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期數學動不動考140分、150分的學霸都是什麼樣的人?

崔亞玲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高中學習生涯的時刻中仰望著佔據年級寶座的前幾位。當然,你會發現這幾位的數學成績都是接近滿分或者滿分,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又是否能成為這樣的人?



第一、仔細審題,不漏過任何知識點 在做題的前提下肯定是要基礎穩固好,在年級成績中游的同學通常只是在120分左右徘徊,畢竟排除掉自己不會的題目和一些不會的知識點,得到這個分數也是很困難的了。那麼學霸們是如何做到拿到接近滿分,甚至滿分的變態成績呢?

我們平常做題過程中因為馬虎而錯掉的題目,少說也有十分了。但是這些拿到滿分的高手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畢竟因為這些低級錯誤就丟掉分數,如果不改進,甚至會在高考中犯這些錯誤就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通常拿到高分的學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丟掉分數,所以我們要嚴格標準要求自己。


第二、天賦也是取得成績的關鍵

都說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堆積而成,這裡重點強調了勤奮的重要性。但是我要在這裡給你潑一盆冷水,沒有百分之一的勤奮作為鋪墊,剩下的再多的百分之九十九也是徒勞。所以,我也要在這裡強調天分的重要性。

這個天分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是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埃瓦里斯特·伽羅瓦。雖然說是英年早逝,但其年紀輕輕就提出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作為現代群論的創始人之一,這個沒有天賦作為背景的話是說不過去的。但是隻單單靠天賦也是很難走下去的。

第三、勤奮才是所有成功的第一要義

只單單靠天賦,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是走不下去的。不然你看看這些接近滿分的數學學霸,哪一個不是埋首於課桌上學習,哪一個只單單的靠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就能拿到高分的成績。所以說,僅靠天賦吃飯就能取得異於別人的優秀是不可能的。

你還要付出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去鑽研難題,去鞏固自己的基礎,去與同學討論老師出題的思路,這些哪一項都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進行下去。所以你也不要太灰心,認為自己在起跑線就輸了別人一步,但是隻要你後天更加努力的去在這方面下功夫,你會與他們不差分毫的。

相信我說了這麼多,你已經對數學成績能拿到高分,甚至滿分的同學們有一個較為大體的認識。有了認識之後,相信你也會明白這個差距,會付出努力去彌補。


優學優考策略


高中時期不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高中數學都讓無數學生望而卻步,足見數學之難,然而偏偏有部分學生動不動就考140分,甚至滿分,這些神一樣存在的學霸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天賦!這個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大數學家高斯,4歲就在自己父親的賬本中發現了錯誤,17歲利用複平面解決了17等分圓周尺規作圖。當然這種天賦是極少數的人才有的,能夠考滿分的也有很多是沒有這種天賦的。


其次,勤奮!要取得高分,就要避免失誤以及各種低級錯誤,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這個不小心錯了,那個粗心大意了,這樣有用嗎?再怎麼抱怨都沒有用,所以必須要做到會的必須全對,要想做到這點,就要有紮實的基礎,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另外,題海戰術是避免不了的,大量的做習題真的很重要,很多考高分的同學都把歷年高考數學題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1%天賦加上99%汗水,如果你沒那麼高的天分,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最後,課堂時間一定要認真聽講

。很多人覺得課上時間是課下能夠補回來的,其實課堂上45分鐘是很重要的,這些都是老師的思路,也是老師精心備課以及多年總結的經驗。


能夠取得數學高分的學霸,更多的也是普通人,他們只是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善於總結更多的學習經驗。


決勝網


首先我們先談一談為什麼能考滿分,

我有個朋友,他叫王寧,在上海交通大學念學。

我們高中時同一個宿舍,同吃同喝外加同桌。但我和他不同的是我喜歡早起晚睡,感覺時間就是不夠用,每天我六點鐘準時起床,然後簡單洗漱之後吃點簡餐就去早讀,王寧他要7:00左右才會慢慢的起來,對於早餐也特別講究,早讀基本不見人影。

所以整個高中別的同學都是兩人一張桌,我一直是獨自一張桌,沒有人與你爭,沒有人和你搶,偶然某天有人和我一張桌,都會成為學校頭條,成為同學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如果某天你發現他去上早自習,那一定離放假不遠了,晚上也不會去上自習,而是去學畫畫、吉他、打籃球、跑步、練跆拳道等,晚自習同學們見王寧最多的時候就是在操場和畫室(我們學校有句名言,安靜的操場上如果有打籃球的動靜,那一定是王寧,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我晚上基本12:00準時休息,他總是比我提前1小時。

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這樣不按常規出牌的他,考試次次班級第一,數學基本是滿分。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兩次140分,試卷還沒有發下來,我問他:是不是考砸了,他說:這題沒寫解釦一分,那題少寫公式減一分,再次追問:為什麼不修改過來呢?他說:第一次沒有發現漏洞,再去做的時候,這本身就是失敗者,我不理解什麼是失敗者,但我的的確確聽了一堂人生哲學。

高三模考的時候,考試每張試卷都是這樣:要麼全部只答主觀題,客觀題是空白;要麼只答客觀題,留主觀題空白,所以幾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

快要高考的時候,大家都隨著倒記時牌上數字的減少,加緊備戰,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王寧每天不急不躁,非常淡定,每見一人總是念這句“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當時我們大家都不理解,以為他是模考成績不理想,受到刺激,直到高考結束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不想讓自己的高分影響我們的情緒,給我們壓力,才故意這麼做的,眾人知道實情後不禁淚流滿面,擁抱良久…

最終結果出來了,本該可以上北大,因為自己的紅顏知己報考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所以王寧放棄了北大,選擇與她在一起,最終被上海交通大學成功錄取。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天生聰穎,天賦異稟

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1%的天賦分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清懿學者


我數學是高二開始變好的,一直到高三都不差,高考考了144,全國一卷。我也簡單說一下我的感受吧~第一點上課時間一定要利用好,課上的時間是你課下十倍都難補回來的,如果是講新課或者是你不太懂的一定要集中注意聽,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節課保持高度集中,所以當老師講的你非常非常熟悉的時候可以稍微鬆懈一點,這個要自己把控,第二學校自習課效率一定要高,一般高中會有至少兩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一定不能閒著,兩個任務,一是複習整理以前的錯題,二是做作業,當然要合理分配時間,畢竟學科比較多,做好這些至少學習方法正確。再說知識點吧,切忌眼高手低,切忌好高騖遠,在你數學考不到130以上的時候不能因為看上去會做就放棄做任何一題,在你基礎題都不能全做對的時候最好不要鑽研壓軸題,這兩點說白了就是要把基礎打好,這樣130+沒有問題,這個時候就可以進攻壓軸題了,老師會講到一些套路方法,必須要記下來,然後再找題做,每天做兩三題,堅持下來基本所有的題型你都見過了,當然在做壓軸題的同時不能忘記基礎,最好的方法是找各類高考模擬試卷整套做,最好能給自己限制時間,這樣最後你會發現,基礎題你看一眼完整的思路立刻在腦子裡出現,這個時候一些簡單的題你就可以直接放棄,專心研究難題,最後你會發現140+完全沒有難度。當然還需要一些考試技巧,我就不詳細說了,想問的可以回覆我~(PS:我高中三年就是這樣學的,週末寒暑假各種假期我從來沒有摸過書哦~知識點掌握的很牢固玩一個假期回來考試還是正常成績~檢查作業的話好學生的作業你們懂的(◔◡◔),)


該用戶已封禁12138


高中數學得滿分,確實很不容易的。因為高中數學已經涉獵很廣了,函數、幾何、導數、統計、數列等等。

但是偏偏每次考試就有很多得滿分的,包括高考。據我所知僅僅一個河北衡水中學今年高考得滿分的就有221人,至於考得140分以上的更是數以千計。

至於這些學生得滿分的原因,具體有什麼訣竅?我想應該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學生的性格和天賦。

到了高中以後,數學的運算、解析就已經很複雜了。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在做題時有著冷靜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和極強的推理能力。

但是有些學生一做數學題偏偏遇題就慌,愈慌愈亂,以至於做題根本找不到頭緒。

所以在數學方面真的需要天賦的,推理能力當然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但是後天的培養絕對比不上先天的具備。


二:好的學習方法

不但是數學,不管哪個學科,都得有它相應的學習方法。

首先,對於數學來說,就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所以一定要把平時的公式記牢。

而記公式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如果把公式集中在一起死記硬背,肯定就會記混記亂的,那麼效果也不大好。

這時候就應該採用比對法,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端正的學習態度

在學習態度上一定要端正,需要認真而不是消極,需要明白自己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自己而學習。

我一個鄰居家的男孩高一時數學成績不大理想,到了高二卻有了很大進步,問他什麼原因,他竟然說高二的數學老師長的很漂亮,他喜歡那個老師,所以也能認真聽講也能努力學習。

當然這對他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假如到了高三他遇到了一個長的不漂亮的數學老師又該咋辦?


萬霖學堂


確實很慶幸,11年全國一卷數學滿分。接下來就分享一下:

1、全國一卷數學題的結構

滿分150,選擇題十二個,每個五分;填空題四個,每個五分。

大題六個,總共七十分,第一個題十分,其他每題十二分,有計算、證明等題型。

及格分就是90分。

(這就是考點)

2、我的方法

高考是唯一一次滿分,平時一般在130-146之間徘徊,也跌到過120.

我的要求是任何情況下都得考夠116,即選擇前十個,填空前兩。大體前四個,後面兩得十分。

這個目標並不高。但這麼明確遇到難題放棄的不多。

所以考場上一直是按照這個方法做題,選擇後倆不看,填空後倆不看,大題後倆先做一半。基本在一個半小時,完全可以獲得120分。後面半小時怎麼也獲得十五分。很容易就完成目標了。

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做過了的必須是對的

3、準確率是訓練出來的

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我粗心錯了這個,失誤錯了那個。在考場上粗心和不會是沒有區別的,不會反而概率上更接近準確,可以蒙對哈。

要想避免這個,就是大量的訓練,做到自己噁心就行了

做多了,你就有經驗就會感覺出來,這個按常識不應該如此,那個就是那麼算就行了。

我最近沒事訓練別人公務員考試中的資料分析、數量關係就是如此。

(這就是日常生活)

4、高考的簡單題

那年高考題確實簡單。平時訓練我是沒有檢查時間的,我緊趕慢趕做就行了,反正做多少對多少。

上了考場,一口氣做完了填空選擇,才25分鐘,乾脆檢查了下(換個方法算),花了十分鐘,竟然檢查出一道題。

然後做大題,五十分鐘就剩下最後一道題最後一問了。意味著我還有半小時已經做了142分的題了。

然後又花十分鐘檢查一遍,沒問題了。就琢磨最後一問,好像平時在哪遇到過這類,仔細想了想,就這麼算下去了。

5、估分

那時候還是估分報志願,估了145-148.畢竟自己也沒有考過滿分。

後來查分數滿分,還蠻激動。學校獎了數學老師3000塊錢,老師補課費也水漲船高了。

(還是平行志願好)

6、感受

兩點吧,基礎會比別的同學好點,但不學習一樣完蛋,大學概率論差點掛科。

大量的訓練真的很重要,任何反對題海戰術的都是為了政治正確,今天公務員考試的朋友也是這麼練的。

(題海戰術真的很有效)ps:就像論文寫多了就寫會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信了不要輕易動筆這種政治正確的話,害苦了自己。訓練是世間最好的方法


一枚明粉


我就說一點,在學習過程中,當我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我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就自己查資料或者問老師同學。如果還是解決不了,我會一直記著這個問題。我不會放過它。

如果你有這個習慣,不僅數學學得好,其他科目也都能學好。因為這個習慣,長年累月中,不知不覺幹掉了多少問題,這個過程你的能力也慢慢培養起來了。

現在的你們,比我們那會兒方便多了,用手機可以搞定一切。只是,遇到某個字、某個單詞、某個定理、某個知識點不清楚時,你會馬上去查嗎,不厭其煩的查?

我再說一點,很常識性的:所有考試題目都是有答案的。這句話你怎麼理解呢?沒有答案的數學題,那是數學家研究的。你們學生只不過都在做有答案的題目,你憑什麼有心理負擔?有答案的題目,做不出來也沒關係,你可以看答案。看到什麼程度?看到很自然的程度,彷彿這答案是你自己寫出來的一樣。(舉頭望明月下一句是什麼?)

好吧我最後再說一點,學好大學數學可能需要天賦,但是學好小學初中數學,還不到拼天賦的地步。證據就是:很多補習機構的老師、或者公立學校的老師,他們大學不是數學系,中學成績也平平,但是他們現在卻可以開各種班,去培訓那些優等生保送生。他們只是練的多而已,與天賦無關。

最後忍不住再說一點,到了一定境界,分數無所謂了。分數只是應試者和出題者/教育部的一個遊戲而已。什麼有所謂?你做考卷時候應該追求把考卷做完整,每道題應該做得嚴謹、完備。考試時間兩小時不夠用,用課後時間繼續做。在你眼裡,考試結果就兩種,滿分或者不是滿分。那些什麼追求各種檔次、什麼130+ 140+ 145+的,什麼年段排名、全省排名,天天想這些東西,不累嗎???人類100米最好成績是多少?不確定不知道,所以爭排名,排名越高越厲害。一張試卷多少分?確定的150分,並且所有題目都是有答案的,而且還在考綱之內。你就是衝著150分去,根本不需要管自己什麼檔次多少排名。兩小時拿不到150分,你就花4小時8小時去拿。你有這個執著,考試成績不會差的。


SF144014209


以我個人來說,當初數學考試可以說是反例。我1997年高考,滿分150,我考了117,看著很平常,對不對?如果我告訴你,我最後一道大題沒做,選擇題明知道錯三道題,丟13分,你會怎麼想?如果把上面的算上,我得分也能到140。我的反例就是,明明選擇題都會做,但是考試的時候,必然錯三道,4+4+5=13,從四次模擬考到高考,每次都這樣。明明能得分的,就是算錯。哪怕我在高考時,答完題還有將近一個小時時間,我知道選擇題有三道題會錯,我還是檢查不出來😱。相反,我當年物理,模擬考試沒有超過80分的時候,高考103。就得益於我對當時選擇題的認識。當時物理分單選和多選,我高考物理選擇題,單選全對,多選只有漏選沒有選錯的,漏選是得倆分,而選錯一分沒有。就憑選擇題,我的物理成績一下子就提上來了。而我們班好多人物理不到一百,我的高考物理成績莫名其妙的排進了前五,而我高考數學成績只能排前十。

然後再說個大牛吧!我上一屆的學姐,物理模擬考試,經常滿分。因為當時我表哥和我同校,他在我家住,所以說起這位大牛的時候,眉飛色舞:“這回物理考試,馬妮娜又是滿點”那種崇拜的語氣和神情,我至今記得,而且他特意不說滿分,而是“滿點”--據說是他們物理老師這麼形容的。

回來再說下我的數學,我在應用題部分,基本能做到和標準答案一模一樣,關鍵得分點一個不少,多餘計算推演一個沒有。所以我高考數學應用題基本不丟分,除了最後一題正好是我捨棄的部分,剩下沒有丟分項,而那見鬼的選擇題,我總丟分,現在想起來都無奈的搖頭。不然我也是數學大牛啊!分數要想高,心性很重要。之所以會在選擇題出錯,就是解題思路錯了,再檢查的時候沒有更改思路,所以一錯再錯。現在回想起來,還不如把答案代入反推,可能會發現錯誤。那時候還是年輕啊,哈哈哈


錢淮28


我認識一個學霸,是一個比較嚴謹,做事很規矩,不是很聰明但是很努力,有自己思維,很善於總結學習的普通人。


當初中考他是以將近滿分的成績進入我們高中的,按說他這成績進省裡的重點高中都是小意思,但就進了我們學校,聽說是校長親自去他家把他搶來的。我們學校每年的一本升學率在市裡面比較高,可是上清華北大的連著五年了沒有一個,校長為了培養個清華北大的苗子估計也是下了血本才把他拉來了。

開學之前就聽說了這麼一個大神,很多人還在貼吧裡寫他應該是那種偶像言情劇裡的那種又高又帥,白白淨淨,說話斯文,打籃球打得很好的樣子,可是開了學見了他本人才知道那些都是電視,現實是個子不高,長的不帥,黑黑的戴個眼鏡,打籃球還不如說是籃球打他,就這麼一個看起來極其普通沒有一點特殊氣質的人一直讓我們驚奇著後來也就習慣了,從高中第一次大考到高三模擬考試都是年級第一,比第二多出很多的第一。


我們倆高一時一個班,也有過接觸。他不是那種腦子特別聰明的那種,不是傳說中的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他也是每天的背啊寫的,也是一遍遍的記單詞,也是做好多題,也是會做錯事,但是不同於我們的是他做錯的題不會再錯第二遍,這就是差別的原因了。像錯題集這種老師都不厭其煩的說了一遍又一遍的好東西,真是完全做好的沒幾個,而他做的很好。他寫作文內容也很一般,但是字跡,卷面,甚至於標點符號安排的都能做到令人賞心悅目,這就是真的知道那裡是得分點,怎樣做才能得高分。


另外一點,他的作息極其規矩,我們一個宿舍一年的時間沒見過他改變過。早上五點半,晚上十一點,不管宿舍裡別人幹什麼他都是到點睡覺,到點起床。有時宿舍裡晚上看書,一群人都是拿個手電或是檯燈看書,就他自己睡覺,完全不受影響。所以正在上高中的小夥伴們這一點一定要學好。

後來他確實考上了清華,學校還舉行了盛大的表彰大會,還獎勵了十萬元,這可是大大激勵著一大幫子學弟學妹們。2016年還邀請他回學校做演講報告,17年聽說他考上了清華的研究生,真是前途光明啊。


國557


我的丈夫就是當年高考全國卷數學滿分150分獲得者,我後來問他,你有什麼秘訣麼?他說當時高考複習時候基本每天都在9點半左右睡覺了,但是上課效率高,做題也是很大量的,舉一反三,效率比較高,聰明是一方面,但是努力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