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紹業署名文章丨鄉村振興:推動「三農」工作的重大機遇

鄉村振興:推動“三農”工作的重大機遇

——對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調查與思考

中共懷化市委副書記、懷化市人民政府市長 雷紹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懷化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如何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和“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總要求,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積極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課題。近期,按照省委大調研活動要求,我帶領有關部門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對於懷化而言,更應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鄉村產業體系。

近年來,我市逐步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等傾斜力度,農業產業具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2017 年,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30家、農民合作社達5545 家、家庭農場達182家,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376 億元。洪江市、麻陽、漵浦和靖州等入列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實施縣;通道、新晃和辰溪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新晃形成了以黃牛、龍腦樟、優質蔬菜等為主導的農業特色產業;沅陵形成了碣灘茶、水產養殖等為主導的農業特色產業;洪江市形成了以優質果蔬種植加工、鄉村旅遊等為主導的農業特色產業;特別是新晃綠豐現代蔬菜文化產業園和懷化(鶴城)九豐現代農博園,走出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但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市農業產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產業同質化嚴重,全市15 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產業體系基本雷同;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達10 億元以上僅2 家;產品附加值低,70%以上農產品直接鮮銷,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僅佔全省的2.5%;品牌影響力弱,農業品牌雜而多、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強等。對此,必須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快結構調整,推進“一縣一特”“一鄉一品”產業佈局,培育壯大精品水果、優質稻、道地中藥材、茶葉、竹產業等10 大區域特色產業,培育一批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的專業縣、專業鄉、專業村。二是要加快科技創新,以懷化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契機,加快落實《懷化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懷化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大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人才鏈、價值鏈“五鏈”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三是要加快產業融合,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質行動,著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聚集區和加工龍頭企業,以一二三產融合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加粗。堅持農商農旅結合、“種養+”一體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莊、鄉村旅遊、生活體驗等新型業態。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培育引進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快捷智慧的冷鏈物流體系。四是要加快品牌建設,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逐步完善優質稻、柑橘、茶葉、時鮮果蔬等主導產業標準體系。加快出臺《懷化市知名農產品品牌管理辦法》,編制《懷化市知名農產品品牌名錄》,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和登記保護,積極培育壯大“碣灘茶”等一批在全國全省叫得響的知名品牌。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取得蝶變式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我們要順應農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著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我們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25 戶100 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4941 公里,2017 年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1685 公里;全市390.1 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切實加強農村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完成畜禽養殖汙染治理項目198 個、土壤和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10 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341 個,全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8.5%;加快改善農村人居條件,完成美麗鄉村示範創建項目215 個,實施農網改造升級368 個、農村危房改造1.85 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改造使用普及率達到78.58%。通過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但調研中發現,我們絕大多數村鎮土地利用和建設規劃不健全、不完善,鄉村規劃體系嚴重滯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不夠完善,全市還需完成1487 個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還有24.02 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需要解決;農村環保設施建設較為滯後,大部分鄉村沒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汙水收集處理設施,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汙染日益加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仍然突出。解決好這些問題,一是要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抓好“四化一改”工程。加強城鄉生活汙水垃圾處理、畜禽水產養殖汙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農村面源汙染治理等工作,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二是要加大農村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繼續實施1000 公里高速高鐵沿線綠化提質、1000 萬畝封山育林和1000 個“秀美村莊”建設工程,加強植樹造林、溼地保護、退耕還林還溼工作,全面推進“水美懷化”特色小村鎮建設,使鄉村更宜居、更美麗。三是要建立健全鄉村規劃體系,推行土地規劃、產業規劃、生態規劃“三規合一”,推動村鎮土地利用和村鎮建設規劃全覆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率達到50%以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明確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注重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築風貌,彰顯少數民族文化元素。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著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鄉風文明為保障。我們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近年來,我們注重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全市建起了鄉賢文化講堂800 多個,推選和培養新鄉賢350 餘人。積極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傳活動,通過規範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節目展演等形式,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著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級農家書屋、農村廣播“村村響”實現全覆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進,豐富了千家萬戶的精神文化生活。

但調研中發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離鄉村振興目標還有一定差距,農村優秀文化傳承保護不夠,挖掘和提升民俗文化、農耕文化仍需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相對滯後,綜合文化服務依然不足;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急需加快破除,農村“人情風”“厚葬薄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問題依然嚴重,農村群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下一步,一是要廣泛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三城同創”活動,分類、分層推進,做到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面提升,著力提高鄉村文明程度。二是要深入挖掘全市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傳承好農村“非遺”項目名錄,注重引入現代科學文明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把“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作為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集中開展農村“人情風”問題整治,加大對農村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打擊整治力度,引導群眾自覺遵守踐行文明鄉風。四是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歡樂瀟湘幸福懷化”等活動,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著力推進鄉村治理取得全方位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對於懷化來說,只有農村和諧穩定,鄉村振興才具備現實基礎,廣大農民才能實現安居樂業。

近年來,我們全面實施向鄉鎮簡政放權強化便民服務,全市各鄉鎮目前平均可辦理事項達70餘項,鄉鎮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步伐加快。大力實施“雙培雙帶”“能人治村”工程,下大力氣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1646個,農村基層基礎不斷夯實。探索推廣漵浦“互聯網+人民調解”、通道“微信創安”、辰溪“鄉賢調解新模式”等模式,投入4200 餘萬元配套實施黨務村務公開欄建設2455個,率先在全省實現“互聯網+監督”平臺併網運行,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意調查全省排名由2014 年上半年的第13 位上升到2016 年、2017 年的第1 位,懷化“三級一體”警務改革獲得省委省政府首屆管理創新獎,農村地區依法整治涉黑涉惡農村宗族勢力、打擊鄉匪村霸地痞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取得新的進展。

但調研中發現,部分地方向鄉鎮下放權力不徹底,一些基層組織保障水平不高,還有集體經濟“空殼村”339 個,收入0.5 至4 萬元的村還有1527 個,佔比高達62%,村幹部隊伍青黃不接。同時,農村法治建設進程滯後,全市尚有55 個鄉鎮司法所“一人所”亟待清除、64%的村級綜治中心未建成,農民群眾法治意識不強,不孝父母、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和不良習氣增多,等等。面對這些短板和不足,一是要著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實《五溪人才行動計劃》,突出抓好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在深化向鄉鎮簡政放權、推進農業農村“放管服”改革過程中釋放農民創業創新創造潛力。二是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村規民約等制度,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強化鄉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治監督,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力量,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要紮實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深化信訪一體化改革和“三級一體”警務改革,落實“派出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一村一輔警”,加快“雪亮工程”建設步伐,組織開展“十大平安”系列創建活動,提升群眾安全感。四是要推動正風反腐向基層延伸,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督”工作,持續開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營造風清氣正、心齊氣順、風和日麗的農村政治生態。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著力推進農民群眾共同富裕取得根本性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87.07 萬人減少到2017 年的26.03 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 年的20.8%下降到2017 年的6.21%,2017 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840 元,“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新模式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但調研中發現,全市仍有26 萬多的貧困人口、2 個深度貧困縣和131 個深度貧困村亟待脫貧摘帽,一些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激發不足,今年上半年城鄉收入比為2.94,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成為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的末梢,資源極為匱乏,全市尚有113 個貧困村未實施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農村教師隊伍、農村村醫老化現象嚴重。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圍繞“減”字深入推進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重點工作,確保2019年全市整體脫貧摘帽。二是要圍繞“均”字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以貧困縣“芙蓉學校”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麻陽、通道兩個深度貧困縣醫療救助試點,加快村衛生室建設,整合各類資源加強鄉鎮文化站、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七個一”和農家書屋建設,不斷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要圍繞“增”字不斷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以農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政策性補貼四類收入為重點,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豐富“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新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在“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中支持鼓勵知識青年回鄉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