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化工園區多措並舉提質轉型

7月23~29日,石油和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中國行調研組,先後走進山西陽煤太化新材料園區、孝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王家嶺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潞寶生態工業園區,對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焦化園區進行了現場深入調研。調研發現,山西焦化園區,轉型升級關小上大,延伸鏈條實現蝶變,走上了一條環保生態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持‘穩焦興化、焦化並舉,上下聯產、以化領焦’,山西園區正在圍繞產品、技術、項目、企業、園區,加大焦化企業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力度,著力延伸產業鏈,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穩步推進現代化大機焦建設,推動焦化產業集聚化、園區化,努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對於當前山西焦化園區的發展,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處長高道平如是說。

調研中記者瞭解到,金巖、潞寶、騰飛都新上了6.25米的高爐,潞寶新建300萬噸/年焦化項目將新上7米高爐。4.3米的高爐目前雖然在山西佔據主導地位,但是,焦爐關小上大是發展趨勢,各個園區和企業都非常重視,正採取各項措施適應環保、安全發展要求。孝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張萬紅表示,目前山西正穩步推進現代化大機焦建設,重點推廣具備分段加熱和低氮燃燒技術,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焦爐爐型及聯合工藝裝置,提升全行業焦爐裝備水平,重點推進首鋼長治鋼鐵集團200萬噸/年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搗固、山西昌盛煤氣化有限公司130萬噸/年炭化室高度5.5米搗固等2個大機焦項目建設,推進孝義市金巖電力煤化工有限公司25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6.25米搗固、孝義市金達煤焦有限公司150萬噸/年炭化室高度6.98米頂裝等2個大機焦項目全面建成投產。

記者瞭解到,山西園區正多舉措提升焦爐煤氣綜合利用水平。以構建盈利支撐為重點,焦化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科學選擇適合的利用路徑,金巖集團副總經理張文俊介紹,金巖集團發展了焦爐煤氣制甲醇、天然氣、乙二醇、合成氨、合成化學品(油蠟)、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CCPP)等多聯產項目。山西利天下新材料有限公司40萬噸/年費託合成蠟、孝義市金達煤焦有限公司2×5億立方米/年焦爐煤氣制LNG、孝義市金巖電力煤化工有限公司45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甲醇聯產3億立方天然氣等3個項目建設,體現了山西焦爐煤氣利用的新水平。煤焦油加工向精細化發展,孝義市福孝化工有限公司90萬噸/年焦油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山西陽光華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4萬噸/年中間相碳微球等2個項目正處在建設之中。粗苯精製向新材料方向延伸,陽煤集團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建勇指出,目前該公司20萬噸/年己內酰胺及相應配套項目與潞寶己內酰胺、環己酮項目將全面建成,正在投產之中。

張萬紅介紹,孝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和企業之間,同類產品和同類資源先集聚,然後共享,再做精做細,實現價值最大化。潞寶集團黨委書記楊秀遠表示,潞寶園區,各分廠工段與工段之間形成了小循環經濟,分廠與分廠之間形成了中循環,焦化、精細化工品之間形成了大循環,使各項產出品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走出了一條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環保是焦化行業的生命線。楊秀遠介紹,近三年,潞寶集團投入10多億元,建成亞洲最大的汙水處理設施等,達到國家超低排放標準。山西焦化集團公司董事、山焦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柴高貴說,該公司位於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按照《臨汾市鋼鐵、焦化行業環境保護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任務要求,投資約3億元,完成了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及餘熱回收項目、 煤場全封閉項目、生化升級改造項目等工程。河津市煤化工特聘專家韓喜民表示,陽光集團目前技改項目3個,包括10萬噸/年蒽油加工技改項目、36萬噸/年煤焦油加工技改項目、集中提鹽改造項目,集中處理電廠、炭黑廠、焦化廠脫硫後的硫酸鈉廢水、投資4500萬元完成了脫硫升級改造項目,升級改造集團焦化二廠和電廠脫硫設施。山西焦化園區固、液、氣廢都得到了梯級治理。

潞寶集團集團總裁秦芃強調,該集團以建設生態型、環保型、園林化企業為目標,董事長韓長安帶頭植樹,全體員工參與,先後栽植綠化帶2萬多平米,草坪8萬多平米,各種觀賞性樹木200多萬株,累計綠化園區面積超兩萬畝,實現了“企業建在森林裡,森林裡面找企業”的生態目標,是周邊地區乃至山西省首屈一指的園林化企業。( 本報記者 閆俊榮 實習記者 劉英民)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