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01

今天刷微博看到易烊千璽曬錄取通知書上了熱搜,不禁感嘆時間過得真快,錄取結果逐漸出爐,一大波高考生們轉眼也即將走入大學了。

估計這時候收到錄取結果的孩子們,是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但萬萬沒想到,人生有些事比你想象的還要戲劇。

比如說,剛才朋友給我轉發了一篇新聞:

溫州蒼南饒先生的兒子在今年這次高考中發揮出色,考上了北京某個知名大學。正當一家人沉浸在喜悅之中,學校卻突然致電給饒先生電說:

“因為饒先生存在失信行為,如果不立即處理,將不錄取您的孩子。”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這下饒先生悔不當初,恨不得抽自己兩嘴巴子,他沒想到自己的失信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大學錄取。

2016年,饒先生因跟銀行貸款20萬元後,未依約履行還款義務,後被銀行訴訟至法院,依然不履行法院的判決。後來他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

但即便如此,饒先生還是一副無所謂樣子。

這時候,學校的一通電話卻打破了饒先生的僥倖心理,他才想起曾經執行法官曾對自己說過的零星片語: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父母失信,子女受限”

當初的不以為然終成了今日的後悔莫及,於是饒先生馬上還了欠款,聯繫執行法官消了自己的失信名單。

我看新聞底下的評論,各有態度:

有人說,大快人心,終於有辦法懲治老賴了。

也有網友反對說,父母的失信,不應該“株連”無辜的孩子。

在我看來,父親的無賴失信行為確實不能牽連到孩子身上,每個成年人的行為應該自己負責,孩子真是無辜的,更何況還是大學錄取這種至關重要的事情更不能隨意牽扯。

但有律師網友給我科普了一番:學校在作出限制入學的決定時,是有法律依據的。

我上網蒐集了一些資料,確實,父母有犯罪記錄已經會深刻影響到孩子的未來了,例如不能上學費高昂的優秀私立學校、不能報考公務員、不能參軍、不能招飛,甚至不能報考一些特殊專業。

而饒先生的孩子恰巧報考了一個特殊的專業,需要嚴格的政審,因而錄取被卡了。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這不得不讓人深思,每個家長千萬別以為自己為人處世不擇手段是沒什麼的,只要有利益可圖,就做事無下限,丟個名聲、毀掉品行也在所不惜。

你丟掉的道德品行,最終會讓你付出沉重的代價,因為父母子女一場,是相互牽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是啊,父母的品行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你品行不端,過分看重蠅頭小利,孩子也就斤斤計較,唯利是圖;

你為人正直,誠實守信,孩子當然能成為一個堅守正道,善良熱誠、三觀超正的人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的教科書。你在哪個層次,決定了孩子在哪個檔次。

02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問題:父母的品行不端,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底下有個網友講了一個案例,讓我記憶深刻:

12歲男孩小路,剛上小學六年級,最近卻吵鬧著不願上學,家人無論任何勸說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於是把他送到心理治療室諮詢。

經過醫生診斷,孩子有嚴重的抑鬱傾向,言語中特別厭恨爸爸。

後來經過詳細的瞭解,才知道,原來他爸爸是當地拆遷工頭,一次拆遷不慎,弄出了人命,還因為賠償款沒處理清楚,成了老賴,被搞得全城皆知。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小路在學校經常聽到同學、老師偷偷地說他爸爸的斑斑劣跡,他很難堪,卻也不能責怪別人的指指點點,這件事憋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病。

總有些人認為自己做事毫無底線和原則是為了給孩子掙得一份未來,可你想過沒,當你的品行不端,風評不好,帶給孩子的影響會是正面積極的嗎?

更何況,比起孩子受到的歧視,父母三觀不正,瞎搞歪門邪道帶給孩子的影響更是可怕。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教科書式老賴黃淑芬的行為讓人尤為可恨。

2015年,黃淑芬開車撞傷了趙勇的父親,雖然送到醫院及時搶救回來,但趙老漢還是送入ICU,昏迷不醒,成為植物人。

趙勇為了給父親治病,賣了房子,傾家蕩產,生活發生鉅變,還欠醫院和親戚朋友幾十萬。

而被法院裁決賠償的肇事者黃淑芬卻躲著趙勇不肯給錢,相方設法能賴就賴。她曾大放厥詞:

“我就是人品有問題,你在這說有啥用?”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因而被廣大網友稱為“寧願坐牢,也不給錢”的最無恥老賴。

看到黃淑芬這樣的言行,那就不難理解事件發生時她女兒更無恥的做法。

黃淑芬女兒在發生事故之後,卻說:“媽你放心,我剛打聽好了,老頭就算死了,賠不了多少錢,最多五十萬,車還有保險呢,聽我的,咱一分錢都別掏,你就說咱們得借錢去,耗死他!”

後來這話被媒體曝光後,她不堪輿論,站出來給自己洗白說: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網友質疑她為什麼不賣房給錢,她說,自己買房的貸款未清,如果賣房給錢,那以後可能要還一輩子債務,她不想過這樣的生活。

而且擁有一套房子是自己二十年的夢想,自己的夢想難道比不上一條命嗎?

這話我一聽就覺得三觀掃地,這真的是你的夢想?難道不是你的自私自利的想法作祟,所謂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你既然欠了別人的,那就該負責,拿自己所謂的夢想來賴賬,不可笑嗎?

瞭解完整個事件,越發覺得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她女兒自私自利的樣子,不恰恰是她母親的翻版。有一個為了逃避債務責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母親,難免有一個忽視生命,為自己的小利益而忘記了做人的原則和底線的孩子。

董卿有一句話,我一直覺得很對: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榜樣的力量是潛移默化、影響無窮的,而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

所以,父母稍有不慎,在待人接物,處理問題時做了錯誤的示範,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成了你最差的翻版。

到那時,便是父母最後悔的時候。

03

盧梭說:兒童第一步走向邪惡,大抵是由於他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緣故。

是啊,每個年幼的孩子是一張雪白的紙,父母一開始在上面所描繪的圖畫,直接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品質和色彩。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曾經聽過一個長者講過一個故事:

某地小鎮上有一個孩子,自小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優異,很討大家喜愛。

但他的父親平日卻不務正業,經常賭博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時就和人在飯館裡謾罵爭吵打架。

那孩子平時比較崇拜父親,一放假經常跟著父親身後看他賭博玩樂,酗酒打架。

久而久之,大家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整天惹是生非,和他的父親越來越像。

後來,果不其然,孩子中學讀到一半,就因為打架而早早輟學,去城裡跟人瞎混黑道,被人砍斷了一隻手,後半生淒涼生活。

鄉親們都很感慨,好好的一個苗子卻被他父親給毀了。

我一直覺得,人世間最可怕的一件事不是你會做錯事,而是你從來不覺得那是錯誤的。這就是父母帶給孩子的影響。

很多時候,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印在孩子的腦海裡,影響到孩子未來路上的關鍵選擇和決定,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命運。

中國東晉時代,就有一則陶母退魚的賢母故事,讓人以此為鑑。

陶侃寒門出身,家境貧寒,因為負有才名,被任命為漁梁吏,有了食用官府的醃魚的資格。

有一次,他食用醃魚時,念及家中清貧的母親,就用陶罐盛裝了一些派人送給母親。沒料到,母親竟把魚如數退回,還寫了一封信責怪他:

“汝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這件事給了他極大的教育,讓他明白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不能徇私枉法,貪圖利益,此後他都秉承著母親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的教誨,一生為民服務,仕途順利。

父親失信,兒子上不了大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檔次

陶母退魚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家庭,哪怕一貧如洗、生活困苦,只要有一對勤勞、善良、誠實、守信、三觀超正的父母,就是家庭最大的福分。

這個世界,在狠狠地懲罰那些品行不端的父母,卻也在獎勵那些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良好榜樣的父母。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觀念,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鶴立於人群之中。”

如果你愛自己的孩子,那麼你最應該的做的就是修身養德,做一個正直友善、厚道守信、品行端正的人,以身作則,給孩子一生最好的榜樣。

這才是你給孩子的最好的人生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