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無情人有情 司法救助暖人心

近年來,萍鄉市安源區法院不斷加大執行力度破解執行難,同時積極探索執行救助新途徑,擴大資金來源和司法救助範圍,幫助生活困難的申請人渡過難關。萍鄉市安源區司法協助協會成立半年多來,共計為34名困難申請人提供司法救助63萬餘元,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為困難申請人解燃眉之急

安源法院堅持維護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最大限度消除法律白條。去年10月,安源法院倡導建立了全省首家社會性質的司法救助協會——萍鄉市安源區司法救助協會。針對一些因被執行人確無執行能力、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請執行人給予司法救助,幫助其解決燃眉之急,體現司法的人文關懷。

司法救助協會堅持輔助性救助、公正救助、及時救助三大原則,協會下設理事會,設有理事長1名、常務理事1名、理事3名,分別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法委幹部及安源區法院幹警組成。協會主要管理在人民法院執行案件中,對被執行人確實無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而申請執行人因遭受侵害不能維持當地最低生活標準或因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力、缺乏必要的生活及醫療費用,或因受害致死致家庭生活難以維持,屬於急需救助的社會弱勢群體,在一定條件下,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給予一定的資金救助。

建立專項賬戶

財政撥付的司法救助金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實際案件的需求,導致一些困難當事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安源法院切實做好司法過程中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在安源法院的不斷推動下,司法救助協會成立專項賬戶,資金來源以法院籌集為主、社會捐助為輔,將法院執行沉澱款項以競爭性存款的方式存入銀行,產生的利息納入司法救助金

同時,安源法院還積極呼籲社會力量的參與,省人大代表賴開洪及當地一些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款。為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和公開,司法救助協會設立章程,明確救助標準、救助程序等,並特邀媒體記者擔任監督員,確保專款專用。安源法院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形成多方參與、公開透明、有效監督的執行救助合力。

幫助上訪人領到救助款

黃某某無證駕駛兩輪摩托車撞倒敖某某,致其一級傷殘,常年癱瘓在床。其丈夫彭某為照顧妻子不得不寸步不離地陪護在旁。經法院判決肇事車主黃某某應賠償其80萬餘元。然而黃某某卻一直躲避履行民事賠償義務。法院通過各種執行手段均未取得進展,因“求償不能”,彭某夫婦一度不理解法院執行工作,還曾為此到處信訪,並曾對執行法官有過激的言行。

安源法院一直未放棄對該案的執行,同時通過政法委救助、發動社會救濟等多種方式為其提供幫助5萬餘元,讓其感受到黨委政府、法院及社會各界對其的關愛和溫暖。萍鄉市安源區司法救助協會自成立以來,安源法院以此為契機,將敖某某交通事故一案納入司法救助協會的擬救助案件。最終,經司法救助協會理事會討論通過了對敖某某一案的持續救助的決定,敖某某陸續拿到司法救助協會救助款2萬餘元。彭某夫婦也表示十分感謝協會的幫助,並表示理解和支持法院的執行工作。償其80萬餘元。然而黃某某卻一直躲避履行民事賠償義務。法院通過各種執

助困難申請人重拾信心

2016年11月,李某在工地勞作時,被攪拌機離斷手指,損傷程度構成十級傷殘。經法院判決,被告宋某應賠償原告李某3萬餘元。安源法院執行法官潘濤在執行這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時瞭解到,申請人李某系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都指望李某。在李某養病期間,家庭無任何其他收入來源,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而另一方面,執行法官潘濤經多方調查均未發現被執行人宋某任何財產線索。執行法官潘濤調查發現被執行人宋某雙親均為殘疾人士、體弱多病。被執行人宋某在事故發生後東拼西湊支付了2萬餘元,剩餘款項確實無力執行。

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情況,潘法官告知申請人李某可向司法救助協會申請司法救助。經司法救助協會理事會討論,李某成功申請到救助資金6000元,解了燃眉之急,幫助其重拾生活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