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施工,還是建築系統集成

裝配式建築實施的表現形式是,在工廠進行部分部件(構件)預製、生產,現場裝配形成建築整體,但是,裝配式建築絕不僅僅是預製裝配化,而是以裝配式建築的方式來實現新型建築工業化,是傳統建築也借鑑製造業的重大變革和產業轉型,目前人世上容易陷入下面的誤區。

建築設計施工,還是建築系統集成

預製化工程,還是預製化構件?

目前普遍存在的做法,實際上是主體結構切分預製、現場組裝的思路,把本來現場澆築混凝土的工作轉移到工廠。於是,把個性化設計得單體工程強行切分進行工廠預製,事實上變成了工廠化的“預製化工程”而非“預製化構件”偏離了結構部件模數化、標準化的初衷。然而,有些認識誤區,也有一些,是企業目前技術水平下應對強制性與之旅要求採取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這個問題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築中尤為突出。“預製化工程”問題,導致工藝成本和物流成本巨大,工程造價遠高於傳統的現澆混凝土建築,甚至高於大家潛意識中普遍認為價格高昂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嚴重影響其推廣應用。另外,裝配式混凝土建築中,剪力牆裝配也並不一定是技術先進的方向。比如日本,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淘汰了板式結構的預製混凝土體系,僅剩下預製混凝土框架體系。

裝配化還是建築工業化?

目前的裝配式建築推進過程中,用裝配率指標來衡量建築工業化水平。很多政府規定和激勵政策都是針對預製混凝土製訂的,普遍認識是,實現了混凝土的預製和裝配,等同現澆混凝土,似乎就實現了建築工業化。從項目來看,目前大部分都是用傳統的生產方式加上裝配化,依舊是粗放的管理,很多是為了裝配化而裝配化。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建築工業化內涵認識不到位,還停留在以往單一的工業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層面上,還侷限在一般意義上的建築裝配化。

建築工業化是一整套生產方式的變革,而裝配式建築只是其中一種建造形式和載體,在房屋建造的全過程中採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和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形成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從而實現社會化的大生產,決不能簡單地用“裝配化”來概括或替代,單純意義上見建築工業化理解為裝配化,再將裝配化理解為預製混凝土,太過狹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