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鹽都,行駛在寬闊的公路上,兩側風景如畫。平整暢潔的路面,宛如一條條綵帶,連接城鄉,連接外面精彩世界。“十二五”以來,鹽都交通像一列不斷提速的列車,汽笛長鳴,車輪滾滾,沿著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軌道,一路高歌,一路奔馳。
緊隨鹽都敲響深化改革發展的鼓點,緊扣鹽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脈搏,近年來,鹽都交通運輸事業呈現出高質量、快速度、大發展的態勢。一條條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一條條安全暢通、方便快捷的運輸網給人民生活帶來質的飛躍的同時,也打開了區域經濟快速穩步發展的大格局。
織密織大交通網,以交通為引領,激活區域產業、旅遊、物流、民生等等,從建成一條路帶動一片區的崛起繁榮,交通建設成為鹽都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交通+民生
路網漸密百業興
項達強看著門口停著的車輛,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捷強農莊”如今會客流不斷。
“捷強農莊”位於鹽都區秦南鎮涇口溼地風情園的最南邊。“起初以為農莊是個向陽行業,又因以前從事的職業,交了很多朋友,覺得開起來應該沒問題,開了以後才發現,光靠朋友很難支撐。”項達強說,交通才是大問題。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捷強農莊的生意慢慢火起來了,即使大暑天,雙休日的捷強農莊裡依然有不少前來垂釣、採摘和品嚐散養家禽的市民。“331省道通了我的財路啊!現在連南京、上海都有不少人來我這。”如今項達強總是眉開眼笑。
331省道鹽都段工程起於新204國道與青年路交會處,向東行駛約10分鐘即可到達鹽都區秦南鎮涇口溼地風情園。“331省道經潘黃、鹽龍、龍岡、秦南、鞍湖、中興、學富、樓王等8個鎮(區、街道),打通了鹽都區眾多村鎮交通。”鹽都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大縱湖做螃蟹生意的丁餘其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三年前,生意一直不溫不火,隨著125省道及其支路的新建,快遞公司願意上門取件,大客戶需要急件自己也可以立刻安排專業的冷庫車送過去,銷量提升了近40%。
愈織愈密的交通路網,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還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改善了民生。據瞭解,2013年-2017年間,鹽都區共投入資金7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到2017年底,已完成農路提檔升級975公里,新改建橋樑856座,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1930公里。
交通+物流
一路芬芳暢快行
“範爹好!您的快遞到了,在家嗎?”“在的,在的。”
楊國清是順豐快遞公司一名負責郭猛鎮鄉村客件的配送員,他的腦子裡有一張郭猛鎮大小農村公路的動態地圖,根據每天派件單的異同而發生變化。
“這條路修了有三四年了,去年進行了提檔升級,兩邊的薔薇花也是去年才種上的;這條原來是很窄的磚頭路,我們車都開不進來,2016年拓寬了;這兩座原本是危橋,去年底修了新橋……”楊國清開著送件的商用車,一邊前往當天的第一個目的地吳徐村三組,一邊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他眼裡郭猛鎮鄉村道路的變化。
“範爹,您的件,看看有沒遺漏的。”“不對不對,這個件他給我少寄了兩盒。”範爺爺打開快遞箱檢查後焦急地說,這些是買給範奶奶保養腦梗的新產品。楊國清二話不說便拿出手機幫範爺爺聯繫發貨方,說明情況,讓他們趕緊聯繫範爺爺,補發遺漏的貨品。
數據顯示,鹽都區郵政快遞業務量佔大市區60%,目前全區共有41個快遞網點,106個收寄代辦點,為全區18個鄉鎮和街道提供郵政快遞服務。“鹽都良好的交通設施,特別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鄉村道路建設,帶動了區域快遞產業的突飛猛進。”鹽城電商產業園相關負責人感觸頗深。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鹽城電商快遞產業園位於鹽都高新區,在鹽都交通網的助力下,近年來發展迅猛。截至目前已入園快遞企業8家,分撥中心6家,日均處理量達55萬件,從業人數10635人,成為立足鹽城市區、服務全市的快遞集散中心和輻射蘇北的電商物流基地。
交通+旅遊
打通“任督”全域遊
每年四月初,是龍岡桃花園最熱鬧的時候——院內桃紅梨白、遊客如織、笑語如鈴;院外車水馬龍、繽紛農產、各色美味,構成一幅層次分明的多彩鄉村美景圖。“今年康莊大道桃花園路段通車,不僅帶動了桃花節期間的客流量,還大大降低了因老路擁擠而引發交通事故的概率。”龍岡桃花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五月,尚莊番茄園裡採果、遊戲歡樂多;六月,涇口風情園垂釣、採摘、露營體驗多;七八月,楊侍生態園水上樂園來嬉戲……鹽都區自然生態環境好,近年來呈現出從多景點向全域旅遊轉變的新格局,這也對區域內景點間的交通連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125省道可直通大縱湖旅遊景區,並通過設置支路等方式與沿線旅遊資源相銜接;新建的331省道開闢支路直通‘三胡故居’,在229省道設支線直達楊侍生態園。”鹽都區尚莊鎮公路站站長張漢根站在尚莊番茄園門口,指著眼前的125省道感慨地說。這條路全長43公里,雙向四車道,為一級公路,是鹽城大市區連接大縱湖、橫貫鹽都區西部鎮(區、街道)的一條重要交通大動脈。
鹽都區整體路網骨架形成“四縱三橫”,四縱分別為G204、S229、S232、S231;三橫為S331、鹽金線、S125,每條主路又根據區域發展需要有多條分支,從而形成區域內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在交通道路的優化推動下,鹽都區已建成高效示範農業面積14.4萬畝,佔耕地面積比重18%,規模龍頭企業139家,農業“三品”216個,2017年在鹽都境內各大景區、景點和農家樂遊客人數達520萬人次。
交通+扶貧
拔了窮根鳳來棲
鄭通村位於鹽都區張莊鎮西北部,多年來一直是鹽都區交通運輸局的扶貧對象。曾經,周邊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土廂房、半年糧;有兒莫娶鄭通女,有女莫嫁鄭通郎。”說的便是當地的貧苦。
但鄭通連接線改變了它。“2017年上半年,鄭通連接線向北可至新興鎮;今年8月,連接線向南可達龍岡鎮、建湖縣。”張莊鎮公路站副站長邵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將從根本上改善鄭通村800多戶近3000人出行環境。其實,鄭通連接線的運維模式,不僅僅是一條升級改造的農村公路,它的奧秘還藏在隨公路一起在田間起伏的綠道里。
7月28日大清早,鄭通村的劉奶奶已經在葡萄地裡忙了起來。今年69歲的劉奶奶生活貧困,丈夫身患多種疾病,40多歲的兒子至今未能成家,常年在外打工。她告訴記者,自從到附近的家庭農場來幫忙,除了土地流轉的租金外,每天還能掙70元錢,現在手頭寬鬆多了,日子也好過了。
像劉奶奶這樣收入低的老人,在村裡的家庭農場做輕工巧活的就有幾十位,他們每人每天能掙到60至80元不等的工資。“路修好後,村裡95%的土地都流轉出去,用來發展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鄭通村村主任陳昆說,2017年底摘掉了“江蘇省經濟薄弱村”的帽子,大部分村民“老家有別墅、城裡有學區房”,“好多姑娘想嫁到咱們村呢。”
據瞭解,鹽都區交通運輸局按照結對幫扶、責任到人的工作要求,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結對幫扶活動,組織機關幹部、幫扶人員深入幫扶對象家中幫栽致富樹、幫找一份事做,增加貧困戶的“工資性”收入,機關幹部幫扶的鄭通村15戶貧困戶,已有10戶成功脫貧。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鹽都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該局累計投入3000萬元,幫助經濟薄弱村改善黨群服務中心,幫助張莊街道鄭通村、大縱湖鎮興盛村、濱湖街道迎湖村等經濟薄弱村新改建農村公路36公里、橋樑42座,打通多條“斷頭路”和“瓶頸路段”,解決了困難村居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得到了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通訊員 嚴俊 王銀忠 記者 姜振軍)
閱讀更多 快報鹽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