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泉之變」看「麗水之贊」系列報導」以「山」爲徑,攀登旅遊高峯(生態旅遊篇)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近期,我們陸續推出《從“龍泉之變”看“麗水之贊”》系列報道,見證“八八戰略”在龍泉的生動實踐。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以“山”為徑 攀登旅遊高峰

從“龍泉之變”看“麗水之贊”

生態旅遊篇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殷小明攝

從踏上浙江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習近平總書記就關注生態保護、心繫綠色發展。他說,“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千萬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點經濟的利益”。

2005年8月1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第二次來龍泉。在龍泉山景區考察時,他面對龍泉山秀麗景色,讚美之詞溢於言表,“龍泉山的景色非常美,與黃山相比一點也不差”“龍泉山就是一個天然氧吧”。他說,要充分利用生態優勢加強旅遊開發,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旅遊開發的同時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儘量維持自然景觀面貌,並就旅遊開發提了指導意見。

殷殷囑託,聲聲在耳。

十多年來,龍泉牢記習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山”為徑,依託山區資源優勢,走特色產業發展道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斷攀登旅遊高峰,全域打造“美麗城鄉與山水林田路融為一體、自然生態與劍瓷文化相得益彰”的現代化大花園,打造詩畫浙江的鮮活樣本和世界一流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奏響了生態旅遊發展最強音。

坐擁龍泉山,是龍泉人的幸運;守護龍泉山,是龍泉人的歷史責任。龍泉山巍然聳立,於雲端俯瞰人間,見證著龍泉的一次次滄桑蛻變,也記錄著龍泉最美大花園的“盛放”。

一座山看堅守

炎炎夏季,海天雲蒸,悶熱難當;江浙之巔,綠樹生涼,山泉潺潺。

龍泉山景區位於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其主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是江浙第一高峰。其氣候環境與雲貴高原相似,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雲海霧凇等眾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觀,是長三角中擁有高原氣候的避暑勝地。因為夏季平均氣溫20攝氏度,它被稱作“清涼世界”;因為PM2.5常年在個位數,它又被譽為“天然氧吧”。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藍天做幕、綠野為席,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高達99%,生態資源是這裡最寶貴的資源。“景區從建設以來始終遵循國家生態保護的大方向,秉承生態旅遊、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為景區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鳳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既要用最頂格的生態標準、最嚴格的生態治理、最科學的生態制度守住綠水青山,也要走好生態路、打好生態牌,實現綠色發展。經過多年精心打造,讓龍泉人引以為傲的生態不曾改變,龍泉山景區的名頭越來越響,生態帶來了日益明顯的效益。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張有鋼攝

這段時間,坐落在龍泉山入口的蘭巨鄉爐岙村,迎來了避暑遊的旺季,農家樂(民宿)訂單排滿整個夏天。背靠龍泉山大景區,這個掩映在青山間的小村莊,大力發展休閒養生經濟,成為了自駕遊的“網紅”目的地,吃上了“生態飯”。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遊客14.25萬人次,農家樂(民宿)經營性收入396萬元。

和爐岙村一樣,近年來,傳統農業之鄉的蘭巨鄉,依託龍泉山景區的龍頭輻射作用,積極培育農旅融合新引擎,在山旮旯裡建起了一個個“農旅大花園”,最大限度地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2017年,蘭巨鄉實現了農產品銷售產值1.2億元,惠及農民5000餘人,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 ■■■■

龍泉山景區還為龍泉開闢了賽事旅遊新路線。龍泉打好“江浙第一高峰”品牌,集中精力強化文旅融合、體旅融合精品旅遊產品的宣傳推廣,連續3年成功策劃舉辦“江南之巔”天空越野賽,賽道路線就選在有“華東第一虐”之稱的千八線。如今,“江南之巔天空賽”已經成為一塊赫赫有名的體育賽事品牌,山高路遠、林密澗深等短板轉化為了特色和優勢,推動了高山遠山地區旅遊業態的蛻變升級。今年,龍泉順勢而為,擬爭辦包括“江南之巔天空汽車越野賽”“江南之巔天空自行車賽”等多個同系列賽事,在豐富旅遊項目的同時,讓沿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體旅融合飯”。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棲。2013年,龍泉山景區二期項目正式簽約,宋城集團投資10億元,新開發十八窟、烏獅窟等景區,改造提升黃茅尖景區,還新建客運纜車。2015年,宋城演藝成立全資子公司浙江宋城龍泉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龍泉山景區二期旅遊開發配套設施項目,用於建設纜車索道路線、大巴車停車場、集散廣場等。今年4月,全長達1929米的宋城龍泉山旅遊區客運纜車正式開通運營。纜車穿行於山嵐雲海之間,無邊無際鬱鬱蔥蔥的林海慢慢從眼前鋪展開來,彷彿一頭扎進了一幅唯有清風應和的山水畫卷。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幾條線看變遷

龍泉因擁有流芳千年的青瓷、寶劍,而成為中外文化人朝拜的聖地。近年來,龍泉牢記習總書記對劍瓷文化發展的諄諄囑託,在“八八戰略”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指引下,持之以恆興旅遊、強文化,科學地“激活”文化價值,推動了劍瓷文化產業加快發展。

依託上垟鎮在龍泉青瓷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良好的產業文化基礎和老工業基地的旅遊資源,龍泉精心打造集文化傳承基地、青瓷產業園區、文化旅遊勝地、休閒度假目的地為一體的中國青瓷小鎮,如今已成為龍泉與世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龍泉文化旅遊的醒目地標。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不僅如此,一個以中國青瓷小鎮、寶溪景區、披雲山景區為主體創建區的龍泉青瓷文化旅遊度假區正呼之欲出,它將形成以中國青瓷小鎮為核心、三大主題景區為重點、一條山水軸線為串聯、若干鄉村體驗點為支撐的全域慢度假空間佈局。龍泉寶劍小鎮也初具雛形,形成了以文化旅遊休閒、寶劍鑄造技藝、刀劍生產基地為主題,以寶劍文化產業為支撐的“一園、兩片”格局。

依託這些文化旅遊新地標,龍泉精心推出中國劍瓷文化遊、‘不滅窯火’青瓷研學遊等系列精品線路,以及‘走訪海絲起點·朝聖青瓷聖地’等兩天一夜休閒深度旅遊線路。這幾條線路一經推出,就頗受遊客青睞,正推動觀光遊向深度體驗遊轉變。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九山半水半分田。長期以來,龍泉人對大山的感情是複雜的,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但也束縛了他們對內聯繫、對外開放的腳步,千百年來只留下了一聲嘆息:窮在山上,苦在路上。許多美麗鄉村都“養在深閨”,經受著交通短板“制約的疼痛”。

近年來,龍泉搶抓浙江創建“大花園”機遇和全省實施“四大交通走廊、一萬億元綜合交通工程、一小時交通圈”交通發展戰略契機,以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建設為抓手,高標準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力打造民心路、小康路、希望路。

有了交通作保障,從點到線再到面,將散落的文化遺址、景區景點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把綠水青山串成金山銀山,串聯起一條條集村莊景觀、產業景觀、生態景觀於一體的美麗風景線。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龍泉還以鄉村文化漫遊節為抓手,主動對具有文化底蘊的特色村和非遺文化點開展創意鏈接,策劃舉辦“春光黃南文化小梅”“三月三山哈文化旅遊節”“安仁板龍鬧元宵”等系列鄉村文化漫遊活動,積極打造“桃源巖樟”“風情竹垟”“瓷源小梅”“清涼龍南”等鄉鎮旅遊特色品牌,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實現以旅興市、以旅振村。

藉助交通優勢,龍泉還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海西經濟區、浙皖閩贛國家東部生態旅遊實驗區等大戰略,與福建省武夷山市締結友好城市,開展旅遊合作,把武夷山的客源引到龍泉來,大大提高了龍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深化與蕭山區、秀洲區等山海協作,在旅遊等領域加強合作交流,迅速帶動了龍泉旅遊市場升溫。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張有鋼攝

走好“轉型路”,合奏“振興曲”。據統計,近十年來,龍泉全市旅遊收入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尤其是近三年,隨著人們對好生態享受感的加大,線上線下旅遊營銷的拓展,前來龍泉旅遊的人數呈爆發式增長,旅遊收入增幅每年以45%以上的速度遞增,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圖景正在徐徐繪就。

一座城看發展

對龍泉來說,發展全域旅遊,帶旺的是人氣,增添的是名氣。堅持抓全域旅遊第一戰略支柱產業,就是把龍泉生態資源、文化底蘊的內在價值充分挖掘出來,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從而使龍泉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中走在前列。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圍繞打造“景城景村一體、劍瓷文化彰顯、宜業宜居宜遊、主客共建共享”的全域旅遊示範縣(市)這一目標,龍泉不斷推動旅遊實現“四個轉變”,即從觀光遊向深度遊轉變、假日遊向常態遊轉變、過路遊向過夜遊轉變、單景遊向全域遊轉變。2018年春節黃金週期間,全市旅遊收入同比增長69%,增幅麗水第一;今年4月開展的“牽手世遺萬人游龍泉”活動,一個月時間,就接待了省內外過夜遊團隊383個,過夜遊客11753人,同比增長52.5%。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衢寧鐵路建築圖

科學有效的規劃,在扮靚山鄉的同時,也喚回了遊子。

如今,在龍泉,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而生態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牽動著當初離開家鄉在外打拼的遊子們的心。“現在,越來越多的龍泉人返鄉,創辦民宿、農家樂。家鄉有更好的平臺、更多的機遇,誰不願結束漂泊、迴歸故土?”

從走出大山到重回大山,這不是人生的循環,而是歷史的進步。歸來的遊子們都說,正是越發覺得家鄉的好,讓他們萌生了回家鄉開民宿、做旅遊的想法,將好山好水好龍泉留住更多人。他們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小確幸”,也帶動家鄉變成了農家樂村、民宿村、生態農業村。依託小景區開發的下樟村、源口村,依託青瓷文化的大窯村和披雲青瓷文化園,依託長壽文化的仙仁村,依託高山避暑和農旅融合的鳳羽休閒山莊,依託山水生態資源的“尋水雙渡民宿”“馨園民宿”“天青等煙雨民宿”,吸引了眾多市內外遊客休閒觀光和旅遊度假。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建設中的龍泉站

鄉村,正在融入“山水林田”元素,融合農業、工業、文化、養生等業態,探索打造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鄉村旅遊、民居民宿為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農業景觀帶和休閒農業觀光區,讓美麗鄉村催生出“美麗經濟”。

而城市,正不斷推進“名城保護、新城開發、舊城改造”。融山進城,化水為魂,縱深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聯動謀劃實施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寶劍小鎮體驗街、風情百里甌江綠道,以及九姑山、棋盤山、鳳凰山三大“綠肺”建設和甌江綠道謀劃等系列項目。這座“山水古城、劍瓷名城、旅遊新城”在復興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城市更多一分清新、多一分淡雅、多一分浪漫。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龍泉民宿

久久為功,逐綠而行的龍泉人,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守護好這方水土,才有永續發展的根基。今年6月,投資4.05億元的中國青瓷小鎮維景溫泉度假酒店項目開工,同日,旅遊業兩大巨頭中國國際旅行社、中國旅行社與龍泉市簽訂《旅遊戰略合作意向書》;石馬壟大峽谷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取得新突破,中港建設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創世智匯(北京)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與龍泉市簽訂“龍泉國際仙俠文化小鎮”開發項目合作協議,未來5年內將共同建設全球首座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智能化小鎮,加快構建龍泉文旅全域發展新格局……

從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從“處州十縣好龍泉”到新時代美麗幸福好龍泉,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人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今天,她如畫的青春才剛剛到來。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龍泉新聞傳媒中心

記者 周曉寅

「从“龙泉之变”看“丽水之赞”系列报道」以“山”为径,攀登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