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傳統手藝,驚險遺存的古老光輝


截至2010年,西藏林芝地區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共計9類63個小項。其中,獨具特色的傳統技藝工步“響箭”和珞巴族服飾製作技藝被稱為米林手藝“雙絕”。工步響箭的箭頭射出後會發出悅耳的聲音,“畢秀”就是這種響箭的象聲詞,所以工步響箭也叫工布畢秀。

在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畢秀製作工藝中,巴魯是林芝地區唯一一位代表性傳承人,他接觸畢秀工藝已有30餘年。據他介紹,畢秀的製作流程大致有14道工序。談及傳承畢秀的初衷,他說,讓傳統手工藝流傳並讓更多人瞭解學習都十分重要。

珞巴族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直到20世紀中期,珞巴族社會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讚美和歌頌力量與勇敢的審美觀念,其服飾風格粗狂豪放,以野生植物纖維和獸皮為主要原料。佩長刀和弓箭,戴熊皮帽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


男子一般穿羊毛織的長到腹部的黑色套頭坎肩,背上披一塊野牛皮,用皮條系在肩膀上,內衣為藏式氆氌長袍,頭上戴的帽子有熊皮壓制的圓盔和用藤條編制的圓盔兩種,帽簷套著帶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張。帽後垂著一塊長方形狗熊皮,可以防箭和刀砍。撰文/窮索

澤帖編織是西藏山南地區澤當鎮獨有的一項手工技藝。“澤”即為澤當鎮的簡稱,“帖”是藏語“帖瑪”的簡稱。澤帖的歷史要追溯到文成公主進藏,在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技藝傳入的同時,澤帖的前身氆氌也開始興起。隨著時間的演變,藏氆氌工藝日漸成熟,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澤帖紡織工藝。

你能想象澤帖的厚度只有0.01釐米嗎?澤帖的原料選擇考究,需要一年生的綿羊毛“庫魯”,再經過捻線、合線、織布等17道工序,才能製成精緻的高檔布料。在染色的過程中,工人們不時用木棍將澤帖輕翻高挑,檢查上色的均勻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