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萬春:插隊老照片引發的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插隊老照片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顧玉龍為照片寫的說明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上海有近五千名知青到遜克縣插隊落戶,在此前後,也有一些當地的知青兄弟姐妹到遜克縣的車陸、幹岔子等公社插隊落戶,我們稱之為"奇克青年"。上海知青在農村經歷的一切,"奇克青年"基本也都經歷過。他們中的一些有心人,在當時艱苦的環境下,在緊張的勞動戰備之餘,用筆記下了經歷的點點滴滴。如今,他們跟我們大多數上海知青一樣,也都退休賦閒在家,於是,就有時間打開記憶之瓶,將插隊歲月的經歷,將以往的片段記錄,整理成冊、編印成書。書中提及的"奇克青年"的經歷,很多都與我們上海知青交織在一起,樁樁件件,都會勾起我們苦辣酸甜的回憶,激起我們的共鳴,也為知青史的研究者們提供了寶貴的信史。

本文選自當年在幹岔子鄉幹岔子一隊插隊的奇克青年凌萬春寫的《插隊歲月》一書,《黑河地區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大會合影留念》的照片也由凌萬春提供。期待與知青朋友們共享。

首先感謝上海插隊知青顧玉龍,他是原車陸公社西雙河大隊上海知青,他知道我寫了一本《插隊歲月》一書並向我索要,我發給了他電子文本及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的照片,照片本無名單,我雖然每人都認識,但事隔多年,有一半叫不出名字,他在上海知青群裡費了很多功夫把名單給找齊了;其次給這些參加會議的知青問一聲好。我們都是插隊的知青,參加會議時我們天天相見,時隔四十多年,我們都都老矣,只能從照片中尋找我們過去知青的青春歲月,那時我們正風華正茂,但我們插隊知青的一頁,我們也曾光榮過,這歷史的老照片就是證明。

照片代表人員:

前排左起:幹岔子一隊秦美英(不對!我認識她,是四隊的,有知道她名字的告訴我)、紅衛大隊吳佩慧、前衛一隊儲憶鋼、幹岔子四隊老貧農齊德明,興隆大隊張麗娟、勝利一隊陳榮敏、東方紅大隊顧麗菊;

中排左起:幹岔子三隊姜蔚蘊、紅星大隊陸發奎、幹岔子大隊袁望平、東方紅大隊上海乾部李冰、幹岔子一隊陳佩珠、東方紅大隊上海乾部陳根寶、幹岔子二隊高文英、興隆大隊上海乾部陳尤然、幹岔子四隊杜菁;

,後排左起:嚮明大隊李曰勝、幹岔子三隊吳雪生、新發大隊郭小平、紅旗大隊沈志欽、東方紅大隊顧澤寬、革命大隊王文雲、興隆大隊楊建康,幹岔子一隊奇克知青凌萬春。

凌萬春:插隊老照片引發的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黑河地區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大會

1970年的8月份,當我從041前支的值班分隊回到生產隊,公社革命委員會通知讓我去參加黑河地區知識青年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因規模之大,是黑河地區史無前例的一次知青大會。會議七天,可惜那時沒有照相機,沒有留下知青歷史的瞬間。

參加這次大會,代表要求很嚴格,有很多具體的條件,要經過青年的選舉和大隊的推薦,但我不同,是公社革命委員會直接確定。直接確定我當知青代表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我是第一批當地下鄉的青年,當地下鄉青年雖然人數比上海青年少很多(100多人),但在農村已呆了二年多了,比上海知青也算是有點資格了;

二、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始終當武裝民兵,在民兵值班分隊的戰備工作,我幹得比較出色,在公社的青年中也是有位置的,公社佈置我的工作,我也是隨叫隨到,從不講價錢,按鄉里領導的說法,交給他什麼任務都能給你完成得很好;

三、這次全區知青大會是軍事化的大會,也是知青軍事化的演練,所以在代表的編制上進行軍事化的管理,一個公社為一個排,一個大隊選出二三個人,全公社包括上海乾部有近二十四人,其中還有一位老貧農。代表中,公社讓我當知青代表幹岔子排的排長,擔任副排長是興隆大隊的女知青,她後來被推薦當上了工農兵大學生,是清華大學導彈發射系。這次當排長我不用帶發給的槍,但要自帶行李,要帶紅寶書,在縣裡統一編隊,縣裡是一個連的編制,開會的地點是在龍鎮農場。

凌萬春:插隊老照片引發的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我記得在縣裡出發的那天早上,起得很早,可能五點鐘就出發了。因為有的路不通,遜克距龍鎮二百多公里的路,晚間八點多才到,從早到晚一整天的時間都在車裡顛簸,坐在很不舒服的車廂裡累得很。幹岔子的知青代表,本地青年就我自己,其餘全是上海人,在上海青年中,女青年又是多數,青年們有說有笑,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樣,但都說的是上海話,車內可能只有我不說話。副排長很會活躍車內代表的氣氛,她不斷地指揮上海知青代表唱歌,有時合唱,有時獨唱,而我也只能附和或者聽,我看他們的情緒真的是激昂、熱情、奔放、興奮,唯獨我的這些情緒表現不出來。副排長用上海話同知青說要拉我的歌,即用拉歌的形式讓我唱歌,當全車的知青一唱一和地拉我唱歌時,我真的是不好意思,因為他們拉我唱歌是對我的一種尊重,還給我帶上官銜,我只好站起來向大家解釋,我確實不會唱歌,但在副排長的鼓動下,他們不依不饒,讓我快快,非得讓我給他們唱一支歌,而且又齊聲地說,我們就想聽排長唱的歌,我沒有辦法,只好唱了一首毛主席的語錄歌。

車到了地點以後,知道最後到的代表是我們,大會的服務處等了我們很長時間。先安排吃飯,然後把我們男知青代表安排在龍鎮鄉的電影院裡,這是一個鄉級的電影院,不大,而且影院的房蓋是用草苫的,晚間我們就睡在那挺窄的長條的木凳子上,白天一日三餐在附近的一個飯店裡吃飯,同生產隊相比,飯菜要好多了,因為頓頓有肉。

由於全地區的知青代表大會在龍鎮召開,龍鎮也熱鬧了起來。這次大會的代表來自六個縣(當時沒有市)及黑河所轄所有的農場,號稱知青千人大會。因開會的人多,會場設在龍鎮農場學校的大院內,每天開會入會場及離開會場必須用部隊的隊列的形式,每個代表隊在會場中事先確定指定的地方,開會時要坐在地上,而且一坐就是一上午,這些代表的素質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開會時沒有亂動及講話的。

凌萬春:插隊老照片引發的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為了顯示出軍人的作風和革命化,入場後,在沒有開會之前,各排及連(一個縣為一連)要相互拉歌,因此那歌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那開會的場面和氣勢很是革命化、軍事化,也很壯觀。會議期間,每天晚間要演露天電影,這也是會議高級的待遇了,但電影的內容是八個樣板戲,這我都看過了,但我不去是不行的,每天晚間吃完飯,我必須集合好隊伍,站三路縱隊,在街上人多的地方,還要喊著一二三四的口號,以振軍威。我們要走二里多路才能到龍鎮農場的學校,在路上即使遇上汽車,我們也不會給躲道,而汽車只能先停在路邊。到了會場,只要天一黑,電影一開演,我就急忙溜回我住的地方睡覺,因為看電影結束時可自行回去,而且在看電影時有很多的當地人。

會議的具體內容我現在記不清了,但每天都有大會發言,學習毛主席的著作和最高指示,下鄉接受再教育的講用,戰備的形勢和要求等,大會因是露天會場,所以有幾個二十五瓦的大高音喇叭,所講的什麼路上的行人都能聽到,但在會議結束時,由黑河地區軍分區司令員、地區革命委員會的主任甦醒給做報告,那天我們被集中到鐵路線上的一個大倉庫中,報告很長,甦醒做完了報告,立即坐北京吉普車走了,我們知道他是黑河級別最高的官員,但據知青們代表們議論,他的官職同我們參加會議代表中的上海老幹部陳尤然是一個級別的。

凌萬春:插隊老照片引發的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參加這次大會,我有一個巧遇,即看到了我們插隊下鄉的同學,有二人是首批推薦上黑河師範學校的,當然校址在黑河。因中蘇關係緊張,為備戰,黑河師範遷到了龍鎮,上學的人有我的同學,他們的學校就在我們會場的南面,有一天散會後,我特意去了他們的學校。我看到他們學校的條件很差,吃的也不好,我在他們的食堂吃了一頓飯,是穀子面的窩頭,我是第一次吃,他們說每天都吃這種主食,我感覺沒有苞米麵的窩頭好吃,可我們知青點吃的是大白饅頭。菜就是鹹菜羅卜絲,比我們生產隊的伙食差多了。他們學習的生活也是很艱苦的,但那時候他們上學是不掏學費的,只是繳吃飯的錢,畢業了就算是國家的人了。

遜克縣插隊下鄉的知青當時是一個連。當地插隊下鄉的青年只到幹岔子和車陸,這兩個公社都是沿江公社,條件要相對好一些,到車陸公社的是高一及初中的同學,但在開會時,我根本沒有找到當地下鄉的青年代表,我心裡在想,這次號稱千人的全區知青代表大會,遜克縣當地下鄉的知青代表也就是我自己一人。

那次開會,沒有發任何的會議材料,重要內容只能記到本子上,我當時是認真記了,但回到生產隊沒有給我安排時間讓我傳達。

那個記事的本子丟了,我只能憑我的印象回憶了這次黑河地區史無前例的千人知青代表大會。

凌萬春:插隊老照片引發的回憶——參加黑河地區知青代表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