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CCTV《最美中國》專題片攝影指導,專注於拍攝西藏的時代變遷


趙嘉 報道攝影師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攝影顧問; 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技術與器材專業委員會委員; 戈爾特斯戶外英雄; GETTY圖片社簽約攝影師; 《戶外-OUTSIDE》雜誌編委; 《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評委; CCTV《最美中國》專題片攝影指導。

作為中國最暢銷的攝影圖書的作者,創作的書籍涉及多個領域,近年出版的書籍包括:《兵書十二卷》《頂級攝影器材》《那時西藏》《EOS王朝》《Redemption》《一本攝影書》《光的美學》《上帝之眼》《通往獨立之路:攝影師生存手冊》《攝影的骨頭:高品質數碼攝影流程》《萬獸之靈:野生動物攝影書》等。(圖為2002年,岡仁波齊)

1993年讀大學期間,趙嘉開始進藏,後來在西藏工作,他做過攝影師,野外活動的支援者、自助旅遊者,甚至還有登山向導。2010年5月,玉樹地震發生時,趙嘉正在玉樹,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顧問,他拍攝賑災圖片並協調當地的救災工作,青藏高原通過趙嘉的鏡頭展現了它的另一面,疼痛、忍耐與沉默。


他認為不少在西藏短期旅行的攝影師們往往有一個共通之處——他們以加倍的熱情拍攝符號化的西藏:雪山、冰川、寺院、僧侶、老人、笑容。他們關注著“奇特的、充滿異域神話的西藏”,展現他們心中也是遊客夢想中的那個香巴拉。還有很多人鍾情於拍攝風景,著力展現“大美西藏”。這樣產生的作品雖然精美,卻顯得過於“趣味化”。

趙嘉認為,當代西藏相關攝影作品中,過於強調形式、符號,對時代變遷考慮的較少,對人性的洞察和挖掘不夠,沉迷於自己的小趣味,這是一個比較讓人遺憾的事情。而攝影,本身恰恰應該是與時間聯繫最緊密的藝術。

趙嘉說,攝影師在拍攝前應當進行大量的先期準備工作,要做到對拍攝對象的歷史、環境,乃至被拍攝者的性格有相當的瞭解,實際拍攝中,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拍攝目的、表現手法進行修正和確認。

如同小說家所寫的序幕,電影的開場,趙嘉說,拍攝也要考慮“如何進入故事”的問題,如此幾次三番的努力和準備工作之後,攝影師才能夠較為確信地把握所拍攝的主題。

“年輕的時候我太熱衷於在世界各地跑,分給西藏的時間太少了,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趙嘉說:“我會更專注在西藏拍攝。另外就是要做大量的採訪/拍攝筆記,如果只是一味的拍攝,很多該記錄和傳達的會不夠充分。”

“我們這些外來的攝影師在西藏的時間太有限了,本地的攝影師有很多先天優勢,應該更多承擔起記錄西藏的責任。”

“西藏攝影師應當有一個更沉靜的心態,時間能證明很多,不必要通過評獎來著急證明自己,不要急於靠西藏出名和發財。要安靜拍攝,忠於時間,忠於歷史,忠於內心。”

“要儘快開始個人專題,然後深入拍攝,任何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整個西藏,整個中國。看你挖掘得深入不深入。攝影應當如用刀,要深插直至沒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