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改的幾點新動向,盼著樓市鬆綁的人心可能真的要涼了!

深圳徵求意見的房改方案出爐,分層級、全覆蓋保障的體系看起來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到,而且把重點放在了處於中間階層的居住問題,也就是劃出政策性支持住房的比例是40%,再加上20%的保障住房,非商品房比例高達60%,這也讓某些專家詬病且發出倒退回到福利分房時代的質疑。

深圳房改的幾點新動向,盼著樓市鬆綁的人心可能真的要涼了!

其實深圳的房改方案最重大的進步就是將絕大部分人的居住問題交給政策性支持和保障,實現住有所居全覆蓋。此制度基本上將商品房的房價與絕大部分人切割開來,說白了就是任憑那40%的商品房價格如何漲跌,反正大家都有房住,不會因為高房價而變得居無定所。

從深圳處於徵求意見階段的房改方案,可以看出幾點新動向:

第一,此方案是從深圳的當前和未來情況出發,並不能適用其他城市。因為深圳年輕人、外來人居多,本地土著比例少,白手起家的年輕人很少能夠承受當前商品房價格。而全國其他大部分城市,房價雖然也高但大部分人咬咬牙還是可以承受的,尤其是在當地已經擁有住房的土著家庭,換房也相對容易。所以,40%的商品房在其他城市就顯得太少了,極易形成上漲預期。

第二,此方案只是階段性的版本,不能一勞永逸。而且正是因為情況和形勢都在快速演變,樓市每一階段的主要矛盾也不一樣,想要制定一勞永逸的方案也不現實,而且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要看到積極的一面。

第三,此方案沒有回到福利分房時代。住宅雖為商品,但也非普通商品,不能異想天開用市場自由主義來憧憬樓市,用政策加以控制是必然的,但這並不是說要回到福利分房時代,這個質疑有點牽強。

深圳房改的幾點新動向,盼著樓市鬆綁的人心可能真的要涼了!

其實在大部分城市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很多人不是沒有房住,而是都想住大房子還不願意多花錢,都想買新房住還希望抄底盼著未來大賺一筆,還有很多人把房子不當房子,都想當做投資品和保值品來抵禦通脹。這種人為推波助瀾形成了房價不斷走高,造成真正的首套剛需叫苦不迭。

由此看出,樓市目前真正的問題一是怕高房價形成泡沫,出現系統性風險,二是如何保障首套剛需和低收入居民。

深圳房改的幾點新動向,盼著樓市鬆綁的人心可能真的要涼了!

​在這之前,住宅市場化方向或許已經轉向,多層次供給、多層次保障、有效供給的說法早已提出,而現在深圳的房改方案可以視為進一步地細化,利用控制商品房規模來防控系統性風險,同時利用政策性支持來滿足首套剛需和保障低收入居民住房,市場化說老實話現在或許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

而且,這些都說明對於商品房的各種限制政策現在看來不是臨時的,而是真正的長效機制的一部分,盼著鬆綁的人可能心要涼了!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