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是什麼樣子?

何方明


電視劇中的座山雕是融合各個土匪之後的綜合體,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也有這一號人物,是當時東北有名的土匪頭子張樂山。為了讓電視劇更具有戲劇色彩,《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其實是當時東北土匪張樂山、謝文東等人的合集。


▲電影劇照

座山雕的原型張樂山,原名據說是叫崔守成,在家排行老三,因此又被叫做三爺。然而土匪這種東西的出現,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張樂山卻不是這些人中的一份子。

張樂山的祖上也是土匪,當時恰逢清朝末年天下大亂,張樂山就是出生在這個時候。家裡面雖然是兄弟七個人,但是再餓也餓不到土匪家。

然而在他剛剛八歲的時候,父親和祖父因為打家劫舍被抓砍頭,沒過多久母親也是抑鬱而死。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張樂山一家沒有被眾憤砍死不錯了。實在是沒有辦法,等下去就餓死,只好跟著堂兄去闖東北。

那個時候張樂山才剛剛十歲左右,一些重活累活他根本幹不了。他堂兄索性就在當地一家大戶人家,給他謀了一個護院的差事。平時主要是抱著一杆土槍,在院子裡面瞎溜達,就這樣時間一晃七八年就過去了。


▲座山雕劇照

張樂山的祖上兩代土匪,從他骨子裡就是匪性不改。有一次自己主家被土匪敲詐,張樂山感覺這打家劫舍的勾當比現在輕鬆多了。只要動動嘴皮子,白花花的銀子立馬就過來了。

張樂山索性也不看家護院了,帶了幾個多年一起的兄弟,把主家給搶了一個精光,然後大搖大擺的躲進山裡當土匪。當時東北土匪林立,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不是沒有。畢竟當時東北土匪體系已經很成熟,雖然說在山上立的山頭,但是也是在夾縫中生長。

這個時候東北是張作霖的地盤,對於這種四處流竄的土匪他也很頭疼。自己年輕時候就差點因為剿匪把命給搭上,幸虧當時於文鬥搭救,才撿回一條命,也因此結識了於文鬥之女于鳳至。

▲張作霖

但是張樂山的小股土匪,張作霖還不至於放在眼裡。在幾次三番的圍剿之下,張樂山的勢力範圍被大幅度縮小。為了保留最後一線生機,張樂山乾脆拋棄山頭做起流匪。今天這裡打一槍,明天那裡放一炮。

就這樣在東北上竄下跳了一二十年的時間,雖然不是很大股,但是名聲也真正的打了出來,甚至有了越做越大的趨勢。

在山窩窩裡面活動習慣了,張樂山也練就了三絕:槍絕、眼絕、手絕。原本大幅度縮水的勢力,又開始死灰復燃。

這還要託日本人的福,當時日本佔領東北,沒有人去管他們。等到日本佔領東北之後,因為影響到了自己的統治。在多次圍剿無果後,準備採用“招安”的手段。

接到日本人來信後,張樂山按照上面的地址,前去牡丹江“惠吉”酒樓喝酒結盟。張樂山本來是不想去的,但是三天兩頭的被圍剿也不是辦法。雖然也害怕日本人耍手段,最後還是前去赴宴。

▲謝文東

在宴席上看到聯絡人舉動不是很正常,本來生性多疑的他,突然選擇從酒樓上跳了下去。這也就有了後來為偽滿政府報紙上的新聞“謝文東跳飛機,張樂山跳惠吉”。

謝文東跳飛機,是因為在他投降日本後。日本人準備把他用飛機帶到日本宣傳,他以為日本人要殺自己,所以從飛機上跳了下來。

但是也正是因為自己的這一跳,也算是徹底跟日本人鬧掰。之後日本人忙著入侵中國,張樂山也就只好重操舊業做起土匪。

然而隨著日本的戰敗,國民黨重新掌握話語權。年紀已經不小的張樂山選擇接受國民黨的招安,做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

好日子也沒有過多久,國民黨眼看就要不行了。我黨開始派遣部隊進駐東北,並且開始對東北土匪進行圍剿。在多次對其進行圍剿之後,其勢力範圍一度縮水到只有幾十人,整日躲在深山老林不出。只要我們稍微一放鬆,立刻帶人出來打家劫舍。

▲楊子榮劇照


根據以往的剿匪經驗,小股勢力派遣大部隊圍剿不現實。上面決定讓楊子榮帶領五名偵察隊員,裝扮成土匪的模樣,到山裡面跟座山雕進行接頭。但是座山雕等人藏的太深,在深山老林裡面摸了六七天,才終於看到人影。

當時在蛤蟆塘的地方,楊子榮發現一座工棚,裡面住了二十幾個伐木工。楊子榮先是用當地的土匪黑話打了打手勢,說是自己落難,想看看有沒有人能幫忙找個山頭投靠。過了一會木工頭子搭話,把他領到了不遠處的一處破廟。給了點糧食,讓他們在這裡等著。

這一等就是三天時間,眼看糧食都吃光了,心想著是不是被發現了?緊接著原先的工頭就來找自己,並且把他領到了附近的一個屯子。當地的屯長跟楊子榮用黑話交流幾句,確認了身份,才表明了自己。原來他是座山雕的副官,旁邊另一位自稱是連長。


兩人說願意帶他去上山,這次下山難是為了置辦元宵節的東西,正好趕上了。但是楊子榮反而有點不同意,他說我信不過你們,要先把他們給綁了,等到山上再說。這兩個人表示理解,這個時候兵荒馬亂,小心一點總沒錯。

楊子榮就這樣八個人“浩浩蕩蕩”的往山上走,一路上都是小路,要不是有人帶路還真不好找。光是最後一個山頭就有三道哨,還好沒有派人來圍剿,但凡動了任何一個,都會前功盡棄。楊子榮用同樣的理由把他們綁了,就這樣十幾口子人來到了山頭——座山雕的老巢。

楊子榮這時候也不裝了,到了老巢只好拼命一搏。留下三個人看住外面的人,帶著兩個兄弟衝了進去。剛掀開門簾就看到裡面床上躺著個人——黑臉膛、白頭髮、鷹鉤鼻子、一把山羊鬍子,豈不就是追查了好久的座山雕張樂山?

▲真實照片

剛進去的時候,座山雕還在睡著。門簾子一掀,裡面還有幾人比較機警,上來就想開槍。但是哪有楊子榮幾個人快,槍還沒拔出來就沒氣了。而張樂山想跑,但是年紀大了,被楊子榮反身按在地上。

很快楊子榮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傳了出去,當地老百姓奔走相告。當地的報紙也對此次活動進行深入報道,這次以少勝多的戰役也被寫入了戰鬥典範當中。隨後開始了對土匪座山雕的審判,但是張樂山還剛被關在監獄裡面沒幾天,他就因為毒癮犯了沒喘過最後一口氣就死了。


史之策


拋開影視劇,嘮嘮真實的東北土匪和座山雕。

座山雕什麼意思呢?就是禿鷲。這種大型猛禽大家都知道,很兇狠,捕獵小型動物,也吃屍體,吃腐肉。所以拿座山雕當名字,就顯出了兇狠和霸氣。

(影視劇中的座山雕)

真要是有吃有喝,日子能過下去,沒人願意當土匪。但是清末的時候,時局太亂,日子過不下去,只能當土匪保命了。

座山雕的原型是張樂山,出生在清末,家裡兄弟七個,他排老三,所以後來也被稱為“三爺”。座山雕當土匪,算是家族事業,祖上都是幹這個的。

清末世道亂,各行各業都自發的組織起來,形成“幫會”,互相照顧著。比如“家禮教”,就是搞船運的組建起來的。像這種行業“幫會”,一般都發展的很快,底層老百姓樂於加入。

座山雕的爺爺和親爹,就都是家禮教的人。但是,這種幫會是不發工資的,只是有事情可以互相幫襯著。比如某人要去別處辦事,到了某地的“堂口”或者幫會人經常聚集的酒店茶樓,把帽子往桌上一放(帽口朝上,扣著就寓意“翻船”了),就會有人過來搭話。確認是自己人,就能得到幫助。

但是,平時吃飯,還是要靠自己掙錢的。座山雕的爺爺和親爹,都是乾的打家劫舍的事情。不過後來被抓住,砍了腦袋。他娘也是受了驚嚇,沒多久就死了。

座山雕那時候還小,沒辦法,跟著大人闖關東。清末很多人吃不上飯,都選擇的這一條路。

座山雕張樂山算是遺傳了好勇鬥狠的基因,小小年紀就比較勇猛。到了東北之後,先給一個大戶人家做長工。那時候土匪多,大戶人家都養保鏢,保鏢又叫“護院”,身手好,還有槍,一般土匪不敢惹。

座山雕就被任命為護院,帶著二十多個人幹。這個活其實不錯,有吃有喝有錢,還沒太多事兒。但是他志向遠大啊!覺得自己年紀輕輕,要乾點大事。

於是,座山雕帶著手下人搶了自家主人,去旁邊山上入夥了。當了二當家,正式成了土匪。

土匪在東北地區俗稱“鬍子”,後來也稱為“綹子”。按有些老輩人的解釋,鬍子長了,多了,就成了綹子。所以幹“流匪”(居無定所打家劫舍)的,比不上佔了山頭的土匪。

當時東北土匪流傳著一首歌:“當響馬,快樂多,騎著大馬把酒喝,摟著女人吃餑餑”。

座山雕當了二當家沒多久,大當家出去辦事兒出了意外,他就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大當家。

其實,當土匪日子沒這麼快活。為啥呢?因為剿匪的多,畢竟,你是不守規矩的一幫人。所以,官府剿,軍閥剿,日本人也剿……

座山雕當老大的時候,才18歲,心狠手辣,陰險狡詐。他雖然算不上東北最厲害的土匪,但是與生俱來的謹慎小心,確實對土匪生涯很有幫助。

東北山高林密,帶著一幫子人躲進大山,熟悉地形之後,剿匪的人根本摸不著他們的行蹤。座山雕帶人打家劫舍,綁票勒索,勢力越來越大。

座山雕的個人能力也不錯,槍法好,眼神好,腿腳好。就這三樣,足以在土匪圈子裡打出名聲了。

後來張作霖多次派人剿匪,沒抓住他,日本人來了之後,也知道土匪非常威脅自己統治,要想辦法處理一下。

日本的做法就是“招安”

,你也別在山上貓著了,下來吧,給你官兒給你錢。

別看土匪打家劫舍的,日子似乎很好,其實不然。因為要應付剿匪部隊,不可能在一個地方修上高牆大院,存上酒肉糧食。土匪落腳的地方條件很一般,而且隔一段時間下山採辦東西,不可能天天下山的。

所以冰天雪地的,只能抽鴉片緩解一下,當時的鴉片煙就是土匪的最重要儲備。在山上的日子,確實和山下沒法比。

後來座山雕看日本人想招安,於是下山去看看吧。座山雕生性多疑啊,還沒怎麼談呢,他就覺得這是日本人的圈套,直接從酒樓的窗戶上跳出來跑了。

日本人一看,這也招不了了啊!那就算了,你自生自滅吧。

座山雕的實力也一般,只能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那時候窮人家啥都沒有,搶不著啥。只能搶大戶,大戶人家高牆大院,還有一幫子護院,手裡有槍。很多東北土匪風風火火的來搶大戶,不僅打不下來,還白白丟下不少屍體。

總之,座山雕也沒那麼誇張。

日本人一投降,東北亂了,土匪們也冒頭了。怎麼說也是一股子武裝力量啊,所以趁亂打家劫舍的,還有拉著隊伍投靠國民黨的,座山雕也成了所謂的“司令”。

再往後,座山雕年齡也大了,再加上後來東北不斷的剿匪,手底下也沒幾個人了。不過,70多歲的座山雕依然身手敏捷,大山裡面健步如飛,跑的賊溜了。

(電影《智取威虎山》)

後來,楊子榮還是把他抓住了。當時座山雕身邊只剩下了二十多個人,住在窩棚裡。滅掉他們之後,繳獲的也只有“步槍六支,子彈六百四十發,糧食千餘斤”,看來也是窮途末路了。

座山雕的最終結局,就是病死在了監獄中。


七追風


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有人說姓崔(原名崔守宗),有人說姓張(原名張樂山),但綜合來看,他姓崔的可能性更大,《智取威虎山》裡的座山雕外號就是崔三爺,而張樂山很可能是他後來給自己改的名字。

楊子榮與座山雕這對戲裡的冤家,卻是現實中的老鄉,楊子榮是山東牟平(今屬煙臺)人,座山雕是山東新泰(今屬泰安)人,家中兄弟七人,排行老三,江湖人稱“崔三爺”。

座山雕是龍廷鎮苗莊村人,《新泰崔氏族譜》卷二第43頁崔氏第16世欄記載:“守宗,行三,又名振聲,字鳴遠。元配陳氏,繼配臧氏,均無所出,又繼配李氏,子一家魁。”這裡的崔守宗說的就是座山雕本人。

崔老三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甚至淪落到討飯為生。25歲時的時候,崔守宗實在扛不住了,決定一人孤身去闖關東。

崔老三剛開始給一個陳姓大戶人家扛活,因為幹活實在,深得東家喜歡,還幫東家打跑了搶劫的土匪,東家認為他老實可靠,能保護家,就把一個女兒許配給他,讓他當了上門女婿。

當時的東北,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社會很不安定,崔老三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苦練各項功夫,練出了三招絕技,一是槍法絕,槍法如神,百發百中;二是眼神絕,晚上走夜路不用照亮,走山路從不轉向;三是腿腳絕,身輕如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日本佔領東北後,崔老三攜家帶口上了山,靠著深山老林跟日軍周旋,日軍幾次圍剿都無功而返。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收攏各地武裝土匪,座山雕又投靠國民黨,轉而與人民做對。

崔老三的勢力不算很大,但他熟悉山林,功夫了得,又老謀深算,解放軍在剿滅他時費了不少功夫,多虧我軍偵察員楊子榮智勇雙全,偽裝成土匪,才深入虎穴,然後把座山雕引出來,解放軍才把他抓住。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拋開影視劇的界限,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現實歷史中的座山雕到底是什麼樣的,毫無爭議的座山雕原型就是張樂山,他祖上世居在山東一省,乾的都是殺人越貨的勾當,在清末闖關東大潮爆發的時候,他的祖上跟隨著當時很多的山東人湧進了東三省,在那個人多地少的年代裡,未經開墾過的廣袤黑土地吸引了無數人,張樂山的祖上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東北的。


影視劇中的座山雕以及現實中的張樂山

我們都知道電影裡面的座山雕非常強大,有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土匪部隊,是東北軍以及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強大軍火庫,座山雕靠著這些精良之極的武器起家,成為了一個實力強大無比的土匪頭子。

但實際上的張日山卻沒有這麼厲害,他跟其他的土匪沒有太多的區別,但是逃命的本事卻非常驚人,手下也只有寥寥幾十個算不得太高強的土匪,但有一個事情是必須要說一下的。



那就是小說影視劇中的座山雕原型實際另有他人的影子,雖然張樂山外號叫做座山雕無疑,林海雪原的作者所參照的原型也是張樂山,被楊子榮所逮捕的也是“張樂山”。

但是在實際藝術加工的時候,林海雪原的作者實際上是把的東北悍匪謝文東的影子加入了張樂山的身上,最終被描寫出來的就是一個兇悍無比的東北大悍匪“座山雕”,因為我前面已經專門拿張樂山寫過一篇文章了,所以我們接下來簡單的講一下座山雕的另一個原型謝文東。

座山雕的原型之一,東北最大的土匪謝文東

謝文東一直以來都是東北最大的土匪,他所帶領的土匪規模也是張樂山的無數倍,如果說謝文東是一個門派的掌門的話,那張樂山應該就是底下的一個堂主。

他因為有深遠的影響力以及勢力,所以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在蔣介石的東北封官活動中成為了國民黨的中將併兼任了國民黨的先遣軍保安總司令的官職。

謝文東帶領的一支4000人部隊也成為了國民黨名下在東北勢力最大的土匪軍隊,眾所周知蔣介石對一些編外人員都是不吝賞官的,他手下的黃埔軍官們陪伴他走過了北伐以及抗日戰爭,但是也只有胡宗南一人在大陸晉升了上將,其他人無不是中將軍銜,現在為了招撫人心竟然將謝文東封為了中將,可見對謝文東的重視。

謝文東的發家歷程以及在東北抗日中的貢獻

謝文東原本是遼寧人,因故舉家逃到了黑龍江,並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地主,並組建了人手購買了十幾條槍看家護院。

但是好景不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帶領著他的部隊丟掉整個東三省逃到了關內,東三省也因此成為了一塊任人魚肉的肥肉,被日本人侵奪了,當時日本人在東山省內大肆購買土地,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從百姓手中搶奪百姓的土地,又怕百姓們反抗,所以準備收繳百姓的手中的槍支。


土地在那個年代來說就是人們的命,槍又是唯一能讓自己在這個年代安身立命的絕佳寶物,所以不願屈服的謝文東帶領著家人和手下反抗起了日本人,謝文東的反抗簡直猶如一面旗幟,在黑龍江各地吸引了無數百姓起義反抗日本人,他們紛紛投入謝文東的麾下,最終被謝文東招攬到了一支2000多人的部隊。

在一次偷襲下,打死了日本的一個大佐,這個消息震驚了國內外,不僅國內的各大報紙報道了謝文東的事蹟,在日本的國內以及美國、英國、法國等地都紛紛報道了謝文東的英勇事蹟。

在後來謝文東的部隊一度發展到了4000多人,他加入了當時的東北抗日聯軍中,被分封為了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軍長,跟日本人展開了艱苦的搏鬥。


東北抗日聯軍雖然包括謝文東的部下人數只有3萬多人,但是他們的游擊戰術卻使日本人恨到了骨子裡,日本人為了報復,他們徵調了在東北內所有的關東軍70多萬人在東三省的廣袤山林裡展開了對抗日聯軍的大捕殺。

在日本人的瘋狂下3萬多的抗日聯軍到後面只剩下了2000人,謝文東4000多人的部下也只剩下了不到200人,當時他們被圍困在一座深山裡面

窮途末路之下,抗日英雄謝文東變成了漢奸謝文東

在日本人的招降下,謝文東手下七個師長中就有五個師長偷偷投降了日本人,謝文東就這樣帶著剩下來的一百多號人堅守在了山中,當時他的妻子已經被殺,但是他的母親、兒媳以及孫子們都在日本人的掌控之中,日本人後面又派了謝文東的親戚上山招謝文東,謝文東堅硬的脊樑終究無法擋住親情的渴望,最終他的脊樑軟了下來,投靠了日本人。


面對謝文東的投降,日本人非常重視,就連日本天皇都在東京召見了謝文東,以示對他的肯定,他們想利用謝文東的名望幫助他們治理東北,他們想給予謝文東高官厚祿讓他擔任偽滿洲國的高官。

但是雖然謝文東投降了,他卻並不願意為日本人做事,所以他以年紀蒼老的原因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他最終放棄了高官厚祿,在一個苦寒的礦洞裡面當起了監工。



雖然謝文東有著漢奸之嫌,但確實是迫於無奈,所以在日本人投降之後,國民黨不僅沒有對謝文東進行懲罰,還對他曾經的抗日事蹟表示了高度的讚賞,所以就出現了以上我們所說的高官厚祿的封賞。

謝文東雖然曾經抗日,但實際上他也是一支土匪部隊,如果不打家劫舍他是沒有經濟來源的,所以在很多時候他的形象是亦正亦邪的,在被國民黨封賞之後,他重新抄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又拉起了一支4000多人的土匪部隊,成為了東北最大的土匪,並開始幫助國民黨跟我軍對戰了起來。

後來在我軍的全力圍剿下,謝文東被我軍俘獲,並最終在1946年的時候將其就地槍決了。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座山雕原型之一的謝文東,座山雕在很多時候雖然還是張樂山的底子,但是在性格以及行為上都有著謝文東的影子在裡面,這就是現實歷史中的座山雕,東北的土匪之王,雖然燒殺搶掠不計其數,但抗日戰爭中卻在和日本人抗爭中付出了慘烈的犧牲,雖然最終投降日本人當了漢奸,卻保留著最後的骨氣,沒有為日本人的侵略為虎作悵,保留了最後的一絲尊嚴。


孤客生


就讓葛大小姐回答這個問題吧!

座山雕之所以出名,只要起源於作家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後來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以及戲曲,書中偵查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鬥勇,最後深入林海雪原勝利完成剿匪任務,因為楊子榮和座山雕鬥法的過程太過於精彩,所以就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記。

《林海雪原》呈現給我們一個兇殘、狡猾的土匪頭子座山雕的形象,先入為入,深入人心,那麼既然是小說,就存在虛構的情況,那麼真實的座山雕就是存不存在呢?


其實,真實的座山雕不是一個人,二是幾個土匪的綜合體,也就是說,作者曲波將多個土匪的特點集於一身,創造了一個座山雕的形象。


嚴格來說,座山雕應該是以下土匪的合體:

一、張樂山

《林海雪原》一書中的土匪座山雕原型就叫張樂山,祖籍山東昌濰,出生於清朝末年的張樂山因為家裡窮的揭不開鍋,15歲就跟著堂兄到東北的山東發木頭,後來,陰差陽錯進山當了土匪,這個職業一干就是50多年,這傢伙天生就是當土匪的料,先後經歷清末、北洋軍閥、偽滿時期,但是憑藉著槍法絕(百發百中)、眼神絕(走夜路不用燈,善於察言觀色)、腿功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靠著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各路土匪中頗有威望,人稱“三爺”,當初,張作霖和日軍都拿他沒有辦法,日本投降後,他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

電影中的座山雕手下眾多,實力強大,其實,真正的座山雕手下不過百人,正式憑藉著人少精幹,善於在山中穿越機動,才沒有被日本人消滅。而楊子榮卻使用計謀騙他下山說與另一個匪首講和,才抓住他,因為張樂山一身功夫,被俘後重銬後投入監獄,鑑於當年張樂山曾經殺了不少日本人,解放軍並沒有將它公審槍斃,是他後來大煙癮發作,引發其他疾病死亡的。當年,曲波在寫《林海雪原》的時候還到獄中和座山雕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所以,作品才非常有生命力,而活捉座山雕的楊子榮也在抓住座山雕的當月在抓捕另一夥土匪的過程中因為扳機失靈,失去先機而中彈犧牲了。

二、謝文東

嚴格來說,謝文東才是東北最大一支土匪,電影中,座山雕獲得日本的軍火物資,手下兄弟眾多,這些劇情應該是取自謝文東。

謝文東原名謝文翰,日本佔領東北後,一腔熱血的謝文東帶著家鄉子弟和日軍幹了起來,謝文東起身與抗日,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卻是一夥實實在在打家劫舍的土匪,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從老百姓那裡搶來的,可以說是亦正亦邪的一夥土匪。

後來,進入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候,謝文東沒有挺過來,投降了日軍,雖然沒有隨著日軍作戰,殘殺老百姓,卻當起了礦洞的監工,做了可恥的漢奸。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沒有懲罰謝文東,反而讓他組建軍隊,為己所用,得到國民黨的支持後,謝文東徹底走上了與人民為敵的道路,幫主國民黨軍隊與我軍對戰。1946年三五九旅和合江軍區對謝文東進行圍剿,將其抓獲,經過審判後,在勃利街東門外被處決,時年59歲。


所以,從曲波的寫作過程和座山雕的特點而看,真實的座山雕應該是以張樂山為原型,但是,身上還有著謝文東的影子在裡面。

日本的侵略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痛,當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拿起槍來共同痛擊入侵者,而不是殘害同胞們,而作為土匪,本質上來說既有抗日外敵的一面,而欺壓同胞的本性是無法消除的,所以,從他們當了土匪的那一天起,命運也就註定一生是個悲劇。


(我是熱愛歷史故事的葛大小姐,如果你也喜歡探討歷史的話,那就算找對人了,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的歷史故事看!)

葛大小姐


據史料記載,,座山雕出生於清朝末年,,叫張樂山,是其堂兄將其帶入東北伐木為生,加入土匪。.後因其有三絕,,被推為匪首。1947年2月7日被活捉, 1947年2月7日,東北解放軍牡丹江軍分區戰鬥英雄楊子榮深入匪巢,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及時配合剿匪部隊消滅了土匪,並活捉國民黨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座山雕”張樂山。當月11日召開公審大會,之後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最後病死於監獄!

清朝同治年間,湘軍撤軍以後,遺留下了大批的散兵遊勇,這些人因為沒有什麼出路,就加入了“哥老會”。在“哥老會”裡有一派叫做“安慶道友”,此派裡的人從前大多以運河的漕運為生,後來因海運開通,他們失業以後又改為“販私鹽”,後來又形成了青幫,又被稱為家禮教。

清朝始終都將鹽的管理運輸掌握在政府手裡,當時的官府對“販私鹽”進行了嚴厲打擊。在“販私鹽”方面做得很艱難,加上這個時候“闖關東”的風氣盛行,許多“家禮教”的人流散到關外去謀生,當時“家禮教”的人遍佈東三省。據說張樂山的祖輩都是“在家禮”中輩分較高的人物,所以,對座山雕家族內幕較為了解的人常常稱其家事“三代為匪”的世家。

張樂山是山東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人,生於1882年,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故後人稱“三爺”。在張樂山8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在打家劫舍的時候被抓,處以死刑。他的母親因為驚懼過度,後來也去世了。孤苦無依的張樂山就跟著親戚“闖關東”,一直往北到了黑龍江額穆一帶,後來輾轉到陳二爺家裡做長工。

根據東北綠林的一些傳說,說張樂山有“三絕”:管亮(槍法好)、眼亮、腿腳快。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後來當上了陳二爺家的護院。當時有幾撥土匪來砸“響窯”(搶劫大戶人家),都被張樂山帶人打退了。陳二爺很信任張樂山,就給他配了快槍,帶領著20個人,專門守炮臺(大戶人家自己修的圍牆)。

哪知道張樂山並不甘心只是做一個護院,他聽到附近有一夥大土匪,就拿著陳二爺的家底當“局底”,入了綹子當上了二掌櫃。不久,大掌櫃的在一次“綁票”途中陣亡,張樂山就當上了大掌櫃。當時在東北做土匪頭子的,都不用真名,要報號,張樂山報號就是座山雕。


西瓜島主


座山雕,是小說《林海雪原》中一名土匪頭子,為人陰險狡詐,手下有八大金剛,佔山為王,為禍一方。虧得我軍偵查員楊子榮智勇雙全,和座山雕鬥智鬥勇,最終生擒座山雕。



歷史上,座山雕真有其人,其原型就是東北的一個土匪頭目張樂山。也有一些人認為座山雕應該姓崔,號稱催三爺。但是我看過一檔軍事節目,裡面證實座山雕就是張樂山,催三爺只是座山雕對外的一個外號。

真實的座山雕張樂山,並沒有《林海雪原》中的有八大金剛作為結義兄弟,也沒有電影《智取威虎山》的那般擁有一個誇張的軍火庫。張樂山最為巔峰的時期,也不過區區數十人,和東北當時另一個土匪頭子謝文東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謝文東巔峰時手下擁有1500多人)。



小說之所以要把座山雕張樂山誇大其詞,當然是為了宣傳的需要。通過描寫張樂山的厲害,側面反應出我軍的英勇,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關於張樂山的資料很多,但是不盡相同。但是共同之處就是張樂山祖籍是山東人,父親和祖父都曾是青幫人士,所以張樂山是個根正苗黑的黑三代。

晚清穿關東盛行,張樂山的父親也隨大流來到了東北地區謀生。並且是重操舊業,幹起了土匪的勾當,卻一不留神小命不保,所以張樂山很小就成為了孤家寡人。不管怎麼說,活命要緊,在殘酷的生存鬥爭中,張樂山練就了三項絕技:槍絕、眼絕、腿絕,也就是槍法準,眼神好,跑得快。

因為祖上家教不錯,又有三絕技傍身,張樂山也幹起了祖傳的勾當,年紀輕輕就成為了一小股土匪的頭子。東北王張作霖曾經派兵圍剿過土匪,張樂山是小股部隊行動,來去無影,所以張作霖連座山雕都毛也沒有看到。

東北淪陷後,日本人也想收編張樂山。不過張樂山逍遙自在慣了,並不想投靠日本人,不管是誰阻礙了他發財的路,中國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他都打,而且是打了就跑。日本人對其也很頭痛,但就是沒有什麼辦法。

日本投降後,張樂山年紀也大了,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找個靠山,於是就投靠了蔣介石,弄了一個支隊司令官的職位,從這個職務也看出張樂山並沒有多少人馬。另外一個大土匪謝文東的職位是江省保安軍第二集團軍中將司令官。

張樂山號稱眼絕,這一次可是眼瞎了,蔣介石几年之後被趕到了臺灣,張樂山失去靠山,只能負隅頑抗,一番鬥智鬥勇後最終被我軍活抓。

我軍念及張樂山曾經打過日本人,並沒有當眾處死他,而是將其關押起來。張樂山在獄中毒癮發作,病死。


小鎮月明


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具有怎樣的傳奇色彩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720, "neardup_id": 7446548643246941537, "vname": "\\u5386\\u53f2\\u4e0a\\u771f\\u5b9e\\u7684\\u201c\\u5ea7\\u5c71\\u96d5\\u201d\\u5177\\u6709\\u600e\\u6837\\u7684\\u4f20\\u5947\\u8272\\u5f69.mp4\

陽光e視


座山雕是一個小說人物,他的原名叫張樂山,是威虎山上的土匪頭子!


座山雕是那個時代東北佔山為王土匪頭目的典型代表,是一類人的代表形象!也就是說座山雕不是張樂山一個人,他是以張樂山為主,像謝文東等眾多土匪頭目結合起來的一個人物



真實的歷史中,座山雕並沒有被楊子榮殺死,而是被俘獲,在牡丹江監獄服役,張樂山是個瘦高瘦高的老頭,形狀猥瑣......嗚嗚,但兩眼放光,精力很好。



後來據說座山雕抗戰時殺過很多鬼子所以沒有公審,他大煙癮犯了引發其他疾病,一年後在監獄裡病死了



原著作者曲波在寫《林海雪原》時,還曾經到監獄裡和座山雕長聊,書中的部分素材,也來源於與座山雕本人的交流。



張樂山是山東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人,生於1882年,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故後人稱“三爺”

座山雕”張樂山,在當時東北的土匪中不算大的股匪,但是他家是三代慣匪,自己為匪數十年,經驗豐富,要抓住他是很不容易的。



當時東北最大的匪首,是KMT委任的“十八集團軍總司令”謝文東。謝文東參加過東北抗聯,抗日戰爭時期屢次擊敗日本軍隊,甚至打死過一個大佐,很有威望,後來投降日本後也是拒絕做漢奸,只是去做普通工人。日本投降後,他接受KMT的委任,成為抵抗GC的土匪。後來被活捉,公審後處死。包括《智取威虎山》電影都是結合了這兩個人的事蹟糅合成的座山雕的故事。



根據曲波自己寫的《林海雪原》的後記,其中有一段說座山雕哀嘆自己被共軍偵查員活捉,自稱“崔某人”。但是並沒有相關資料證實他確實姓崔。姑且也是一說吧。


芒種先生


在《林海雪原》中,匪首'坐山雕'陰險狡滑,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寶富老人,就是'坐山雕'的原型謝文東當年的拜把兄弟,曾與謝共同抗戰多年,殺死鬼子無數。

  1913年,任寶富出生於黑龍江省雙城縣。3歲那年,他父母雙亡,剩下他和11歲的姐姐相依為命。那時,他還不懂什麼叫死亡,呆呆地看著爸爸媽媽被人用草蓆包裹抬走。天黑後,他才問姐姐爸爸媽媽哪裡去了,為什麼不回來。姐姐只顧一個勁地哭。

  自打6歲起,比肥豬高不了多少的任寶富,就來到樺南縣給地主家放豬,人們都叫他'小跑腿'。那地主對他非常刻薄,不給他吃飽,還經常打罵他。在他幼小的心裡,蓄積著仇恨,他在等待長大。

  13歲那年,他開始給地主劉麻子放馬。劉麻子心如蛇蠍而且非常摳門兒。任寶富給他家幹了4年活,他家滿園子的瓜果,就沒吃到一個。一天,任寶富忍不住摘了一個香瓜,沒吃到嘴就被劉麻子發現了。劉麻子破口大罵,舉手就要打。任寶富心想:'反正自己已經長大了,大不了殺了劉麻子去當鬍子。'他把心一橫,對劉麻子說:'你這東家也太黑心了,香瓜柿子都是我們長短工種的,你卻一個也不給我們吃,今天我不但要吃,而且還要毀了瓜地和柿子地!'說著他就把香瓜和柿子踢得亂飛。劉麻子吼叫著撲了上來。任寶富知道,劉麻子又高又壯,硬拼自己肯定吃虧。他就滿園子跑,直累得劉麻子上氣不接下氣。那時他才轉身衝向劉麻子,用馬鞭子把劉麻子打得哭爹喊娘。隨後,上山當了鬍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進攻東北。

  狼群一樣的日軍,他們的攻擊,堅定而兇猛。馬占山雖率部惡戰,終兵敗1932年。而張學良則引兵朝著離東北越來越遠的方向潰逃。

  淪陷區的東北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亡國奴。日軍收繳了農民的槍械和地照,不準農民吃大米白麵,只允許吃高粱玉米。如有違背,就有可能丟命。每天都有中國人的腦袋西瓜一樣地被砍下。有血性的中國人,紛紛高舉義旗,進行武裝反抗。任寶富投身於東北山林義勇軍,成了一名抗日戰士。

等等,寫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