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檢察|來慶艷:我的法律初心

2008年從山東財經大學畢業後,曾不止一次夢迴逸夫樓圖書館,那裡,藏著諸多的收穫與滿滿的期許。

臨窗而坐,陽光灑在書桌上,靜謐而怡人,展一卷書,遇見好文章,摘下精要或者記下所思所悟,沉浸其中,愉悅無比。正是那些充實的碎屑時光,為大學做了最好的註腳:2009年2月,取得國家司法資格A證。

圖書館時光,成了我最好的增值期。

情繫檢察|來慶豔:我的法律初心

2010年10月,山東省面向社會公開遴選初任檢察官,幸運的我,一路斬關,成了日照市東港區檢察院的一員,有幸與檢察共成長。

人的經歷真的很奇妙。2011年7月,剛來單位,我被分到公訴科輪崗,那是天真地以為我會一直幹公訴,雖然新人在科室的價值未必有多麼大,但那時候每天充實地工作,細碎的事務,讓我學會了忙亂中擠出效率與獲取技能。兩年後,從公訴科調整到政工科,脫離了大腦永遠待機狀態,感覺綜合工作性質上完全不同於業務,心想,又可以安心幹好多年的綜合工作了。然而,休完產假後,一場司法責任制改革又一次打破了這個想法。不忘法律初心的我成了一名檢察官助理。

情繫檢察|來慶豔:我的法律初心

如今,司法責任制改革正逐步推開,回到曾經摯愛的公訴崗位時,心中卻不免有幾分惶恐:不知道那些熟悉的法條和司法解釋新修訂了多少,又新增了多少法律法規;業務應用系統能否駕輕就熟;在莊嚴的法庭上,面對被告人、辯護人的申辯,自己能否自如應對……

每天在閱卷、提訊、證據審查、補充偵查、出庭、撰寫法律文書等具體工作中,我漸漸發現了公訴人的職業之美,每當開庭時穿上那身檢察藍,總有一股豪情在心中,也越來越喜歡上這個職業。

案結事了,辦案系統裡扎眼的小黃燈終於滅了,然而心裡的“小黃燈”卻不自覺地亮起來了。辦案過程中有了感觸,總喜歡用筆表達出來,遇到新鮮的案子,也樂意搞個宣傳,甚至碰到了熱點事件,都想搞個評論。有時候靈感來了,熬夜也堅持在手機上寫完。幾年來,寫了幾篇拙文,發表在不同的刊物,權當公訴之外的副業了。

情繫檢察|來慶豔:我的法律初心

《大學》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當然,此大學非彼大學,然求知理應在知止、定、靜、安、慮後才能實現。欲達職業的“金字塔頂”,何嘗不是如此,離開了大學,踏入檢察工作中,求知,不是終點,恰是新的開端。

時光如梭,離開大學已經十年了,與檢察結緣已有七個年頭了,我卻從未後悔過,亦期堅定地走下去,不忘那顆法律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