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號成爲數字時代「肢體語言」:每天使用超60億次

美國科學雜誌nautil.us《鸚鵡螺》作者Vyantianevansart By Vedanti Sikka 近日發表了關於表情符號的深度報道。表情符號是數字時代的一種“肢體語言”,使用表情符號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社交現象。據統計,到2015年,每天有超過60億個的表情符號被全球90%網絡在線人群使用,現今表情符號甚至被廣泛應用在英語交流中。

表情符號成為數字時代“肢體語言”:每天使用超60億次

基於16種不同語言的用戶中分析了超過10億件基於文本的數據。有趣的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類表情符號都與情緒表達直接相關,笑臉符號,包括:眨眼、親吻、微笑和笑容,佔所有表情符號使用的45%;悲傷面部(包含憤怒面部)符號佔所有表情符號使用的14%;所有顏色的心形表情符號,包括破碎的心形符號,佔所有表情符號使用的12.5%。

對於一些人來講,表情符號的使用正在提示真實語言消亡的警告。專業藝術評論家和逆向投資者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指出,經過數千年的艱難改革,從文盲到莎士比亞以及之後的文化發展,人類正在急於拋棄一些文化,表情符號是“人類文化重大退步”。他的嘲笑非常顯而易見:“如果你願意使用表情符號,我將堅持使用莎士比亞的語言。”

表情符號語言真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交流不可缺少的元素嗎?

日常面對面的交流,當我們八卦消息、消磨時間,或者在其他時間閒聊時,我估計每天的互動交流七成會採用表情符號進行溝通。儘管這些交流無疑涉及到語言——我們說的那些話,在某種程度上是合乎語法,它們也涉及到一種特定的表達方式——表情符號語言。然而,口頭語言缺少書面文字的表達格式,書面文字將幫助我們解讀一個單詞的開始,以及另一個單詞的結束,同時,口頭語言還缺少文章作者使用的標點符號和其他細節,使我們講述這些單詞如何被整理成為包含從句和句子的思想表達。

在進行報告演講時,我們會採用語言韻律技巧:重讀、音高、音量、停頓、加速和減速等特徵,正是這些,使我們能夠解釋語言流為不同的單詞和語調單位。節奏和韻律提供信息如何被組織的重要線索,演講者的聲調升降有助於更好地描述表達,同時,還有其他的表達模式:眼睛凝視、面部表情、手勢,以及“肢體語言”等特徵。

有人評估稱,人們僅有30-35%的日常社交層面溝通源自語言,高達70%的日常交流來自於非語言暗示線索。其中包括:視覺線索等人類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手勢,以及他們與表達者之間的肢體距離。

我們應當都經歷過不舒適的感覺,某人佔據過多的個人空間尋求安慰,我們的情緒反應可能總是負面的。我們也會對他們的外表、衣著和環境做出反應,從而提供了他們的職業或者生活方式的重要信息。

表情符號成為數字時代“肢體語言”:每天使用超60億次

數字文字本身很單調,有時在情感表達上顯得貧瘠。

我們也可以從肢體接觸獲取信息——我曾認識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聲稱自己能夠說出潛在合作伙伴或者客戶是如何與他握手的,握力,對方手掌的感覺,以及其他沒有比握手更復雜的相關動作可能會讓我們相信,我們需要對潛在的商業夥伴關係做出更深遠的結論。

但是這則軼事有什麼道理嗎?根據研究分析,確定存在這樣的情況:握手的力度會暴露出我們個性跡象。在第一批此類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握手力度和個性之間的關係。在這項研究中,112名測試者與4位訓練過的程序員握手,每名測試者與程序員握手兩次,其目的是評估握手力度,研究對象還完成了對人格特徵的評估。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強有力的握手與性格外向和情感表現密切相關,相比之下,強度較弱的握手往往與性格內向有關,在情感表達上也不那麼明顯。

同時,我們還從自接觸方面獲得信息,一些人不停地觸摸自己的頭髮,他們可能是感到無聊,甚至可能會發出浪漫信號。我們從其他人如何管理我們和他們之間的短暫互動中收集信息,這種短暫互動包括:眼神交流、瞳孔放大,尤其是評估潛在浪漫邂逅的可能性,甚至是眨眼頻率。

所有非語言交流的維度都是由已故美國人類學家雷伊·博威斯特(Ray Birdwhistell)負責的,它是非語言交流研究的先驅人物。據悉,他創立了人體動作學研究領域,其涉及到“面部表情、手勢、姿勢、步態,以及可見的手臂和身體動作”在傳達社會意義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基於廣泛的研究,博威斯特評估稱,我們可能產生和識別多達25萬種不同的面部表情,從這個角度來看,表情符號可能不是偶然的,它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黃色面孔,從微笑的各種排列符號,表達出不同的困惑、不開心、悲傷和憤怒的表情,它們都非常適合在短時間視覺通訊表達。

非言語交流的另一個維度涉及到語音的附屬語言特徵,最早是由美國語言學家喬治·特拉格(George Trager)研究的,附屬語言學是伴隨口頭語言特徵出現的一種研究,這是媒體產生的結果,它能夠影響,甚至改變我們所說話的意思。附屬語言特徵涉及一系列聲音信號,例如:笑聲,語言韻律。聲韻特徵包括:韻律、相對音量、音高、語調,以及聲音的音高範圍,平均而言,女性的音高比男性更高。

在社交互動方面,人們交流信息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非語言暗示,這是有理由的,即文本信息——語言模式,只傳達了我們在口語交流中獲得相對較小的信息。在數字談話中,可傳達的信息是“空白”的,多數傳達信息涉及到情感表達、人格映射,語言中伴隨出現的細微差別都已消失。

匆忙之間發送的郵件,隨意發送的短信,這樣的信息表達效果並不好,它缺乏非語言的暗示,無法填補我們面對面之間的交流。在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中,存在豐富的交流語境,卻缺少數字交流。數字文本信息本身就很匱乏,有時還會使情感表達變得乏味。

“火星文(Textspeak)”是一種年輕人典型的網絡亞文化現象,表情符號有助於信息表達,它在數字交流中實現了手勢、肢體語言和語言交互中的語調,確保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暗示,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正在進行的信息流,並解釋這些詞所表達的含義。

事實上,單獨使用數字文本會消除信息表達的細微差別,“波爾法則(Poe’s law)”是根據南森·波爾(Nathan Poe)最初關於如何模仿原教旨主義觀點的評論,波爾法則現在已成為互聯網上的格言,在網絡論壇和聊天室裡被廣泛引用,甚至在維基百科頁面上也有相關解釋說明。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波爾法則”表述如下:如果沒有眨眼微笑和其他明顯的幽默表現,就不可能製造出一種對原教旨主義的拙劣模仿,人們不會誤認為這是真實的事物。簡而言之,當你在數字交流中開玩笑時,表情符號能夠非常好地避開懷疑,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表情符號成為數字時代“肢體語言”:每天使用超60億次

據統計,到2015年,每天有超過60億個的表情符號被全球90%網絡在線人群使用,現今表情符號甚至被廣泛應用在英語交流中。

瓊斯說:“我發現英國TalkTalk手機通訊公司在對錶情符號使用的研究中,英國72%的18-25歲人群認為表情符號能夠更好地表達他們的感受。表情符號非但沒有導致標準的下降,還使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能夠在數字生活中成為更好的交流者。從這個角度來看,表情符號的出現可以看作是21世紀增強交流的力量。

一個恰當的例子是美國交友網站Match.com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在美國第五屆年度單身人士報告中,研究人員調查了表情符號的使用和性徵服之間的關係,這是首次進行這樣的調查。這項調查共對5600多名單身人士進行了調查分析,這些測試者的社會經濟地位和不同種族代表了全國人口特徵。研究結果令人吃驚:單身人士數字通訊中使用表情符號越多,他們的約會次數就越多,此外,他們的性生活次數也越多。在使用表情符號的單身人士中,54%擁有性生活,相比之下,不使用表情符號的單身人士中,僅有31%擁有性生活。更令人驚奇的是:對於女性,表情符號的使用與性滿足密切相關。研究發現,使用親吻主題的表情符號越多的單身女性,比其他單身女性擁有更多的性高潮體驗。

表情符號使用者是最有效的通訊交流者。

很明顯,任何一位稱職的心理學家都會警告我們: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發現兩個事情似乎有聯繫,但並不意味著一個事情會影響另一件事情。你無法簡單地在手機短信中使用表情符號,並且期望更多地接受別人的約會邀請,相反,表情符號的使用代表了其他的含義。使用表情符號可以讓你潛在約會對象更好地衡量你的信息,表情符號有助於更好地校準和表達我們在數字通信中的情緒變化。羅格斯大學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是Match.com網站美國年度單身調查首席科學顧問,他對這些研究發現發表評論稱,我們擁有一項新技術,能夠完全替代你的情緒表達能力,它沒有非常微妙變化的聲音,所以我們創造了另一種方式來表達情緒——表情符號。

從本質上講,不是表情符號自身使你擁有更多的約會機會,相反,表情符號使用者是更有效的交流者。他們的信息更具個性化,更能傳達文本信息的情感意圖。相反,這也會在接受者中產生更大的情感共鳴。

一般來講,表情符號在全球範圍的主要使用與情緒密切相關。倫敦軟件開發商SwiftKey media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基於16種不同語言的用戶中分析了超過10億件基於文本的數據。有趣的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類表情符號都與情緒表達直接相關,笑臉符號,包括:眨眼、親吻、微笑和笑容,佔所有表情符號使用的45%;悲傷面部(包含憤怒面部)符號佔所有表情符號使用的14%;所有顏色的心形表情符號,包括破碎的心形符號,佔所有表情符號使用的12.5%。據統計,超過70%的表情符號直接與某種情緒表達有關,這項發現與我自己的研究產生了共鳴,該研究表明感受情符號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強大方式,用戶報告指出,表情符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與他人在數字通訊中溝通聯繫。

雖然表情符號可以代替我們數字信息中的文字,但在我們選擇使用表情符號的方式上,仍然需要一個精緻的助手。在討論表情符號和情侶約會的規矩中,有研究報告稱,數字交流時使用表情符號對約會對象構成的負面影響不亞於約會遲到或者第一次約會時談論對方的前任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