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頭爭相借拆分開展「自我革命」 下一個會是誰?(下篇)

零部件巨頭爭相借拆分開展“自我革命” 下一個會是誰?(下篇)

距離“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發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排名第四的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就宣佈重組旗下業務,著實令人頗感意外,但同時也在意料之中。

當前,圍繞電氣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全球汽車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的變革,由過去側重汽車產品本身的硬件研發,開始向軟件和移動出行服務層面轉移。面臨行業鉅變,零部件供應商依靠傳統的經營模式,越來越難以維持過去的競爭優勢,特別是財務報表上的高增長目標。因此近兩年很多大型零部件供應商紛紛改變策略,意欲通過拆分、併購、投資等行為,重塑競爭力,投身到汽車市場下一階段的角逐當中。

其中拆分,由於可以在賦予傳統業務充分靈活性和獨立性的同時,促使企業深度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移動出行等新產業趨勢,並從中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在零部件巨頭中間備受推崇。放眼市場,過去幾年先後有江森自控、佛吉亞、德爾福、奧托立夫、霍尼韋爾等多家技術供應商加入了這一行列,通過重新排兵佈陣,進行一場“自我革命”。

零部件巨頭爭相借拆分開展“自我革命” 下一個會是誰?(下篇)

圖1

二、“拆”與“買”背後的邏輯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參與到汽車產業的電氣化、智能化及移動出行變革大潮中,零部件供應商的動作並不僅僅侷限於拆拆拆,同時推進的還有買買買。特別是那些企業本身不具備或者短時間內難以趕超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術,零部件巨頭們就選擇通過投資併購收入囊中。

以大陸集團為例,在智能化、網聯化佈局方面,該公司雖然開展了一系列的自主研究,並且效果顯著,其同樣熱衷於併購,以加強新技術儲備,進一步充實“技能庫”。譬如2016年,大陸集團收購了Advanced Scientific Concepts 的3D Flash激光雷達業務,用於提升其汽車傳感器技術,並通過將該項技術集成到汽車外圍傳感器組中,進一步豐富大陸集團的ADAS產品線,用以實現高度自動化或完全自動駕駛。按照大陸集團的規劃,該公司將於2020年前研發出成熟的激光雷達傳感技術並實現大規模量產,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自動駕駛市場的巨大需求。

2017年,大陸集團收購了法國一家開發無人駕駛電動巴士的公司EasyMile SAS的少數股份,並在環境傳感器、制動系統和駕駛安全技術等領域與EasyMile展開了密切合作,加速其自動駕駛研發。據悉,目前大陸集團的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平臺“CUbe”就是基於EasyMile的 EZ10搭建而成,且大陸集團很多關於自動駕駛的複雜問題也都是藉助這個平臺在真實場景下得以研究。

2018年初,大陸集團宣佈收購全球領先的地圖與定位服務提供商HERE科技公司5%的間接股權,以在出行服務和自動化駕駛領域獲得進一步的盈利性增長。可以發現,無論是激光雷達還是地圖技術,都是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大陸集團重金投資,充分顯示了該公司發力自動駕駛及佈局未來移動出行的決心。

安波福也是這樣,因較早地看到並看好自動駕駛發展前景,過去幾年該公司在智能化、互聯化領域展開了頻繁的收購合作。其中2015年5月,安波福收購了主動安全和自動駕駛軟件公司Ottomatika,同年12月,安波福斥資16.7億美元收購了海爾曼太通,將後者併入德爾福電子/電氣架構系統業務部門,以加強其在車聯網領域的實力,並鞏固在電氣系統市場的地位。

零部件巨頭爭相借拆分開展“自我革命” 下一個會是誰?(下篇)

圖9

2017年10月,安波福以 4.5 億美金的價格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Tonomy,使其自動駕駛團隊擴充一倍以上,並增加在新興移動出行領域接觸新客戶和開拓新市場的機會,加速了德爾福在自動駕駛技術和自動駕駛按需出行服領域的商業化進程。

2018年6月,安波福宣佈其已完成對高級連接器及線纜管理系統制造商KUM的收購,後者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地應用於汽車領域,適用於惡劣環境;7月,安波福表示已就6.5億美元收購Winchester Interconnect事宜達成最終協議,具體交易預計將於2018年底完成……

總結安波福過去兩年的收購經歷,該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關注重點同樣集中在激光雷達、軟件平臺架構、軟件、算法、數據採集/處理/傳輸、遠程升級與修復等核心技術上。而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的發展路線,安波福的思路也很明確——致力於汽車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以及“大腦”與“神經系統”的集成,加快推動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

隨著車企、零部件和科技公司對自動駕駛的研發力度不斷加大,技術日趨成熟,自動駕駛開始進入了量產前的關鍵時刻,可以說目前該領域的每一個玩家,都希望自己能儘快量產這項技術。因此,為搶佔自動駕駛商業化制高點,並在後期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各大參與者都在進行技術儲備,通過自主研發及併購合作,掌握儘可能多的核心技術。

零部件巨頭爭相借拆分開展“自我革命” 下一個會是誰?(下篇)

圖10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企業也並不是越大越好,特別是很多大型零部件供應商,旗下除了汽車業務,還有很多面向其他領域的解決方案,這就導致公司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難以把每一個業務板塊都兼顧全面。且由於公司體量龐大,運營流程複雜,面對一些新的發展趨勢或者行業變動,這些“巨無霸”企業往往也難以及時做出反應,反而會因為複雜的管理體系錯失機遇,併產生大量的資源浪費。

而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又都屬於革命性技術,需要企業花大量的時間、資金和精力專注於其中,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進行一場自我革命。這個時候,如果零部件企業還保持著過去“龐然大物”的形態,難以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佔據有利地位。因此,近兩年很多大型零部件企業都開始改變策略,拆分、併購、合作多管齊下,重塑競爭優勢,以保證自己在汽車行業電氣化和智能化變革的大浪淘沙中不至於沉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在採訪某全球知名零部件供應商高層時,對方曾表示在當前汽車產業快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家大型零部件企業最終都有可能走上拆分之路。目前大陸集團可謂很好地證實了其預測,不知道下一個“中此魔咒”的巨頭會是誰?

零部件巨頭爭相借拆分開展“自我革命” 下一個會是誰?(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