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減稅”和“增支”並舉 如何確保地方財政平穩運行?

今年以來,我國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和支出力度。“減稅”和“增支”並舉,二者表現如何,地方能否做好收支平衡?為此,財政收支情況格外引人關注。

財政部近日發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678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稅收收入126970億元,同比下降0.4%;支出方面,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8612億元,同比增長9.4%。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特別是作為收入主體的稅收還同比下降,反映出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比如,工業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收入下降4.1%,主要受去年降低增值稅稅率政策翹尾和今年增值稅新增減稅效果進一步放大等影響;個人所得稅下降29.7%,主要是實施6項專項附加扣除等減稅政策效應釋放。

據測算,今年減稅降費總額將超過2萬億元。從短期看,減稅降費會減少當前的財政收入。但從長遠看,能夠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擴大稅基、培育稅源,促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增強競爭力,起到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等一舉多得的效果。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有人擔心,財政收入的增速和GDP相比是否偏低。“總的看,前三季度財政收入運行總體平穩,如果將減稅等因素還原回去,預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與GDP現價增幅基本匹配,保持在合理區間。”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

從財政支出看,全國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重點支出預算執行情況良好,特別是教育、科技、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增速較快。比如,河北省財政支出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省民生支出完成4865.5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2%,增長13.7%。

“一減一增”體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促進了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與此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政策效果顯現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如何確保地方財政平穩運行?

實際上,國家在部署減稅降費時,對這個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會給財政帶來一定壓力。在全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政府通過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壓縮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經費、發揮地方政府債券作用等方式開源節流,努力盤活各類資金和資產,力求平衡財政收支關係。”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

在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數據中,非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引人關注。非稅收入很容易被等同為“收費”,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等多方面。劉金雲解釋,在稅收收入下降的同時,行政事業性收費繼續下降,“1月至9月非稅收入增長29.2%,主要是為有效應對預算平衡壓力,一些特定機構和國企上繳利潤及盤活國有資源資產收入增加”。

國家還從體制機制上,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應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提供重要保障。日前,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明確了保持增值稅“五五分享”比例穩定、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等改革措施,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曾金華

原標題:看財政收支,須觀“一減一增”加力提效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