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鐘樓的歷史變遷

西安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是中國現存鐘樓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

明朝定都南京後,派太子朱標考察西安,並選擇宮室基址,不幸太子朱標英年早逝,遷都之事不了了之。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位於唐長安街中軸線。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也就是鐘樓建成後198年,西安城區擴建,整體遷移於今址。

鐘樓的西北角懸掛的大鐘,已不再有報時的功用,但是逢年過節依然會被敲響,祈福平安。以前鐘樓懸掛的是鑄造於唐代的一口名為“景雲鍾”的大鐘(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明代鍾藏於西安博物院)。

西安鐘樓的歷史變遷

遊客留念

鐘樓是西安標誌性建築物,1999年“千禧”年來臨之際,中國推出三大城市作為慶典活動中心,主會場就設在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