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河源发展建言献策!2018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为河源发展建言献策!2018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7月30日,“湾区时代•园区之变——2018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峰论坛”在河源高新区举办。深入研究大湾区经济发展、城市战略研究、产城融合有的专家,畅谈大湾区为河源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纷纷为河源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是河源国家高新区继去年“产业新城,科技新城——2017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论坛”后又一次重大盛会。

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河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卫出席论坛并致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专家、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省政府参事、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专家魏达志, 中国住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首届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郭建波, 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刘祥, 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专家,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不熟等嘉宾出席论坛。

王卫在致辞中表示,近两年河源高新区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国家级孵化器金地创谷、国际模具城、阿里巴巴、农夫山泉二期等大项目纷纷落地,高新区已经开始步入乘风远航的快速发展时期。进入新时代,河源高新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现代河源的先行区,需汇聚各方智慧,为园区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转型出谋划策。

论坛以“主题高峰论坛+专题分论坛”的形式开展,主题高峰论坛汇聚各方智慧,为园区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转型出谋划策;专题分论坛畅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以湾区创新理念和创新智慧赋能河源园区创新。论坛就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园区发展规划、园区产业升级、园区服务、人才发展和园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将助推高新园区从1.0版本(生产)往2.0(生产+生活)、3.0(产城融合)版本迈进,促进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与世界经济体进一步接轨。

魏达志在主旨演讲“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与园区转型的主导内涵”中为高新区建设出谋划策,他认为,过去的园区主要是两大功能,一大是物业管理功能,另一大功能是政府服务功能。现在产城合一的建设理念要求把园区、城区、社区、街区、校区一体化统筹,园区功能要向平台功能转移。

郭万达则在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决策、问策与政策” 主旨演讲中指出,大湾区不仅仅指9+2城市群,“更重要是要辐射到粤北、粤西,甚至是沿着一带一路其他方面的发展”。他认为,将来大湾区辐射的范围广,带动的面积很广,河源本身就是在大湾区的辐射里面。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博士后陈能军认为,当今社会,“版权”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造、传播、交流乃至价值实现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河源高新区的发展可以通过版权的引领,来引导电子信息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还有精密的模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论坛现场,河源高新区还揭牌成立博士俱乐部,据介绍,园区内企业博士及外聘专家将以博士俱乐部作为交流平台,通过各种沙龙活动,为园区发展出谋划策,逐步实现从初期沙龙到规范社会团体组织,将为河源高新区博士及全国来高新区考察和指导及意向合作的博士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场所。

延伸阅读

河源高新区发力建设现代河源先行区

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深圳市英联国际不动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波、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五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

他们认为,河源虽不在9+2城市群里,但它毗邻惠州、深圳,地处大湾区的辐射地带,未来河源将大有可为。河源可以利用与湾区的地缘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外溢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充分发挥产业转移承载地的作用,实现城市与产业相融合。河源高新区有条件有能力有实力建设现代河源先行区。

大咖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专家、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

建设深河战略新兴走廊

郭万达认为,整个港珠澳大湾区产业布局除了广深科技走廊外,还有深圳、惠州到河源这条走廊,它在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当中极具重要性和地位。河源属于“一核一带一区”中的“一区”,一定得跟“带”和“核”发生紧密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惠州到河源这条走廊极具战略价值和意义。”

他指出,与广深港创新科技走廊相比,深惠河战略新兴走廊成本相对要低一些,发展后劲要强一些,将来接受辐射的程度、外溢的程度可能会更强。建设深惠河战略新兴走廊将成为河源发展的突破口。

省政府参事、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专家魏达志

河源应积极向“一核一带和一区”发展战略靠近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事情很多”,魏达志表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一核一带一区”的战略定位”。他指出,河源应该积极向“一核一带和一区”的发展战略靠近。“一带”是沿海的海洋经济带,但并不是说沿海的可以发展而内地不可以发展。河源同样有能力、有机遇发展海洋产业,他认为,河源应全面融入“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战略,不要把自己的手脚束缚住了。

中国住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首届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郭建波:

政策激励融入湾区发展 打造宜业宜居产业新城

郭建波认为,河源要以政策激励为手段,要加快融入湾区发展,深圳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都享有补贴,要吸引这些企业入驻,河源也需要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补贴。

除此之外,他认为河源应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建议打造宜业宜居产业新城。他指出,要发展好河源高新区,首先需要打造一个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不管是在房地产政策上、住房政策上、产业地产的政策上,都不能落后。

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刘祥:

五方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两个方向做大产业量级

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河源高新区面临的机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刘祥用8个字来概括:“融湾聚力、创新河源”。 粤港澳大湾区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的,这也是指导河源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

河源高新区要积极融入湾区、拥抱湾区,就要齐心协力谋发展,其中要紧紧围绕一个发展核心动力——创新,要积极利用资本和技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可从观念、产业、交通、政策、公共服务等5个方面进行积极对接。

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专家,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不熟:

推进强心战略 让人口沉淀下来

孙不熟认为,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区才有能力把这个城市的人口沉淀下来,才有可能给这个城市的人口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的、公共的服务。像河源这样的城市,可以考虑在制度上像西安一样精简,提高效率。靠这些制度红利去吸引人。

他还指出,河源可以尝试积极主动切换思维模式带动发展,河源能够为深圳做什么,河源能够为广州做什么。过去深圳跟河源、深圳跟汕尾、广州跟梅州,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扶贫的合作关系。河源如果能够主动帮深圳、帮广州解决问题分担烦恼,广州深圳肯定非常主动非常乐意地跟河源合作。

【全媒体记者】黄维臻 蒋才虎

【通讯员】李宗源 程学勇

【作者】 黄维臻 蒋才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