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盜版碟爲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碟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早在十幾年前,正版遊戲還沒有普及的年代,“5元黨”是當年那批玩家最寫實的稱謂。當年的遊戲宅但凡有點追求,都會在週末彙集三五好友,前往電腦城周圍打探新作情報。老闆們從櫃檯下拿出厚厚的一摞由紙包裹的碟片後,小夥伴們也就各奔目標,尋找自己的最愛。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PS2和Xbox 360流行開來的那段日子裡,想必大家也都有著一段共同的記憶——普通碟5塊錢一張,“D9盤”的10塊不講價。而“普通碟”和“D9盤”的區別,卻至今仍有一批人摸不清頭緒,當年也有不少玩家因此被店老闆忽悠得顛三倒四。

今天我們就從“賣碟的”說起,探尋光盤背後,與遊戲相關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CD時代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CD大家都很瞭解,起初這東西是用來存儲音頻素材的(現在也是),後來它也被人開發出了新的用途——存儲數字信息。在上世紀90年代,能容納700MB信息的CD光盤簡直是容量的怪獸,於是後來也被PS等主機用作存儲遊戲數據。

作為索尼和飛利浦旗下的當家花旦,這一技術結晶當然要沉澱在索尼自家旗下的第一代主機PS上面。而當年的PS也是憑藉著CD的巨大容量,孕育了《最終幻想7》這樣的作品。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傳說中的“飛盤”

說到盜版方面,隨著直讀破解技術的逐漸成熟,CD載體的PlayStation盜版盤售價也從一開始的50元前後,逐漸在後期穩定在了10元左右的樣子。

二、DVD時代

1.技術層面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運行時的DVD光驅

隨著光盤技術的不斷進步,索尼、東芝、飛利浦和松下等巨頭也聯合發佈了新的技術標準——DVD(數字視頻光盤)。它的容量已經從700MB一路飆升到了4.7GB(典型的DVD-5規格,簡稱D5或普通DVD),而採用單面雙層技術的DVD-9規格(簡稱D9,造價比普通盤高一些)的光盤則能達到7.92GB的容量。

所謂單面雙層,簡單理解的話就是在光盤的同一面上,通過不同長度的“刻刀”(激光)刻下兩層不同的信息,而讀取時光頭採用不同的焦段即可“讀出”雙倍的信息。刨除技術本身為光盤留出的“餘地”,其容量大小才最終定在了7.92GB。此外還有雙面單層、一單一雙和雙面雙層等DVD記錄制式,只是它們不太常用罷了。

2.PS2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在1995年時,一張能夠容納接近8GB容量的光盤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而為了推廣這一技術,當年的PS2也是身先士卒,毅然決然地搭載了DVD光驅。要知道,當年隨便一臺DVD播放器的價格,就要比PS2的基礎售價要高出一截。正因如此,當年不少的影音愛好者也都購入了PS2主機。

而在PS2的時代,直讀芯片同樣允許玩家通過盜版盤的方式運行遊戲。破解初期,普通DVD碟片通常被賣到30元,而D9碟片的價格則高達50元人民幣。不過正如你所知道的,後期它們的價格也都跌到了5元和10元。

3.Xbox 360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除PS2外,我們熟悉的Xbox 360同樣採用了DVD碟片,破解光驅後,它同樣可以運行盜版DVD遊戲。由於破解後“性價比”的飆升,Xbox360也在於PS3的對局中,在國內積累了巨大人氣。不過它的故事絕不僅僅這麼簡單——

2006年前後,微軟曾經聯合因特爾、東芝、三洋和華納等公司共同創建HD-DVD制式。它的容量為15GB,看似各方面都弱於藍光光盤,卻在價格方面佔了很大便宜——它幾乎是以DVD光盤的價格正在完成完成“屌絲逆襲”,卻終究被索尼陣營的藍光光盤幹翻在地。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Xbox 360上市之前,國內外科技媒體其實也在盛傳它將搭載HD-DVD光驅的消息,不過隨著這一規格陣營的落敗,微軟似乎也決定不做過多掙扎。2006年,不死心的微軟終究為Xbox 360配上了一個外置HD-DVD光驅……而由於DVD容量方面的物理限制,不少遊戲也都不得不削減CG(同期對陣的PS3採用了25GB容量的藍光光盤),或是採用單面雙層等方式規避容量帶來的影響。

4.NGC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NGC光盤和普通光盤對比

在國內不溫不火的NGC,其實也採用了DVD的技術,只不過當年任天堂為了規避授權費用,委託松下制定了另一種技術——Mini DVD(定製版,與普通80CM大小的DVD不兼容)。由於碟片比較小,所以容量方面也縮小至1.5GB(普通Mini DVD為1.4GB),由於採用了固定角度和速度等方式的特殊讀取,它理論上也無法被普通DVD光驅直接讀取。

在國內,由於NGC的人氣並不高,且這臺主機2004年才有破解消息傳出(同期模擬器都被公佈了……)。所以破解方面也很少有人觸及,在此不多贅述。不過由於光盤本身的容量小,許多大作就需要分兩張光盤(比如《生化危機4》)來存儲,這就顯得有些不方便。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三、BD時代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BD就是我們熟悉的藍光光盤,它是由索尼和藍光光盤聯盟創立的,標準容量達到了25GB(同樣有單面雙層等技術)。到了BD的時代,盜版早就沒有那麼容易,就算主機被破解,也通常是系統層面上的“軟破”。舉個例子,PS3的後期就迎來了全面的、底層軟件級別的破解,可以外接硬盤玩遊戲,於是光驅接口就徹底被冷落了。

BD的輝煌時期持續到了今天,如今的PS4、Xbox One和已經打出GG的WiiU其實都採用了藍光制式的碟片作為儲存介質(WiiU採用的制式同樣來自松下,為規避授權費用)。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同樣,為了防止光驅讀取所帶來的速度瓶頸,目前的主機在運行遊戲時也都對機身內的“緩存”做了許多優化。以PS4為例,目前我們玩到的所有光盤遊戲其實都有一個預載過程(將光盤內容下載到PS4硬盤),並以此加快遊戲的載入速度。很顯然,就算光盤制式不斷在進步,它如今除了在防盜版、性價比(容量/價格)方面有著一些優勢外,已經不屬於最佳的儲存介質。

D9盜版碟為什麼比普通碟貴?遊戲光盤的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在3A遊戲遊戲容量動輒就達到8、90GB的今天,藍光光盤引以為傲的容量終究還是顯得不大夠用。而很顯然,如今的影視行業短期內已經不臺需要更大的光盤存儲介質(目前的4K UHD藍光碟也只要單面雙層的50GB足矣,這已經是影院級的音畫量級了),新一代光盤制式目前也是八字沒一撇。

結語

講實話,未來的遊戲行業一定會繼續發展下去,而我們顯然不能奢求下一代的光盤儲存介質能夠為它幫上什麼忙(有沒有下一代還是一個問題)。容量的重擔,終究還是要落在卡帶和數字版遊戲上面,而隨著閃存介質價格的不斷下探,就看未來的遊戲廠商如何做出選擇了。

那麼未來,你能夠接受的是稍微貴一點、但不佔本地空間的卡帶,還是需要更大本地硬盤的純數字遊戲呢?說說你的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