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自動駕駛標準待完善,未來重點發展測試等三方面工作

交通部:自动驾驶标准待完善,未来重点发展测试等三方面工作

文 | 利榮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道

7月26日下午,交通運輸部召開2018年7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交通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春耕就相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針對中國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存在哪些問題,吳春耕提出三點:尚未形成覆蓋不同等級自動駕駛的完整測試體系;已開放的測試道路和測試場景有限;相關法律法規標準還亟待完善。

在推進自動駕駛測試及技術發展方面,吳春耕表示,交通運輸部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主要有三方面:組織開展廣泛調研、加緊編制自動駕駛車輛封閉場地測試技術文件以及開展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技術體系研究。

開展廣泛調研

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標杆,全球的共識在2021-2022年將成為現實。目前,各類與汽車相關的企業機構都認識到了這一點,積極加入研究、開放行列。

但是自動駕駛技術在逐步向前推進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安全方面的隱患,今年年初,Uber發生了首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讓安全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了圈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對此,自動駕駛從業者一致認為,安全應該是自動駕駛的首要任務,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初衷便是保證駕駛員和行人安全。當然,要實現自動駕駛的量產,道阻且長,期間也難以避免會經歷一些挫折。

有專家向新智駕表示,自動駕駛技術所遇到的難題總結為技術和成本兩大類。曾經李書福也公開表示過,自動駕駛是一個綜合、全面、系統、涉及面非常廣泛的課題,要想向前發展,除了技術本身要努力之外,應用環境的配套也很重要,我國亟須建立權責統一的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責任管理法規,清晰界定用戶、駕駛員、自動駕駛系統等概念與角色定位,各方對汽車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幸運的是,我國相關決策部門已經有了充分的覺悟和認識。

此外,正如吳春耕所言,我國人口密集、交通環境複雜,當前各地已開放的測試道路和測試場景有限,尚不能滿足各類主體的測試需求。

基於此,吳春耕強調,通運輸部近期工作的第一個重點就是開展廣泛調研,全面瞭解我國自動駕駛現狀。

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的規範性文件

2018年4月,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首次從國家層面就規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作出規定。

7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了《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規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要求,指導各地各單位開展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更好服務封閉場地測試工作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

據新智駕了解,這是國家部委出臺的第一部關於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的規範性文件,目的在於“規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的建設要求,指導各地單位開展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更好服務封閉場地測試工作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有力支撐交通強國建設”。據此文件,交通運輸部組織認定了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長安大學、招商局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首批三家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重慶等多個地區在內,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正逐步建設中,而百度、北汽、蔚來汽車等都相繼獲得了自動駕駛路測牌照,並已經開始了相關測試規劃。

但是由於國內尚未形成覆蓋不同等級自動駕駛的完整測試體系,基於此事實,吳春耕指出,交通運輸部近期工作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加緊編制自動駕駛車輛封閉場地測試技術文件,並規範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工作。

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技術體系研究

自動駕駛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以創新為引領、以安全為前提,在封閉場地充分測試驗證的基礎上逐步開放公共道路測試,是自動駕駛技術走向應用必不可少的環節。

最後,吳春耕表示,接下來,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重視和支持自動駕駛技術健康發展,近期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近期組織開展廣泛調研,深入汽車、通信、互聯網企業及相關研究機構瞭解自動駕駛研發進展,瞭解需求和困難,聽取意見和建議,全面瞭解我國主要企業和科研機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現狀。二是加緊編制自動駕駛車輛封閉場地測試技術文件,並儘快向行業徵求意見,指導和規範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工作。三是組織有關單位開展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技術體系研究,並推進相關試點示範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