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秀:舉「芪」拓路富鄉梓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其興衰成敗的關鍵,就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民心。在應縣,有這樣一家合作社,在“掌門人”劉仲秀的帶領下,舉黃芪產業大旗,走萬民共富之路。合作社因此搞得風生水起,雲蒸霞蔚,先後被認定為朔州市第九批龍頭企業、山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和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它就是--應縣乾寶黃芪專業合作社。

抱團發展築坦途

今年剛進不惑之年的劉仲秀,自參加工作就與黃芪結下不解之緣。1985年,他招工進入應縣北芪公司,幹過基地種植,搞過精選加工,跑過市場銷售。幾年時間,他把黃芪從種植到銷售摸了個門兒清。1990年,北芪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他隨之選擇了單幹,利用初步積攢起的人脈,專營黃芪的外銷。經過16年的走南闖北,摸爬滾打,他不僅建立起了穩定的目標客戶群,而且也積累了一定的資本。與此同時,他也發現了應縣當地黃芪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即粗放無序的一家一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大市場對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的需求。為此,2007年,他毅然決定,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建立乾寶黃芪專業合作社和自己的生產基地,抱團發展,走一條黃芪產業化新路。

合作社建立伊始,劉仲秀在選擇成員的時候,就不侷限於一地一村,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應縣南部山區所有適應種植黃芪的地方。初始的13名社員中,分佈於應縣各大峪口,這為他佈局黃芪生產的大格局、示範帶動的大效應奠定了基礎。

為了建設自己的生產基地,劉仲秀一口氣承包了四座荒山,以每年3000畝的速度種植黃芪,現在乾寶已擁有應縣南山坡人工撫育野生黃芪種植基地3萬畝。在種植的過程中,劉忠秀不斷摸索總結,逐漸掌握了半野生黃芪的生長習性,形成了一套富有仲秀特色的種植體系,並整理成冊,免費向種芪農民傳授。合作社也由初期的13戶社員,迅速發展到現在的55戶,社員出資總額3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3000餘戶,年收購加工鮮黃芪2000多噸,年創產值3000多萬元。乾寶已經成長為應縣建社最早、規模最大、發展最好、效益最高的農民專業龍頭中藥材合作組織,也是山西目前最大的藥字號農業種植龍頭。與此同步,劉仲秀還把發展的觸角伸向了平川,他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在應縣茹越峪口的沖積扇地帶建立集育苗、試驗、示範於一體的科研基地100畝,取得了成功。在應縣下馬峪村、教場村、魏莊村等進行了大面積的速生芪推廣種植,去年達到了1500餘畝,畝均純收入3500元。受此鼓舞,今年平川基地可發展壯大到2500多畝,可為農民增加收入500多萬元。

創立品牌增效益

黃芪全身都是寶。過去,應縣芪農由於方方面面的掣肘,種出的黃芪都是連毛帶疙渣一老攬賣了,懂不得分等論級,不知道挑選加工,更不知打造品牌,效益微乎其微。為了讓這正宗的正北芪身價倍增,劉仲秀走了兩步路:先是打造品牌,統一註冊了“應縣黃芪”集體商標,又分別註冊了“仲秀”、“乾寶”兩個自有商標。他充分注重商標的保護、開發和應用,走品牌化營銷之路。誠於品而鑄於牌,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終於讓“仲秀”、“乾寶”牌黃芪聲譽鵲起。“仲秀”牌黃芪躋身朔州市十大特色農產品,山西省著名商標行列。先後榮獲第二屆山西特色農產品北京展銷周“最佳優質農產品獎”、山西百姓最放心食品品牌,第三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 2017年底應縣仲秀、乾寶黃芪品牌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併成功獲得保護證書。其次,劉仲秀投資1000多萬元,在應縣城南設施農業園區建立起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的加工廠區,購置各種先進的機械設備,對黃芪進行分選加工。看官,你休小看了這個環節,它讓原本的“醜小鴨”眨眼之間成了“金鳳凰”,那價格更是好的不要不要的啦。如今,乾寶加工的正黑芪、正白芪、炮臺芪、紅藍芪、北芪片、黃芪茶、黃芪羊、禮品芪等品牌產品,俏銷全國各地,有的甚至還漂洋過海,銷往東南亞及美洲地區。此外,劉仲秀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與大型藥企和養生保健等企業結成命運共同體,抵禦市場風險。目前,乾寶與天津賽諾製藥有限公司、廣東麗珠製藥有限公司形成了穩定的供銷關係,年銷售成品黃芪300多噸。互聯網也成了乾寶黃芪外銷通道,銷售額十分可觀,呈現逐年遞增之勢。

“芪”頭並進奔小康

劉仲秀成立合作社的初心,就是依靠黃芪,帶動千家萬戶闊步小康。他也把這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始終不遺餘力地為之奔波奮鬥。

乾寶黃芪專業合作社是應縣黃芪最大且唯一的銷售渠道。每到收穫季節,收購資金的準備讓劉仲秀頭大不已。尤其是近幾年,每年都得上千萬元。他為此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受夠千辛萬苦,四處奔波,多方籌集,有時甚至不惜民間高利借貸,但他始終堅持不壓級,不壓價,就高不就低,不打白條,現摸皮條光的的原則,贏得了農民的口碑,樹起了金字招牌。在他的影響帶動下,應縣縣委縣政府把黃芪作為山區農民精準脫貧的主導產業,大力扶持種植,黃芪的種植面積由原來的六萬畝發展到現在的十二萬畝。劉仲秀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同樣一畝地,種其他植物,頂破天純收入不過三五百元,而黃芪至少能上四千元,貧困戶僅憑種黃芪一項就穩穩地達到小康標準。

黃芪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種到收,誇張一點說,搞得就是人海戰術。在乾寶合作社,常年打工的有50餘人,季節性用工350多人,每年僅勞務費一項就得400多萬元。劉仲秀用工有一個原則,只要想受、能受,不管是殘疾人,還是智障人,一律歡迎。在他的種植基地,有一個姓柴的智障老人,原在村中孤苦伶仃,無人照顧。劉仲秀心熱,把他招進基地護坡,管吃,管喝,管住之外,每月還給他開資2100元。老人雖然不大開竅,但也似乎懂得誰對好誰對孬,只要見了劉仲秀,就會一個勁地伸大拇指。白馬石鄉寺兒溝村民趙國君,原來窮的家徒四壁,叮噹二響。自打加入了合作社,那小生活過得,是上樓吃著甘蔗--步步高節節甜。下崗工人李春玉,由於沒有技藝,以前外出打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年忙個賊死,也撲鬧不回幾個錢。入社六年,光景過得火噴噴,要啥有啥不發愁。用咱老百姓的話說,是蜜裡拌上糖,跨過小康奔大康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談及今後的打算,劉仲秀顯得底氣十足,他說:“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實施鄉村振興的奠基之年,我們乾寶要藉此東風,乘勢而上,發揮好內聯外引,龍頭示範作用,進一步擴大基地種植規模,發展訂單黃芪,讓應縣農民齊發黃芪財,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同時投資建設黃芪口含片和黃芪下節料提取物飼料添加項目,爭取實現銷售利潤翻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