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在學校:中國規模宏大、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

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人工智能成為信息時代的尖端科技,過去十年,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多進展和成果。比如,計算機算法還可以幫助人們把語音轉換成文本。人工智能在象棋等益智競技類遊戲方面的應用也效果顯著,遊戲對算法能力的分析性要求更高。可以說,在很多領域,計算機的精確度幾乎可以和人腦相媲美,如無人駕駛、醫療、無人機等,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在中國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例如,據newatelas.com網站近日報道,中國部分學校正在計劃利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21世紀的孩子如何接受教育。原文編譯如下:

中國計劃利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21世紀的教育

2017年,中國公佈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2030年之前,在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方面領導世界。該計劃不僅著眼於擴大國家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還能找到多種方法來實現其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比如工業領域和城市規劃。最近有消息稱,中國學校正在對幾項新的技術創新進行測試,打算重新定義21世紀的孩子如何接受教育。

人工智能在學校:中國規模宏大、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

儘管在西方,識別準確性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種族偏見的問題致使面部識別軟件的廣泛應用陷入爭議,但中國在公共實施方面正在向前躍進,最近的幾篇報道突顯了當局正在如何利用這種新技術。比如中國某官媒透漏,中國東部的一所高中正在測試一種新的面部識別系統,該系統旨在實時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智能課堂行為管理系統”,每隔30秒掃描一間教室,記錄學生的行為和麵部表情。通過分析學生的面部表情,系統可以識別七種情緒,包括快樂、悲傷、恐懼和憤怒等。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放著一個攝像頭,它可以追蹤六種類型的行為:閱讀,寫作,舉手,站起來,聽老師講課,靠在桌子上。

人工智能在學校:中國規模宏大、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

雖然目前大家還不清楚這項技術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但根據相關報道,該系統既有助於跟蹤學生出勤率,也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這項技術在幫助教師優化班級,最大化提高學生參與度方面非常有用,它也可以用來監視學生並懲罰那些偷懶的學生。

一名接受測試的學生說:“之前上我不太喜歡的課時,我會很懶,可能在課桌上小睡一會兒,或者瀏覽其它的課本。但自從教室裡安裝了攝像頭之後,我就不敢分心了。它就像一雙神秘的眼睛在不停地注視著我。”

中國四分之一的學校利用人工智能評判作文

《南華早報》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每四所學校中就有一所學校正在用電腦軟件對作文進行評分。據說,利用深度學習算法不斷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評價學生工作能力的電腦學習軟件已經擁有了近十年發展史。

據估計,目前有6萬所學校正在測試這項技術。一位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對《南華早報》說:“它不斷演變,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不知道它在想什麼,也不知道它是如何做出判斷的。”

人工智能在學校:中國規模宏大、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

自動標記系統並非全新概念。雖然計算機輔助標記軟件早已出現,但在過去的一二十年裡,計算機已經開始用於標記更抽象的學生工作,如作文寫作。雖然它的精確度已經有很大提升,但是在西方,關於機器分級制度仍有很多爭論。可是這些系統在中國的實施程度是世界其它地區前所未有的。

目前,中國正在中央服務器上訓練其神經網絡分級系統,該系統可以編譯數百萬學生的工作。這一系統為中央政府提供了一種非凡的能力,即能夠實時跟蹤全國所有學生的進步情況。

人工智能助力招生,父母信用可能影響子女入學

令人恐懼的全面監控教育系統,將在2020年,與“社會信用體系”同步啟動。這個系統將會給每個公民的社會信用評分,這將決定一個人在海外旅行,獲得住房貸款,甚至是訪問互聯網的能力。社會信用評分系統已在多個省份進行了數年的測試,最近有報道稱某學校計劃停止招收那些父母社會信用評分較低的學生。

不難想象,許多基於人工智能技術教學的新校將與即將普及的社會信用體系融合在一起。中國堅持將人工智能系統整合到其整個社會生態系統中,不受任何獨立機構的推動或監督,這將使整個國家變成一個大規模的社會實驗。這個實驗將會怎樣,誰都說不準,但它的目標是讓中國在2030年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