属公司星美文旅也出现亏损。

财报的难看,其实是运营情况的真实体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星美“欠薪、欠房租、欠供应商货款”的言论在网上不断发酵。到了今年5月,多名网友发微博称:“星美影城拖欠院线分账款,导致大热影片《复仇者联盟3》无法在星美影院正常放映。” “有些星美影城到现在还没有发2月份的工资,我们都见怪不怪了。我们还算好的,至少三月份的工资已经拿到了,还有一部分门店,员工现在都没有拿到二月份的工资。”“拖欠工资还好,社保公积金不能按时缴纳,才是最坑的。”

面对员工在网上披露的各种传言,星美一时之间可谓无言以对,因为问题确实存在——星美需要资金。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造成这一困境最大的原因是星美控股回归A股的计划遇到挫折,这也是为何外界一听到光线融资70亿的时候,会把星美看作是巨额资金收购的首要对象。今年1月,星美控股欲以成都润运为主体,资产作价200亿元借壳A股上市公司——中植系旗下企业宇顺电子。星美的老板覃辉是星美控股、成都润运的实控人,所以这一桩借壳回A股也算天经地义。

但没想到刚过了三个月,宇顺电子突然宣告“借壳失败“,对外披露的原因是覃辉及其实控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ST圣莱受到证监会处罚。2018年4月,证监会对*ST圣莱采取行政处罚,该公司因2015年度虚构影视版权转让业务、虚构财政补助事项,合计虚增营业收入2000万元,虚增净利润1500万元。整个事件中,实控人覃辉因作为知情人和参与者,被证监会给予警告并罚款60万元。而因为这项处罚,宇顺电子宣布终止与成都润运的重组——星美回归A股之路也因此被打上了休止符。

财报亏损,员工欠薪,回归A股受阻,星美的情况可谓是中国排名前十的院线公司中最糟糕的。坐拥300多家影院,但是运营效率和营收却举步维艰。这背后也是中国影院生意难的一个缩影——放映业务的毛利率越来越低,就算是横店,上映这样的老牌院线,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就在这时,光线手持巨资,眼光望向了自己独缺的院线资源,这也难怪外界会把情况最糟同时又热爱资本运作的星美放上了“舞台“中央。

3

电影不赚钱,全要靠投资?光线的日子也不好过

星美的确实近况不佳,但是恐怕很多人都忽视了,光线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根据7月13日发布的公告,光线传媒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20.4亿元-21.4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亿元净利润增长409%—434%。这样的成绩看起来是非常亮眼。

一般来说,净利倍增,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光线净利润暴增的背后似乎另有玄机。

业绩预告显示,在净利暴增的背后,是投资收益的支撑,根据披露,光线传媒上半年的经常性损益为18.7-19.1亿元,这意味着光线传媒的扣非净利润仅为1.03-2.7亿元,相比于2017年上半年的下降幅度在50%左右,相当于主营业务利润腰斩。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投资收益做支撑,意味着电影票房不给力。2018上半年,光线传媒的主业营业确实不够给力,(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报告期内确认收入了《熊出没·变形记》《唐人街探案2》《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金钱世界》等9部电影——其结果是票房好的并非自己主控,自己主控的票房又很一般。

电影领域缺乏爆款之作,一直是光线2017年以来的最大忧虑,再加上今年“丁晟怒怼,北京文化手撕”以及“后来的我们”事件,让光线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样的当口,就连掌门人王长田都认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危机要来临”“一千家电影公司要倒闭”,可是光线却在这节骨眼上史无前例地融了巨资,又第一时间否认“收购星美”的传言。

那么,光线葫芦里究竟卖着什么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