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簡化,是中國在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還是違背了中華文化的傳承?

環宇精彩視頻


自然不違背中華文化的傳承,但也談不上是“文化創舉”,畢竟歷朝歷代都有簡化現象。就拿我們知道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來說,其實嚴格說它並不是最早的文字,在甲骨文的同時也有金文,我們熟悉的司母戊鼎就是金文文字。因為書寫材料的緣故,相對來說甲骨文比金文更簡略,那麼甲骨文實際上就是簡化文字。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字的功能是什麼,就是實用性。至於觀賞性,那是一種更高級的價值。建國後的繁體字簡化,實際上也是為了更多人能夠識字、寫字,對於教育普及的功勞當然是善莫大焉的。至於對岸那邊聲稱自己是“正體字”,我們是“殘體字”,只能認為這是一種政治鬥爭,而不是真正的學術討論。

個人認為,喜歡繁體字的可以自己多推廣繁體字,但是不需要對簡體字排斥、鄙視。都是漢字,沒有高低上下之分。


林屋公子


不光是漢字或者漢語,所謂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同樣有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

當然,簡化漢字但推廣在中國大陸有很多爭議。不過有爭議是好事,理不辯不明,鼓不敲不響。 漢字簡化包括兩個方面: 是簡化漢字的筆畫,如把“儀”簡化為“儀”,“書”簡化為“書”。

第二是精簡漢字的數目,在異體字裡選定一個,剩下的廢棄,比如在“勤、懃”裡選用“勤”,不用“懃”。

贊同者認為簡化漢字等同於秦始皇“形同文”,是漢字從甲骨,金文(鐘鼎文),大篆,小篆, 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整個過程的延續。換句話說,上述過程就是一個漢字簡化過程。不必求全責備,更不用吹毛求疵。

而反對者認為簡化漢字在很大程度上把偏旁、部首的這些重要功能消減了。而且還舉了一個例子,如“頭”。 頭,本來由表音的“豆”和表意的“頁”組成。一切以“豆”為音符的字讀都讀“豆”;一切以“頁”為意符的字都與頭面有關係,比如“頸,項”。這樣,看到這兩個字根,就能猜出字的讀音和所指。而簡化的“頭”字,從字面上,我們既看不明它的讀音,更看不出它意思所指。

其次,簡化漢字甚至把很多偏旁、部首都改了樣,使他們完全失去了提示字意的功能。比如,簡化的“車,就不會令人聯想起車子的原形(車);簡化的言字邊也看不出與口舌的關係,如“說”。

其實,文字系統不過就是一套符號體系。完全以象形的方式來“造字”註定是“死衚衕”,此路不通,比如“超級大國”可以用一個什麼來象形呢?

簡化漢字就沒有沿著古人“象形”的思路,而是另闢蹊徑用了“約定俗成”的方法,比如簡化後的“說”,“言”這個偏旁雖然看不出有“口”和“舌”的痕跡,但久而久之,不就習慣成自然了嗎?

有人說,簡化漢字後字數少了,但歧義增加了。 其實也不會,簡化漢字除了自己的詞義外,還有特點的語境(上下文)。一般是很難引起歧義的。

所以,要恢復到古人用漢字時“一字一音一義”,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比如說還是“車”字: “坐的士,打的”這兩個日常用語裡面根本就沒有“車”,不是沒有歧義嗎?這就是約定俗成的力量。


閒看秋風999


中國漢字的簡繁使用,一直頗有爭議。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簡化字】,是在建國後首先推廣使用的。文字改革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慢長的過程的。






上面的圖片,是本人上高中時買的一本《漢語拼音檢字》,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將[簡化字],[繁體字][異體學]集於一處,便於查我,例如【學】字,則有三種寫法[學]繁體字。[學]簡化字。[斈]異體字。從這裡不難看出中國漢字的複雜程度。漢字是需要逐步簡化的。試舉一例,上世紀雲南省京劇院的院長名叫





鷫鸘鳥是西方傳說中神鳥,她本人姓關,取藝名[關鷫鸘]是當年中國漢族姓名筆畫最多的【人名】(按繁體寫法有多少筆畫,朋友們有興趣可以寫寫數數),如將她的名字放在【快節奏】的今天會如何?





這是簡化以後的,可以相互對照一下,或許也能看出點什麼。





上面這三個截圖,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簡化字的過程由來,可以說第一批簡化漢字的推廣使用還是成功的。但是





最後一批所謂的,簡化字,簡直就是對中國漢字踐踏,所以一九七七的漢字改革是中國文字史上的恥辱,無疾而終也符合常理……



全面恢復使用【繁體字】,此種想法很不切實際,因為,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所學會使用的是建國後的【簡化字】,如果真要那樣,不知有多少人將會重新變為【文盲】。所以只能慢慢地恢復使用一部分必須的【繁體字】以彌補[簡化字】使用中帶來的不足。這樣,也才能更好地傳承中國的文字文化……



楊老帥


漢字簡化,不是問題,而是有人把它做為一個問題,歪曲否定新中國成就和文化發展。中國漢字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但自古以來,只能是統治階級和富人交流的工具,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貧困者則受到各種限制,不能學習掌握,成為文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蔣介石國民黨統治時期。而新中國成立後,為使漢字更容易為絕大多數人民所掌握,國務院先後幾次頒佈方案,實施簡化漢字。實踐證明,簡化漢字極大地促進了文化普及,它使漢字更容易為大眾學習掌握,而不再只是少數人欣賞使用的工具。到現在,中國基本消滅了文盲,簡化漢字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些人出於歷史觀和意識形態原因,攻擊汙衊簡化漢字,其實也是藉此否定新中國、否定社會主義、否定文化發展,根本就不值一提。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漢字也必然會不斷髮展變化,刪繁就簡是根本方向,不是少數人的戀舊復古可以改變的。


躍上蔥籠


大家現在所熟悉並使用的簡化字的確是在上世紀初開始並在新中國建國後在短時間裡確定並推廣開來的。但是,對於漢字的簡化,它絕對不是一個新生事物,也並非如許多人說的是一種“文化大躍進”,甚至是所謂被批判為“違背中華文化的傳承”。

漢字簡化,其實正是漢字正常發展歷程中的必然方向與必經之路。

關於漢字,它有著非常清晰並悠久的誕生、完善、演變、規範並日趨簡化的發展歷程。大家都知道,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在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的基礎上,開始引入象徵、會意的方法,對漢字開始進行了第一輪的簡化。經過之後是金文,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漸漸形成了具有各自特徵的文字。而隨著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國的小篆開始成為統一的漢字主體。此時的秦篆顯然已經完成了對金文的簡化。

小篆雖然統一了字形,成為了全國書寫的標準,但筆畫依舊還是顯得複雜,非常不利於識別學習及書寫。晉書就記載“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書難成,即令隸人(筆吏)佐書,曰隸書……隸書者,篆之捷也。”於是更方便的隸書就成為了書寫簡便的公文字體。而小篆到隸書,這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漢字的大規模簡化,這一次所簡化的筆劃與字形程度,絲毫不亞於現代的簡化方案。而再從隸書開始再進一步簡化成的楷書,也就從此成為了漢字的標準。

但是由於文字一直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視為駕馭民眾的工具,因此從他們來看,漢字根本沒有簡化的必要,他們本質上希望漢字保持更復雜、也更神秘的形象。所以,這之後的漢字簡化,一直只能在民間發展。到了南北朝時,在常用的楷體漢字中,就開始出現了一部分比正字筆畫少得多的俗字,那時開始就被叫做簡體字了。它們往往會出現在之後演變成的行書與草書的書法作品中。事實上,在當前所實行的簡化字體中,有大量的簡化字形都是從行書與草書裡借鑑出來的。

漢字需要進一步被簡化的呼聲正是在五四運動前後,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明進入中國並嚴重影響中國文化。在學習西方思潮的過程中,有人認為漢字過於複雜繁瑣,理應放棄改用西式字母文字,而有的人卻認為漢字的傳統依然優秀,對於複雜不易學用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簡化改造來解決。

於是,包括錢玄同、胡適等當時的文學大家,都紛紛提出了漢字簡化的建議與部分方案。在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布第11400號部令,正式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但在1936年又頒令收回。在退守臺灣後推行過幾次簡化均未成功。而新中國成立之後,漢字簡化的工作被正式提出並積極籌備,並於1955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推出了《第一批簡化字表》。從現在來看,這次的簡化所經歷的時間久。參與的專家多,也相關規範與成熟,其實是總結並彙集了一千多年來漢字簡化的總成就。

當然,簡化字最大的惡名來源於之後在文革期間推出的“二簡字”,過度追求效率與簡便,背離了漢字的原形與初衷,所幸在1986年被廢止。

所以,綜合說來,對於本文所回應的問題來說,漢字的簡化,既不能說成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創新,因為它是中華文化本身就在不斷前進與完善的過程,更不能說成是背棄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它事實上正是在體現著中華文化、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自我發展變化的特別魅力!


剛剛講過


漢字簡化,這並不是近代或者現代獨有的一個現象,相反在歷朝歷代都存在,這並沒有什麼好懷疑的。一個顯著的例子便是小篆以及隸書的誕生,而伴隨著隸書的誕生,逐漸演化出了楷書以及行書等書法文字形式。在這之後,漢字保持了兩千多年的相對穩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文明時代當中,其實真正掌握漢字書寫與應用的人,祇是少數,通常是地主階層,也就是掌握社會以及政治資源的那一個群體,只有他們,才有讀書的資本,這有點類似於西方古代的奴隸主哲學家。而普通下層民眾基本沒有學習的機會,他們居於被統治的地位。所以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對於地位優越且已經掌握文化知識的那個群體,他們並不會對於漢字簡化有過多的需求,相反他們會更傾向於保持漢字的繁雜以及神秘特色,這會讓他們有一種作為知識階層的優越感,而在實際政治生活當中,也會產生一種類似於遠古時期“絕地天通”的效果,讓普通民眾與通知階層有一定的隔絕,客觀上這樣有利於統治。反而是對於底層普通民眾,漢字簡化的需求較為強烈,所以才會產生那麼多的俗體字以及異體字,這些字是相對於官方所承認的正體字而存在的,是不被官方所承認的。

而歷史進程當中真正的大規模漢字簡化,除了秦漢時期的隸書誕生之外,也就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簡化漢字的出現。但是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簡化字,也就那一百來個字,其餘的,絕大部分是歷代所存在的一些異體字以及簡化偏旁部首之後所派生出來的字。這些字,並非生造出來的,相反他們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的。所以個人覺得,並不需要去反對簡化漢字,漢字簡化是個歷史大的趨勢,而以後漢字註定還會在現有基礎上更加簡化,這是不可避免的。

然後個人覺得,其實現行簡體字並不完美,相反很多地方的處理確實比較粗糙,但是我們也不能過於苛責當時推行簡化字的老一輩,畢竟漢字的完善需要我們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最後作為個人來說,我還是更加喜歡繁體漢字。因為繁體漢字無論是在表意還是美學意義上,都是簡體漢字所不能比的。中華文化畢竟太過博大精深,漢字的簡化,其實只是對於形體的一種簡化,而對於內涵以及意義方面,則很大程度可以說是一種繁化。個人感覺繁體漢字也就是難於書寫,但是卻真的很好記憶以及分辨,而且寫出來的,是滿滿的內涵以及美感。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繁體。


一葉孤舟165048874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漢字簡化是丟掉傳統,那麼叫你推崇繁體字的人應該去拿刀刻甲骨文,金文,小篆……這樣豈不是更加古樸?不是說什麼傳統古樸就是好的。


我們簡化的字,在古代就是俗體字,異體字等等情況,我記得,一個雲字,雲與雲在《千字文》裡面都有,現在前一個成了古籍裡的繁體字,後一個是簡體字。是不是寫俗體字,異體字的古人都是丟掉傳統了?同理,很多簡體字都是在歷史長河裡出現的,而並不是專家隨便想出來的。



近代來說,搞簡化字的並不是只有建國後一次,中華民國在1935年搞過一次,由專家提議,蔣中正推廣的,結果失敗了。敗退臺灣以後,1952年蔣中正又準備搞了一次,結果,發現輿論並不支持他,這次也沒成。由此可見,很多臺灣人諷刺大陸的簡化字是沒有道理的,按照他們的邏輯,那麼就是成功者要被失敗者嘲笑了?很有意思的是中正先生,當年的說辭就是“士兵教育困難,學生學習難度也太大。”

對於我們中文系要求是會寫好看的簡體字,會認繁體字。認識就是沒有丟掉繁體字了。


半卷


語言文字,從古止今都在簡化進行中。

文字符號產生,簡圖畫一一繁體字一一簡體字一一拼音文字,的發展過程。漢字幾千年經歷多次簡化,只有1956年漢字改造規模最大,促進全國人民學習文化熱潮,人民大眾掃盲運動成果顯注,文字迴歸到人民手中。

文字是語言符號,是工具,為生產經驗交流服務,繁體字是很優美,也要讓位為人民大眾服務,本人認為保留繁體字向書法藝術發展,日常生活,科學知識用簡體漢字。

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除了漢字,其他國家民族已簡化成字母拼音文字,或類似拼音文字。簡單字母文字是二維符號,在機算機編程,數學公式,邏輯推理比較,化學物理符號,標記有一定優點,在其他多方面有一定缺感。經研究共識漢字是三維象形文字有很高優越感,(大家都知到,這裡不一一舉例)。經研究比較,簡化漢字可不能走向字母拼音文字。若漢字簡化變成字母文字,那真是違背了中華文化傳承。 (完)提前謝謝友們關注!


邵建國9


漢字簡化這麼多年來,便捷了書寫,方便了認讀,僅此而已!!

有人說漢字的歷史就是一個簡化的過程,此話正確,但卻將古之簡化與今之簡化混為一談。幾千年演變,雖然漢字從大小篆進化成正楷字,但其意,音,形卻從未割裂,一直攜帶著原始指意所具備的全部文化含義,但是今天使用的簡化字,只將其作為符號簡單的合併、省略、簡化,將豐富的漢子文化割裂,甚至斷裂。試問,“頭髪”與“發現”,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髪,發”,僅僅因為音同便全用一個“發”指代,有何文化含義?而髪發所指示的內容和文化含義,一個“發”字如何解釋?四大文明古國只有古代中國的文化繁衍至今,就是因為漢字,我們還能理解古人要傳遞的意思。

當然,簡單的提議回覆繁體字是有待研究的,並不可取。

其次,漢字存在的意義價值,難道只是為了寫的更快麼?


有感而發別當真


絕對不是什麼創舉!是對中國文字文化的糟蹋!!!近代晚清洋槍洋炮打開了中華古老帝國的大門,中國進入任人宰割的黑暗時代,有病亂求醫,把中國近代的落後捱打,無緣無故歸罪於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有一些人是民族虛無主義,靠批判中國文化吃飯,自己根本沒有中華文化底蘊,就像瘋狗亂叫,大罵中國文化,還是在愛國主義的幌子下,這種不良風氣一直延伸到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影響著國家文化階層,文字悲劇就這樣產生了,簡化漢字,中國文化核心的漢字,在這種背景下被糟蹋了。回溯中國歷史的輝煌,難道不是建立在中華文化基礎上的嗎?清朝是異族統治,把一些男人變成兩腿沒有生殖器的廢物,不去反抗,反而天下烏鴉一般罵中華傳統文化,試問世界那個國家有延續五千年的文化,試問中國古代保留下來的古籍,漢字到現在依然通用,世界那個國家語言文字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也就是說這些人沒有總體上對中華文化的根本認識,有的都是斷章取義,為名利為吃飯,來踐踏燦爛中國文化的,這些人其實是中國的敗家子,就會罵自己的祖宗,來糟蹋自己的國家文化。現在人們似乎清醒多了,明白了好多,不過有些人還沒有中華文化自信!!!提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了,可以肯定:簡化漢字不是什麼創舉,而是對中華文化核心:漢字!的糟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