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破百的震撼 金菓EV的電動黑科技何以落地?

3秒破百的震撼 金菓EV的電動黑科技何以落地?

金菓EV

與燃油車技術發展的波瀾不驚相比,新能源車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領域;每隔幾個月時間總有新的電動車浮出水面,每過一段時間常常會迎來新的技術突破,哪怕這些新技術的掌控者是一張全新的面孔。

金菓EV就是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典型。

7月25日,這家總部坐落在硅谷的智能電動車企與CCTV《機智過人》欄目聯手舉辦了一次品牌發佈會,在成立了兩年半之後,金菓EV終於完成了它在中國的首秀。與很多喜歡講故事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不同,創始人兼CEO張正萍僅僅用了5分鐘來介紹自己的品牌,但已足夠令人印象深刻。

哪怕只寥寥點到了幾個技術特點,比如最短3秒內實現0-100公里瞬間加速,比如突破500公里的續航,就已經讓它的技術格局超越了多數市場上的競品;加上與《機智過人》自帶普及和推廣智能科技屬性的電視節目進行合作和植入,金菓EV自從在國人面前嶄露頭角開始,就為自己貼上了“科技十足”的標籤。

讓人同樣意外的是,這個科技標籤明顯的品牌不喜歡畫遠期“圖紙”,而是直接告訴大家最早5個月後即可提供量產車體驗,明年6月就能批量交付。這不禁讓人覺得好奇,“金菓EV”這些電動“黑科技”是怎樣一鳴驚人,並迅速應用到實際產品的。

“能高飛”的研發眼光:攻克尖端難題的極致化技術

眼下正是一個新能源車由研發概念轉為大規模市場的窗口期,百舸爭流之際,如果沒有一些讓自身形成差異化優勢的殺手鐧,隨著行業洗牌的加速,泯滅還是爭鋒,與定位眼光休慼相關。金菓EV想告訴大家的是,要脫穎而出,技術上一開始就應該做到“極致化”,並且不是依靠旁門左道,而是以提升用戶駕駛體驗為初衷。

很顯然,如果以燃油車作為駕乘體驗的對比基準,電動車需要克服並超越的當前難題,一是動力,二是續航;因為安全和智能,電動車本就有先天優勢,好上加好即能穩操勝券。

金菓EV“3秒內達成時速100公里”的加速能力顯然是足夠極致化的技術——這在燃油車中屬於超級跑車的動力範疇,而在電動車領域“4秒破百”此前已被視為了不起的成就。

對於電動車來說強化動力性之所以很難,是因為目前量產化的產品都只能採用單電機或雙電機。蔚來用特製車型刷紐北賽道的成績的事實告訴我們,唯有4電機的成功運用,才代表著電動汽車在動力性能方面可以與燃油車在分庭抗禮。

SF Motors首席技術官唐一帆是在硅谷享有盛譽的電機工程師,曾經參與設計過多輛成功的電動跑車和高性能原型車。在他的主導下,金菓EV開發了一系列電機和變速齒輪,其專利電機產品線覆蓋從100kW到400kW的功率,可以滿足多種性能車型的要求。作為業內首創的四電機驅動技術平臺,瞬時加速、高效馬力等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可以達到16000轉/分鐘的動力輸出,最高提供超過1000馬力的動力,從而在3秒內實現百公里加速。4電機驅動還能帶來絕佳的操控體驗和不俗的越野能力,毫秒級的調整有效防止爆胎、制動和轉向失靈、側翻等,對保護駕乘人員安全非常有幫助。

3秒破百的震撼 金菓EV的電動黑科技何以落地?

SF Motors首席技術官唐一帆講解4電機平臺

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阻礙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的另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續航問題。動力電池這道難題,不僅對於傳統燃油車企業向新能源車的轉型和擴張是一根難啃的大骨頭,對於那些新興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更是其研發和製造中的掣肘。

金菓EV偏偏就啃下了這塊骨頭。CEO張正萍在發佈會上表示,其自主研發的電池模塊技術,極大的提升了SF電池包能量密度(160kw/kg)及循環使用壽命。根據測試,金菓EV的工程車型在NEDC標準下續航里程超過500km,EPA標準下續航里程則超過了500km。

不僅如此,金菓EV還同時開發了“車載增程器”平臺,實現了續航技術的極致化。增程器實際上是一臺燃油發電機,當用戶不方便充電時,可以用添加燃油的方式進行發電,驅動電機或者給電池充電。這樣的方式無疑能徹底解決“續航焦慮”。

“能落地”的量產行動: 平衡成本與可靠性的產品化手段

如果說金菓EV的極致化技術是能讓消費者動心的第一步,那麼它值得認可的還有商業化路線的清醒:不僅要做好技術科研,更要瞄準市場應用,在成本與可靠性之間找到平衡,才是快速實現量產和打造兼具高品質和性價比產品的有效手段。

金菓EV首先通過體系化的建設讓自己進入規模化造車的階段——這來源於對傳統燃油車企業經驗的傳承,因為汽車工業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只有體系化才能保障產品從技術佈局、零部件採購、工業化智造和產品設計的所有環節打通,才能徹底貫徹產品規劃,並實現高效的成本控制。

3秒破百的震撼 金菓EV的電動黑科技何以落地?

SF Motors創始人兼CEO張正萍在發佈會現場講述體系化造車能力

CEO張正萍在發佈會上表示,通過整合全球優勢資源,金菓EV構建了集研發、供應鏈、製造與設計於一身的全面的體系化造車能力。

對於這幾個方面的重要性,逐一分析一下。研發方面不必多言,極致化的黑科技就是成果,能夠保證金菓EV的“技術庫”能夠實現各檔次產品的各取所需,並且不斷迭代。供應鏈則是決定品質和成本的關鍵,金菓EV所選取的供應商有很多知名品牌,屬於能為品質做背書的存在。自己的工業智造體系,這一條很關鍵,也值得所有造車新勢力“豔羨”,因為這既是高質量的量產能力的保障,也是成本可控的保障;要知道,金菓EV是目前唯一在中美兩地,具備獨立生產資質和製造能力的公司。工程設計體系的建立,則可以為車輛從外觀到內在空間、到智能交互和安全技術方面,都能達到可控的、可觀的業內高標準。

金菓EV平衡成本與可靠性的量產行動,最終還“落地”到製造和產品驗證階段。比如嚴格按照美國標準設計生產,比如德國生產工藝,比如工業4.0標準……這些製造體系的升級,都是為了讓量產品質高度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講到對量產品質的控制時,CEO張正萍在發佈會上給出了一個數據,那就是每一款工程車將經受總共長達500萬公里的耐久性驗證,而且覆蓋從高原到盆地的各種路況的挑戰,以及從極寒到極熱之間70℃溫差的考驗。這樣的可靠耐久性驗證和由此而決定的量產車品質一致性,相信會得到消費者的首肯,也將成為金菓EV區別其他造車勢力的一張好牌。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升級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金菓EV也將對未來的期待傾注於這片市場。正因為有“能高飛”的研發眼光,有能力從硅谷走向全球,金菓EV才能在競爭開始呈現國際化的中國市場上有所作為;而“能落地”的量產行動,平衡成本與可靠性的金菓EV很有希望開闢出一個具有想象力的新天地。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特斯拉創造了需求,但金菓EV可能是更能贏得份額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