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黃草廟《碭山黃氏家譜》

此卷碭山黃氏家譜修於一九八七年,鉛印豎排版。原譜最後修於抗戰前,有手抄本三份,或毀於戰火或遺失。此譜未能由老譜續修。

黃氏明故始祖(宗、正、昆、鵬)兄弟四人,原籍山西省大同府榆林衛柳林村,於明洪武七年奉官府移民之令,攜眷東遷來碭。於城南五里處,見荒草叢中有一小廟,遂定居於此,命名住地為黃草廟,即本村名之由來。自始祖定居於此已六一三年矣(公元1374-1987年)。原陷舊城在現城之東,故該村位置現為城東南六里。本支碭山黃氏家族分四門,三門昆祖全家在東遷來碭途中於河南寧陵縣為狼群衝散,後即定居在寧陵。碭山黃氏傳統堂號為“江夏堂”,今後仍統一使用。

碭山縣黃草廟《碭山黃氏家譜》

碭山黃氏家譜

世系

碭山黃氏二十一世至四十世排行字開列如下:

忠厚傳家遠,仁愛保久長

信義群敬重,和睦壽樂康

序文

碭山黃氏家譜序

水之有源,樹之有本,亦猶人之追溯祖宗來歷,有深義焉。稽考碭山黃氏祖宗之源,有其來由。當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際,碭山一帶,戰爭頻仍,黎民流離失所,人煙稀少。

明初洪武頒佈移民政策,大同府黃氏兄弟,應詔令,於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遷來碭山黃草廟,遂居棲焉。迄今六百一十三年矣。此後,由此發展至河南之寧陵,安徽之蕭縣,山東之單縣,黃草廟實為黃氏之發源地也。

憶昔先祖奉詔遠涉移民,正值古代交通不便之時,關山阻隔、跋嶺涉水,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艱難困苦,無不備嘗之也。

然祖宗具有武略之才者、其惟正公,曾為洪武之都御史兼南京龍虎衛鎮撫,奉命討雲南叛亂殉難疆場,將其劍甲歸裡,葬於黃草廟之西里許,名為劍甲墓,碑上書“忠魂錫壤”。為碭山歷史勝蹟之一。正氣凜冽、垂於明史,亦當旌表。

抗戰之前,曾修家譜,未及付梓,地方淪陷譜稿失落,是為遺憾。今有宗親運升發起修譜原望實為必要。著手進行組織黃氏修譜組委會,由其負責主持,親自聯繫稽考、編輯、核對,責不旁貸、不遺餘力,為時三月,即告成就。而其垂暮之年,精力充沛、猶如壯年,其熱情於宗親事務,可謂甚厚。

凡我宗親及其後裔,當體念祖宗遷民之艱苦、開闢家園之不易,飲水思源、莫忘其本,保持祖宗艱苦樸素遺風、重孝道、守信義、克勤克儉。宗族之間、和睦相處、各務其業、共建家園其各勉旃。

今譜已編輯就緒,行將付梓,徵餘為序。餘學識淺薄,不足為文。然譜序重樸質,豈在詞藻,是為序。

十九世孫餘慶敬撰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日時年七旬有九

家族分佈

碭山縣關帝廟鎮黃草廟、劉莊、王莊、孟飯棚、路口、陳樓、金屯、闞寨、李樓、黃莊,黃橋、白窯、董樓、黃莊、大屯、小屯、蕭劉屯、段莊、黃銼樓、黃菜園、小黃莊;

碭城鎮解園、毛莊、黃樓、蔣樓、陸莊、黃樓、劉莊、黃堤口、黃土樓、東黃樓、黃菜園、陸灣、王莊、黃杜莊、西南門、楊廟、孫侯莊、竇寨、燈掛子樓;

周寨鎮周樓、黃馬莊、黃莊、田黃莊、關莊、戚莊、小陳樓、西黃莊;

趙屯鎮朱莊、黃莊寨、大黃莊、小黃莊、瓦黃莊、呂集;

官莊壩鎮官南、官東、姚樓、黃莊、黃集、黃樓、劉樓;

玄廟鎮戚套、吳寨、小郭樓、黃小樓;

朱樓鎮陳寨、房莊、彭樓、張小樓;

曹莊鎮黃樓、吳樓、彭樓;

李莊鎮卞樓、黃樓、李暗樓;

良梨鎮閻王廟、張何莊;

葛集鎮竇集;

程莊鎮朱黃莊;

蕭縣黃口南黃樓;

永城市南黃口集;

夏邑縣軒樓;

寧陵縣分支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