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关注】是一个好习惯,后续更精彩!!!

公元370年·东晋深秋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正在祁连山深谷中宁静思考的大学士郭瑀突然被外面的嘈杂声惊扰。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他成为许多执政者求贤若渴的邀请目标。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而这一次,前凉王张天锡派来的使者准备充分,这已经是最近第三批“请”他出山的人了。

郭瑀悄悄躲进洞中一个不易察觉的密室静观其变。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洞外,气势汹汹的军人和郭瑀的众弟子们之间的冲突正在逐渐升级。

这并非“洞中方一日,世上数千年”的寓言故事。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此时此刻,中原王朝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混乱与杀戮已经无法避免。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马蹄山和山下的临松薤谷,重峦叠嶂,松涛起伏,山顶常年白雪皑皑,山下四季流水潺潺。

对于专心治学的人来说,马蹄山和临松薤谷是个可以潜心修行的地方。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大学士郭瑀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20年的时光。

从马蹄山上望下去,远处的群山郁郁葱葱,万般世相,尽收眼底。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但,在他视线之外,中原正在经历着血腥而混乱的剧痛。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公元220年,汉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在历经409年的统治之后,最终还是崩溃了。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此后的中原,历经三国时期的混战、西晋王朝的短暂统一,迅速迎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西晋王朝司马氏家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混战。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公元31 1年,趁混乱之际,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联盟,向中原发起了大举进攻。洛阳、长安相继被攻破,史称“永嘉之乱”。自此,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分裂与大混乱的格局中。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下,北方人口锐减。

如此乱世,令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千里沃野的中原转眼间已成人间地狱。

那些身世显赫、家学渊博的名门望族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该去哪里生存?他们被迫做出选择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其中部分大族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并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另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渡过黄河,来到河西走廊。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经过汉帝国将近400年的经营,河西走廊农耕、畜牧与商贸发达,是躲避战乱的桃源之地。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直至今日仍保留着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时的名字——“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远处,祁连山的冰雪融化汇成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使戈壁深处出现大片湿地奇景,也为张掖留下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魏晋动乱之际,很多向河西走廊迁徙的世家大族选择在这里定居。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前后广位名叫郭瑀的敦煌少年第一次离开了故乡。他一路漫游,来到马蹄山下的张掖。

和家乡气候干燥的环境不同,张掖的葱翠让郭瑀感到心情舒畅。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河西走廊,儒学之风盛行,他远道而来想要寻找的那位大学者郭荷,就隐居在这里。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西晋末年,公元301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

河西走廊就隶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州治设在武威郡的姑臧县。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张轨家族世代以专攻儒学著名。来到河西走廊之后他采取了中原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招收河西弟子五百人开办官学;同时,他还屡屡遣使持节,厚礼征聘知名学者任职或讲学,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就在张轨到达河西的第十年,中原发生了“永嘉之乱”。

而河西走廊因为地处偏远没有受到太多冲击。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在当时的长安,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秦中川,血没腕(读音:wan 四声),唯有凉州倚柱观。”作为一块相对安定、平静的所在,大量人口迁徙至此。尤其洛阳以西及关中等地,投奔河西走廊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抛下了所有家业的郭荷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河西走廊的。一路同行的,除了追随他的弟子,还有极为珍贵的、数代家传的经史典籍。

郭荷,今天的甘肃秦安人,出身儒学世家,他的家族在东汉时期就以经学得名。 据《晋书·本传》记载,郭荷“明究群籍,特善史书”。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当郭荷带领众弟子穿过武威,来到张掖郡马蹄山下的临松薤谷时,他们停了下来。


千里风尘,艰辛辗转,望见这里的青山翠谷,郭荷感到内心宁静,这正是他心中所期望的安居之地。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和郭荷一样,那些西迁的家族在这里扎下根脉,不再东返。

渐渐地,他们成为当地著名的大姓,史称“河西望族”。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荷来到临松薤谷的消息,迅速在河西士林间传开了,对于崇尚学问的河西子弟来说,这是天大的喜讯。

年轻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郭瑀就是其中之一。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荷恰好也喜欢这个有悟性的年轻人,于是,郭瑀成为郭荷的入室弟子。

郭荷的声望渐渐引起了当地执政者的注意。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某个晴朗的上午,一队阵势豪华的车马来到郭荷门前。

此时,河西走廊已经归于前凉王张祚的统治,张祚的使者带着贵重礼物面见郭荷,希望郭荷出山去做前凉主管教育的“博士祭酒”。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荷婉言谢绝了。

身处乱世,他只想专心做学问,而拒绝做官也是他们家族的家训。

尽管使者表示理解,但前凉王的意志同样很坚定。他不断派使者登门拜访。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荷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使者的要求,他来到了前凉的首府武威,拜会了前凉王张祚。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张祚是曾任凉州刺史的张轨的曾孙,此时张氏家族已经在河西走廊割据一方,建立了史称“前凉”的政权。

虽然张氏子孙继承了张轨的崇文举措, 广泛征求儒学名士的支持。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但是, 这位刚刚通过不正 当手段取得了王位的前凉王张祚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尊崇学问。

当年已八旬的郭荷一路颠簸到达武威后,并没有担任官学主管,而是被雪藏到前凉王宫内, 成了陪太子读书的宾客。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与他一起成为宾客的,还有另一位被迫出山的大学者宋纤。

宋纤,敦煌效谷人。他在酒泉南山中刻苦钻研儒家经典,开馆讲学。

据说,他教授的学生多达三千余人,规模堪比孔子。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年迈的宋纤被逼出山后, 曾多次请辞皆被张祚阻拦, 最终他选择以绝食自尽的方式保全学者的自由与声名。


郭荷对前凉政权的热情因为宋纤的悲剧, 和张祚的无为, 被熄灭了。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他向张祚请辞,张祚没有阻拦。

张祚派人护送郭荷返回临松薤谷。

不久, 84岁的郭荷辞世。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将老师郭荷葬在了书院的旁边, 那里安静至极,只有流水与鸟鸣。

他素孝裹身,冬寒夏 暑,为老师守孝,一守就是三年。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对于这一越过规制的行为,他解释说:“我虽由父母所生养,却是由老师教导培育,古人不 为老师服丧,不过是因为圣人谦虚。 ”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除了师徒之情,儒家的处世准则早已浸润到郭瑀的血液中。

三年期满后, 郭瑀向临松薤谷的深处走去, 他希望更加远离世间的纷争。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遥远。

在这里,他把郭荷传授给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写下了《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 , 希望这些著作可以为后世所用。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随着汉朝的覆灭。中原的动荡与杀戮使得作为汉朝官学的儒学遭受了重大打击。

但河西儒学却独树一帜,异常繁荣。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武威文庙, 是仅次子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 相传最早建于前凉 时期, 是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传播繁衍的印证。

此后, 尊儒重教的文风在河西更加延绵不断。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的匆匆十年一掠而过。

在这十年光阴里,不断有年轻的学子,或游学到此,或慕名而来,就像当年的自己。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传承了老师郭荷的做法,在这清幽的山谷中向弟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尽自己所学, 让他们明白儒家思想的真谛。

学习之余,他还带领门下弟子在马蹄山开凿石窟。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他们并不知道, 这一片原本只为安身而建的石窟,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 将成为中国重要的佛 教造像圣地——马蹄寺石窟群, 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河西走廊上儒家与佛教两大文明交汇的 见证。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尽管郭瑀为人低调、 一心向学, 但新任前凉王张天锡的使者还是循着一批批河西学子留下的 脚印走到了这里。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就在郭荷去世不久, 前凉王张祚就因血腥政变暴死街头。

此时的前凉统治者已经换成了张祚 的弟弟张天锡。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张天锡即位不久便下达了大规模的贤才征召令。

这或许是因为前凉国先祖的遗训。,但更重要的是河西走廊长久以来形成的崇尚学识的氛围在起作用。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张天锡向精通儒家文化的郭瑀发出盛情邀请,希望郭瑀能帮助他治理国家。

但,郭瑀不为所动,老师郭荷出山从政的经历,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隐忧。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更重要的是, 这个靠篡权得到君主地位的张天锡, 与郭瑀内心秉承的仁义道德标准相去甚远。

他宁愿隐居山林,潜心读书,静待更合适的机会。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张天锡再次派使者前往马蹄山邀请郭瑀,并亲自书写了一封铿锵有力的信函。

他以兼济天下的儒家道义指责郭瑀逃避身为儒者应有的责任。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沉默良久,最后指着山间飞鸟对张天锡的使者说:“此鸟也,安可笼哉?”

恼怒的使者下令抓捕郭瑀的学生。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面临痛苦的抉择,郭瑀仰天长叹:

“我逃避的是官府征召,又不是躲避罪行,岂能因隐居行义,害及门人!”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被迫出山。但他对前景不抱任何期望。就在他们到达武威后不久,前凉王张天锡的母亲忽然去世。郭瑀随即趁乱回到了马蹄山下。

公元376年,张天锡向大举进攻的前秦国君主苻坚投降,自此,前凉张氏对河西走廊延续近8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河西走廊归于前秦统治。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为了完善前秦国的礼仪制度,崇尚儒学的苻坚让当地太守选派300名河西子弟,拜在郭瑀门下,求学礼制。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传播圣人的思想,是儒家门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郭瑀无法拒绝的。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此时,酒泉的祁嘉、马岌,武威的段承根、阴仲达,金城的宗钦、赵柔等一大批儒学大家也纷纷开馆收徒。

河西民间教育如雨后春笋,求学之风蔚然而起。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很快,郭瑀门下就聚集了上千弟子,其中出类拔萃的精英更是深得郭瑀的喜爱和真传。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一天,郭瑀把众弟子叫来,在座位前专设了一个席位并对弟子们说:

“我的女儿想找一位乘龙快婿。你们当中谁能够坐此席位,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话刚落音,一位弟子立即站了出来,说道:

“先生要招婿,那当然是非我莫属了。”

这个青年书生名叫刘昞。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同郭瑀一样,刘昞也是敦煌人,同样是为了求学,他十四岁就离开家,来到了临松薤谷。

他是郭瑀最得意和喜爱的学生。

招婿时表现出的自信更让郭瑀感到欣慰。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但郭瑀的心中始终回荡着一声深沉的叹息。

身处乱世,他做到了独善其身,但兼济天下的理想该如何实现?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公元383年,前秦国苻坚南侵东晋,却在淝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前秦元气大伤。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两年后,苻坚被杀,前秦内乱。趁此时机,前凉国张天锡的儿子张大豫起兵反秦,而校尉王穆也在酒泉发兵响应。王穆请求郭瑀出山相助。

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郭瑀很积极。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作为一名隐土风格的学者,郭瑀在前凉、前秦时不应朝廷邀请,坚持隐于深山聚徒授学,此时却毅然出山,这前后的反差很大。刘昞(bǐng)对郭瑀(y ǔ)的决定颇为不解。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解释说:此次是多年好友求助,又事态危急,他决定伸出援手,仗义相助。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虽有上千弟子,但毕竟没有军事实力,于是,他又联合了本地有实力的大族索嘏,很快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部队和三万石粮草,响应王穆的起兵。

王穆委任郭瑀为太府左长史、军师将军。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然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一名书斋学者的想象。

起兵没多久,生性多疑的王穆因听信谗言,开始怀疑索嘏手握兵权将对自己不利,于是派兵攻打索嘏。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见内讧将起,连忙向王穆进谏:“大事未成却杀功臣宿将,败局将定啊!”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但这番劝告却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王穆还是一意孤行。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郭瑀见王穆如此行径,再无话可说,转身朗城外走去。

城门外,茫茫四野,夕阳如血。郭瑀失声痛哭,转身对着城门作揖道别,决心“此生再不相见!”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此后,郭瑀连续七天不吃不喝。

任凭刘昞如何劝解,他也始终一言不发。

五胡乱华、中原动荡——看儒学如何河西走廊路上获得新生(13)

最终,郭瑀死在酒泉南山。

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是一个好习惯,后续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