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很多時候,目的是正確的,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法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能夠成功應對生活難題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懂得關注他人,與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難時,能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決。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人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一種優越感。它取決於人們賦予生命的意義。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一個人對外在的興趣是需要培養和練習的。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很多時候,目的是正確的,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法

很多時候,目的是正確的,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法。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其實,自我意義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真正的意義是從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來的,一個人的意義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每個人都在力爭與眾不同,但如果並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為他人作貢獻的基礎之上,那麼錯誤就難以避免。人生的理想和行為與此同理,其唯一的意義就在於對他人是否存在意義。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An incalculable amount of tension and useless effort would be spared in this world if we realized that cooperation and love can never be won by force.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武力永遠無法贏得合作與愛,這個世界就可以避免無數的緊張關係,不用做那麼多的無用功。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很多時候,目的是正確的,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法

對於每個人而言,世界從來不是客觀的。我們感知到的事物,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而是經過我們的思維處理後的事物。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如果一個有身體缺陷的人思想上積極,並主動克服困難,那麼他也會獲得成功。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我們稱人類對環境所做的改變為文化,即精神指導肉體的結果。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的名言對您有受益嗎? (單選)
0
0%
沒有,看不懂,深度不夠
0
0%
一般,學到了一點
0
0%
不錯,我會繼續關注你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