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即便国外获奖,国内依然无人问,这部展现死亡的电影,不光让我们经历了死亡,还体会到了消失的过程。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死亡,不光是一个的词语,还是一个沉重的命题。

因此电影史中以“直面死亡”为题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从伯格曼探讨存在主义的《第七封印》,到谱写生命最后奏鸣曲的《入殓师》,无一不是在面对死亡。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但电影先行的主题与预设的目的,反倒剥夺了死亡的展现,使其成为呈现导演话语的工具。但有一个中国人却拍出了真正直面死亡的电影,那就是《方绣英》。

《方绣英》是王兵导演执导的纪录片作品,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不光是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还和戛纳、威尼斯、柏林并称「欧洲四大电影节」。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陈凯歌也曾凭借他的处女作《黄土地》,拿到过该电影节的银豹奖。

终于在它七十大寿上,中国人拿到了这个电影节的最高奖项,而且还是该电影节历史上首次被一部纪录片摘下最高奖。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方绣英》获得这些荣誉的原因,是因为导演王兵抽离了自己的表达欲,使自己完完全全的变成了一个记录者,客观的展现死亡的过程。

影片开始的三分钟,王兵什么也没交代,只是用三个镜头表现了方绣英本人,虽然已经身患阿兹海默症,但她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没有提示的前提下,都不知道她已患病。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但镜头一转,变成了方绣英已经不能自理,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画面,这一个前后对照,比任何的语言都要丰富,因为疾病的摧残,使一切的变动都能看的到,疾病的力量就此展现。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在后来的篇幅中,王兵不光记录了方绣英的卧床,还穿插了村民的生活。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即便在死亡面前,生活依然是第一准则,人们依旧进行着自己的生活,该捕鱼的捕鱼,该吃饭的吃饭。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甚至亲友来探望方绣英,最后都演变为了脱离人物的生活闲谈。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这不光是疾病的威力,还是生命的可悲,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与日复一日的等待死神之中,旁人都已习惯的死亡的气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方绣英眼中的光芒也逐渐暗淡,最终迎来了自己的人生终点。

这时,影片来到了唯一的煽情时刻,子女们的眼泪,为我们证明着这个曾经鲜活的人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迹。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但镜头又一转,却是亲友们镇定的处理着后事,在结尾处,当导演问起方绣英的亲人,方绣英去世多久时,那句不经心随意的回答也代表着,方绣英最终也从亲人的心中死亡了。

本片的真正出彩之处就在于对于生命流逝的忠实记录。

从最开始方绣英还能生活自理,到后来的卧床,再到后来的不能自己翻身。这其中生命气息的逐渐散失是对观影者最大的冲击。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但王兵导演并未逃避这种记录,他在方绣英不能自理后,一直采用面部特写,逼迫我们去观察方绣英死亡过程中的变化,体会那种生命逐渐离你远去的过程。

虽然目睹一个人的生命一点点衰微,是件极其残忍而痛苦的事情。但这种影像的冲击恰恰能激起我们对于死亡概念的认定。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而电影中的另一种去世,是方绣英在亲人心中的死亡过程。

在2017年大火的《寻梦环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设定,人类能死亡两次,一次死亡是肉身的破灭,一次死亡是在亲人心中消失。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这个设定皮克斯用整整一部电影来讲述,却抵不过《方绣英》结尾一个长镜头的威力大。

在结尾那个电鱼的镜头中,不光是前面出现过三次电鱼生活的重复,王兵导演还设置了更为深刻的内容。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在文本层面,方绣英就像一只鱼。

她面对的死亡就如要被捕捉的鱼一般,要么被捕后窒息而死,要不就被人杀死,但对捕鱼者来说捞上来的鱼就已经死了。

方绣英在亲友们眼中,就像捞上来的鱼,早就已经宣告了死亡,现在的等待只是为了确定一个已经认定的事实。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在亲人眼中的死亡并非像《寻梦环游记》中描写的那么温情美妙,在现实中的消失远比电影中呈现的要残酷,因为有时候你还活着的时候,消失已经在亲人心中开始了。

这两种不加修饰直接表达的死亡过程,是王兵导演真正的用意所在,也是洛迦诺电影节,颁奖给它的用意,因为在死亡面前,纪录片远比电影来的有力的多。

当我们回望王兵这个导演时,就会发现王兵在纪录片导演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不像徐童、周浩、陈为军那些纪录片导演一样,依附于曲折的故事,生动的感情。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他的纪录片,大部分都令人难以概括其中发生的事情,但却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你看下去。这种看似违背纪录片原理的拍摄方法,其实是真正践行纪录这一词语的拍摄手段。

在王兵导演的创造观念里,“看见即是经历”是他的最高准则。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因此他的纪录片往往是长镜头的无聊画面,这并非是导演的功夫不够,而是王兵的特意为止,使我们认识到,当我们看这一会就无聊透顶,感到厌烦之时,但那就是主人公的日常啊。

更为高超的是,王兵选取的片段都极具生活化,即便你听不清台词是什么,依旧能感受到被拍摄者生活的状况。

由此造成的就是王兵指导片子令人望而退却的片长,《十五小时》900分钟,《原油》840分钟,《铁西区》550分钟,今年新拍摄《死灵魂》也有513分钟。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这一切都是为了来造成观众的浸入感,实现观影者与拍摄人物的对接重合,体会被采访者的处境。

这既是《方绣英》的死亡过程,也是《十五小时》中的劳作,更是《铁西区》中东北工业基地的坍塌。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这也是导演王兵的目的,也是他在世界各地频繁获奖的原因。

即便王兵导演在世界上获得的荣誉无数,但在国内的关注度却极低。

在豆瓣上《方绣英》只有400多人看过,甚至王兵导演最出名的《铁西区》也仅仅只有3000人标记过。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去看看王兵导演的片子,体会一下另外一个世界,看一下别人的人生。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竟无人问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