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爲什麼叫三湘?

司尚慶


我的祖籍在湖南,兒童時代是在爺爺身邊度過的。儘管走出了那三湘四水、魚米之鄉後很少再回家鄉,然而家鄉的情結總是纏繞在我的心頭,對湖南很是關心,對湖南人總是特別親近。

湖南人的骨氣,那是霸蠻之氣,寧折不彎,象曾國藩一樣,打脫牙和血吞!一部中國近代史,幾乎是湖南人的絕唱!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和戊戌變法七君子,無湘不成軍,無湘不成事!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數不勝數!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湖南人的才氣,唯楚有才,於斯為盛!嶽麓書院的書香,洞庭湖的煙波,岳陽樓的先天之憂,滋養了一代代名垂千古的偉人!

湖南的湘妹子,溫柔中帶著辣味,知事明理,體態豐盈,吃苦耐勞。共和國建國之初,為了國計民生,十萬湘女下西新疆,可歌可泣!

湖南的三湘四水,湘、資、沅、澧,貫穿湖南全境,四條江流由數不清的支流匯合而成,每一條支流又由無數的溪流不斷滋養,湖河交叉,溪流如織,造成了名聞天下的魚米之鄉!湖南雅稱三湘之地,名副其實!



一夫82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是哪三湘?”這是我們《三湘都市報》的讀者經常會提出的問題。

湖南位於洞庭湖以南,所以叫“湖南”,這裡水系發達,又稱為三湘四水。“四水”很好理解,就是湖南境內的四大河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簡稱“湘資沅澧”四水;至於“三湘”,就稍微複雜一點,這裡介紹幾種流傳比較多的說法:

第一種是,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被稱為“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為“瀟湘”;下游又與蒸水合流,稱為“蒸湘”,以水系的變化來稱三湘。

第二種是,三個有“湘”字的地域,湘陰、湘潭和湘鄉,代表了湖南的上湘、中湘和下湘(橫向)。

還有說法是以湘東、湘西、湘南三個地區來泛指湖南全省(豎向),以地域的整合來稱三湘。

事實上,以上幾種說法都不是很全面,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要記住“三湘四水”是代表湖南就可以了。

湘江(橘子洲)

夕陽照在資江河畔。

常德沅水大橋。

美麗的澧水河。


三湘都市報


湘江是湖南第一大河,全長844公里,流域面積9.4萬平方公里,按湘江水系分為瀟湘、蒸湘、沅湘三段,因此湖南稱為“三湘”。

湖南的湘江屬長江水系,廣西的灕江屬珠江水系,湘、漓二江均發源於廣西興安縣,興安西面的大溶江是灕江源頭,興安東面的海洋河是湘江源頭。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開拓嶺南,於公元前209年在興安修建人工運河靈渠,連接大溶江和海洋河,勾通長江與珠江水系,運送軍輸糧響,公元前214靈渠開鑿成功後,秦始皇迅速統一了嶺南的“兩廣”地區。

靈渠



靈渠是人工運河不是天然水系,有人把興安境內灕湘匯合處稱為“灕湘”是不合適的,即算是勉強奏合,但畢竟不在湖南境內,因此不能列為“三湘”。

湖南第一湘 —— 瀟湘

瀟水是湘江支流,發源於湖南藍山縣野狗山麓,流經江華、江永、道縣、雙牌縣,在永州香零山、朝陽巖拐個大彎,經萍島與湘江匯合,因此永州稱為“瀟湘”。

永州香陵山


朝陽巖

瀟湘匯合處——萍島


九凝山


永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九疑山是中華道德文化源頭。據《史史》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葬於江南九疑。” 千百年來,屈原、司馬近、李白、李商隱、何紹基等歷史名人為謳歌九凝,留下了大量詩文。自秦漢以來,歷代君王遙祭舜帝,或派官員代祭,留下大量聖蹟和文物。


娥娥女英是堯帝一對女兒,也是舜帝的夫人,二妃千里尋夫到九凝山,得知舜帝已死,抱竹痛哭,淚染青竹,竹上生斑,淚盡人盡。因此,斑竹又稱為“瀟湘竹”、“湘妃竹”。

屈原楚詞中的《九歌 - 夫人》,是最早歌頌娥皇女英二妃的不朽詩篇。

柳宗元


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公元805年貶任永州任司馬長達10年,寫下著名的《永州八記》,其中《捕蛇者說》列入語文教材。《柳河東全集》540篇文章中,有317篇是以永州的民風民俗、山水人文為背景,以流放永州十年的親身經歷、體驗、感悟而創作。柳宗元的散文接地氣,通俗易懂,是對古代文言文的重大改革和突破,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湖南第二湘——蒸湘

蒸水又名草河,發源邵東縣蒸源村,流經衡陽縣、衡南縣、蒸湘區、石鼓區,在衡陽市石鼓草橋流入湘江,全長200公里。

蒸湘匯合處——石鼓嘴


石鼓書院

衡陽石鼓書院是與睢陽、白鹿、嶽麓書院並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宋代皇帝趙光義御賜“石鼓書院”匾額,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蘇軾、周敦頤、朱熹、張軾等文化名人在此講學。培養了王夫子、曾國藩、楊度、齊白石等歷史名人。杜甫、韓愈、柳宗元、辛棄疾、文天祥、徐霞客接鍾至此題壁作賦,著書作記。

衡山



祝融峰

南嶽壽鼎

衡山又名南嶽、壽嶽、南山,是中國“五嶽”之一,衡山是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國家級旅遊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第三湘——沅湘


沅江又名沅水,湖南第二大河流,發源於貴州都均鬥蓬山,流經貴州、沅陵、常德,在漢壽縣注入洞庭湖在湘陰縣與湘江匯合。

湘陰

湘陰古稱羅城,湘江貫穿全境,沅江、資江、湘江在此匯入洞庭湖。湘陰是長株潭沿湘江入洞庭,通江達海的必經之路。

汩羅江


屈子祠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楚國貴族出身,三閭大夫,他忠於楚懷王,主張對內舉賢能明法度,對外聯合齊國抗秦,後遭受貴族排斥,流放湖南沅湘地區。公元278年,秦國大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屈原聞訊後,於農歷5月5日在汩羅江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5月日在汩羅江投放粽子,舉行龍舟比賽。

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國第四大湖,第二大淡水湖,納湘、資、沅、澧四水,吞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長江洪水,洞庭湖水經東面城陵鞏注入長江。

岳陽樓
岳陽樓是三國東吳水軍指揮台,經歷代重修演變為城樓。宋代慶曆四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寫篇文章記敘這件事,刻制在岳陽樓大堂,這就是千古傳誦的名著《岳陽樓記》。范仲淹在文章中描繪了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觀景的不同感受。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先憂後樂”精神,成為湖南人經世處事的座右銘。


大順自然


三湘出了個“醜”女,一年前作為在外地也時常被誤認為是湘妹子的我(因與湖南鄰近,口音相似),乍一聽到這個消息,很好奇。都說湘妹子美,雖說有點辣, 怎麼會醜呢?

細一打聽原來講的是三湘第一位女“醜”的表演者——李欣,她喜歡唱花鼓戲,並最喜歡唱丑角。2016年唱到了CCTV“越戰越勇”併成功晉級總決賽,一時間,三湘第一醜女大江南北家喻戶曉,而真名字卻不記得了。

和湘妹子就是湖南妹子一樣,三湘也成了湖南的代名詞。

一、“三湘”亦為湖南的歷史淵源。


“遙遙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這句話緣於東晉時期陶淵明《贈長沙公族祖》,三湘原指湖南省的三條河流:沅湘、瀟湘、資湘。此處指長沙公的封地。也是三湘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來源。


在東晉時期,“湖南”這個詞並沒出現,現在湖南與湖北交界,很多地方一鎮跨兩湖,如湖北公安縣的黃山頭鎮與湖南安鄉縣就是。很多地方都是一依帶水,湖泊相連。

覆蓋湖南區域主要有三大河流,湘江、沅水、資水。在古人的筆下,是浪漫的,唯美的,因此將沅水與湘江合稱為沅湘,將湘江與瀟水合稱為瀟湘,資水與湘江合稱為資湘。而這三大河流之間確有交匯處。

此為三湘最早來原,現泛指湖南。

有書君認為這是三湘最有說服力的原因之一。

二、現在湖南叫三湘的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三個方位,湘南、湘西和湘北,稱之為三湘。那沒有湘東麼?有點奇怪,有書君才疏學淺,有點不明白;

二種說法是三個地名,湘鄉、湘潭、湘陰。湖南省這麼大,再怎麼著也不僅僅這三個地名呀?難道僅僅因為是這三個地名中有三個“湘”字?似乎也太小看湖南,以偏蓋全了吧?這和人名可不能同日而語。我們公司兩位總經理名字後面都有一個字‘兵’,董事長開會時總會說“有兩兵坐陣,他放心!”這可是實打實的兩兵。

三種是三湘四水。與古代傳承有異曲同工之處。三湘指的是沅湘、瀟湘、資湘,四大水系是指 沅江 湘江 資江 澧水,四大水系幾乎貫穿湖南全省,四水流經的區域非常廣,據說可以達到整個湖南地區的三分之二還多,根據多數服從少數的原則,三湘四水代表湖南就很廣泛了。後來傳來傳去就成了三湘了。


有書君最早知道湖南也叫三湘是緣於一張報紙,還記得叔叔從湖南出差回來,帶回來一撂報紙,喜歡看書的我兒時課外書少,看到這些報紙也很是喜歡。看到報紙名叫《三湘都市報》,就問叔叔三湘是哪兒,叔叔說是湖南。“那為什麼不叫《湖南日報》,我們這不是叫《湖北日報》?”

叔叔當時忙,也沒有理我,後來上了中學,才知道湖南叫三湘確實有來由的。

不信你們隨便找個湘妹子,看看是不是皮膚長得白白嫩嫩,眼睛水靈靈?一看就是雙眸含情?娥皇、女英千里尋夫,淚灑湘竹的傳說也絕不是空穴來風,有斑竹作證,而湘女多情也是真的,三湘四水的養育讓湘妹子個個柔情似水。

結合歷史根源與現在的說法,有書君個人認為,湖南叫三湘的最根本原因還是與三湘四水有關,還是第三種說法最靠譜。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們認為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湖南被稱為三湘有,說法不一。

有一種說法是說因為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所以稱湖南為三湘。

另外一種說法是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因此稱湖南為“三湘”。其實近代把三湘作為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合稱,只是後面又用來泛指湖南全省。

“三湘四水”常被人們用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是三湘具體是指什麼,人們多有爭議,但是無論三湘是指什麼,細究到底意義不大,能夠知道三湘被用做指代湖南就可以了。


關注邵陽那些事


四水大家都能說清楚,只是資江究竟是不是古益水稍有些爭議。

三湘卻是眾說紛紜,有"瀟湘、沅湘、蒸湘"說,有"灕湘、瀟湘、沅湘"說,有"湘北、湘南、湘西"說,有"湘省三道"說,莫衷一是。筆者還聽說過由北至南分瀟湘、中湘、蒸湘一說,該說法裡蒸湘不是指蒸水,而是湘南霧氣蒸騰天氣悶熱,故稱"蒸湘"。

總之,湖南既有三湘四水之稱,我們知道就好,至於考證那是專家們的飯碗,咱小老百姓搶不來的。而湖南還有"芙蓉國裡"之稱,比起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錢塘,可是排場多了!


小市民的茶餘飯後


簡單回答一下。如果沒有別的確定答案,比如說法版本比較多,且很多是明顯硬套的話,那我的回答一定是直擊本質的。



其實也很簡單。荊湘和淮河地區是古代黃種老三苗蠻的傳統地區。也就是湖北、湖南、安徽部分。《史記》裡記載的三苗就是在江淮。現在的民族分佈也很明顯,苗瑤體系雖然南遷,但湖南仍然還有存留。老大體系為N,老二體系為O1。老三苗蠻體系主要是O2O3體系,苗族是O3,瑤族O2O3各有一半。湖南漢族也有大量O2a,很明顯是當年楚國遺留。漢族主體是O3,屬於北三苗體系,也就是龍山文化陶寺遺址。後來戰敗被迫遷往敦煌地區成了西戎牧羊人。後來於周代秦代逐步返回。從根上說與留在本土南三苗苗族更近,與楚國各支系也是很近的,都屬於黃種老三支系苗蠻。漢族崇左的原因就是因為苗蠻脫離九黎體系後,在相對老二支系沿海百越的左邊生活,也就是荊湘地區。

湘這個語音源於象,捕象是上古兩大捕獵活動之一,還有一個是捕魚。原本黃種、白種聯姻以後是生活在一個體系下,然而後來兩個聯姻的黃白聯盟發生分裂,於是各自選取發展了不同於對方的圖騰。象、熊、龍、狗就是這個靠左生存的黃白聯姻聯盟的圖騰。所以你發現狗圖騰的瑤族神話裡涉及三公主,沉香涉及三聖母。古代存在丞相和宰相之分,其實稱宰的是靠右那個聯姻聯盟,稱丞的是靠左的聯盟。就像年讀音出自蓮花崇拜體系,而載卻是另一體系。丞相很可能是負責稱量大象或象牙重量的,宰相顧名思義。而且古代語音符號基本都是對應的,不會亂用,因為有原始宗教信奉在裡面,比如辰和龍對應,剛好龍在老三聯姻集團圖騰體系內,北三苗變成西戎,戎也是龍的諧音演繹。荊湘的荊剛好就是這個體系的語音,北三苗所在的陶寺遺址就在山西,山西稱晉,又對應縉雲氏。北三苗遷移至三危敦煌,剛好是帝鴻氏混沌反念。縉和鴻組合就是驚鴻一瞥,撇剛好其八字裡靠左的一筆。八又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符號,因為它代表了八芒星太陽。秦人很大程度就是以西戎為本源的,所以稱秦。而與苗蠻聯姻的白種後來進入古羅馬,所以古羅馬被漢代人叫做大秦。可見這些詞彙都是諧音演繹成了另外的字。

湘源自象圖騰,三源自老三支系,這就是三湘的真實由來。其實光這個問題要找證據的話,我估計可以羅列幾萬字。因為可以找到的素材太多。再補充數一個。陶寺遺址就是唐陶氏帝堯集團,麼妹、老么就是這個地區以及四川方言,都是指最小的。老三就是最小的。西藏象雄文化也是對應我給出的象圖騰和熊圖騰的,藏人與北三苗與漢族淵源不用多說了。漢族文化裡目前都能發現藏氏裝束。水袖更是兩族共有。好了不展開了。


國病


我們常常說湖南是“三湘四水”,三湘大地、三湘兒女……作為湖南人,我一直不太清楚三湘到底是怎麼來的。根據專家說法,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陶淵明先生在《贈長沙公並序》一詩中有:“遙遙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1979年版《辭海》:“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如果用現在湖南的發展現狀來解讀的話,我倒覺得用後一種說法來說更貼切。湘東:有長沙地區、株洲地區、湘潭地區,也就是長株潭一體化;湘西地區一直都是湖南最為神秘美麗的地方,湘西、懷化、張家界等地區的文化、旅遊讓不少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湘南包括衡陽地區,郴州地區,永州地區 ,是湖南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重地。


筆隨我心


湖南素有"三湘"之美譽,最早見於唐代宋之問的巜晚泊湘江》:"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柳宗元在《代韋永州謝上表》中說:"此州(指永州)地極三湘,俗參百越。"三湘的由來,眾說紛紜,我認為頗具影響和代表性的應該是瀟湘、蒸湘和沅湘之說。




具體指湘江從廣西入湘到零陵與瀟水匯合後稱瀟湘,至衡陽與蒸水匯合後稱蒸湘,下游與沅水匯合稱沅湘。這一說法還有一個版本,即因湘江與灕江共同發源於廣西興安縣的海陽山,合流至興安縣後始向東西分流成湘江和灕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稱為灕湘。由此又有灕湘、瀟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說。


張家界一時間


哦,該《三湘都市報》分別從水系、地理位置

的橫向、縱向全面闡述了其‘三湘’的形成,包括

形態及傳說……

本人以為:其為本省人,應該比我們知道的多

~實際道來也很有道理……

故我信服贊成其說法,就是它了!承邀,

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