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統中國之後,周天子的後人去哪了?

安真吾


周天子姓姬,是上古八姓之一,那時並沒有別的姓,現在的這麼多姓都是八大母姓生出來的子姓,孫姓等等,而以姬姓生出來的姓最多,據說現在百分之八十的姓都是出於姬姓,也就是說,我們絕大部分人原來都姓姬,只是因為姓姬的人太多了,名字也沒法取了,誰也分不清來隴去脈了,無奈之下才改了姓,即子姓,為了與八大姓區分,只能稱氏,姓和氏都是貴族,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周天子的後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也是周天子的後人,從前都是一家,周武王以後,除了自己佔一部分土地以外(即京畿之地,河南與陝西之間),其他地方都分封給了自己家的人,直系,旁系,同宗以外,親近的大臣,家臣也封了一些,共分七十一國,五十三家都是姬姓,異姓國如齊國和燕國比較大,其他都是小國,那些分封出去的國家,依靠自己的擴張,都變的越來越大,遠遠超過了周王的土地,誰還把他放在眼裡,犬戎進攻與國人暴動,說明王室已無用,遷都以後,春秋開始,諸侯爭霸的實質,就是打著“尊王攘夷"的稱號去玩弄周王室,那時表面上還是尊奉周王的,到了戰國時期,都改成異姓王了,楚是羋姓,燕是子姓,齊是田姓',秦是贏姓,再加上韓,越,魏,已無姬姓之王了,周王全部承認這些王和他是平等的,在法理上週王已將自己從“眾王之王"變成“眾王之一"了,這還能算是周嗎?既是和其他諸侯國一樣,那其他諸侯國被滅,秦還能讓你存在嗎?其實早在秦莊襄王時期,周王室的地盤已屬於秦國了,據說當時周王有造反的意思,於是秦王派呂不韋率一支軍隊把周王城給佔了,並把王室一干人抓起來帶回去了,剩下的還敢吱一聲嗎?秦軍那麼厲害!當時秦王派人監視他們,稍有不慎就會被殺光,為了向秦王表示他們沒有反意,他們集體改姓為周,面對如狼似虎的秦,腐化了四百年的後人還有力量復國嗎?早已被天下人所拋棄了。


縹緲孤鴻影45


謝邀!!!

周行分封制。所謂封建,就是說“封土建國”。各國君主在國內享有廣泛的權力,包括軍事、外交、法制等。他們和周天子的關係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臣子”和“主君”的關係;各國和周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方”和“中央”的關係。因此說這是“周朝”是牽強的,可以說是“周王國”,它與其它諸侯國的不同僅僅在於它是王國,其它諸侯國僅僅是公、侯、伯、子等國。(附註:甚至各國對周的朝貢也不是特殊的。前546年,晉楚在宋國舉行了“弭兵之會”。雙方訂立盟約規定,除秦、齊兩大國外,原依附於晉、楚兩強任何一方之小國皆應向另一方朝貢。)

所以君可以看到,周在建國之初就埋藏著動亂的火種。因為周天子必須時刻考慮一個問題:各國國君都不是等閒之輩,如何威服各國?
周在建國之初,挾大勝之餘威,自可改天換地。因此,周依靠如下兩策威服各國。其一,土地優勢。周王室佔有西起歧陽,東到圃田,所有渭、涇、河、洛地帶,稱為周的王畿,由周天子直轄,地方千里。並且,周禮規定,“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周有宗周六師,成周八師,這保證了周天子對各諸侯國的土地、人口、兵力優勢;其二,姬姓優勢。分封自己的親戚作為諸侯國國君。《荀子·儒效》篇中提到,“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天下大部分都在姬姓手裡,姬姓為了自己的利益,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去觸犯天子的。即使觸犯,也未必成功。即使成功,天下也還在姬姓手裡。
兩策之中,土地優勢是根本。
這套制度還是有效的,西周經過了昭(損失六師於楚)、穆、懿、夷等王折騰,經歷了厲王時期國民暴動,經歷了宣王雖號稱中興,實則只是曇花一現的迴光返照,最終至於幽王亡國。雖然基本在走下坡路,但我們說這是由於其立國基礎不牢固導致的必然結果,周王室在西周始終擁有對各國的挾制能力,各國亦尊周王室為大宗。
但是幽王、平王之際(兩週之交)發生的事情,徹底擊潰了周王室威服天下的戰略佈局。
幽王身死,周王室經歷了混亂的諸侯干涉,平王、攜王之爭(攜王死於晉文公之手),宗周(豐鎬)全毀,最終平王在諸侯國(鄭、秦、晉等)的幫助下遷都洛邑。從此周失去了王畿的西半部,兩策之中的根本之策不存在了,因此威服天下的根基不存在了。
最終,岐周之地落入了秦國之手。

因此,如果非要給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這個過程定義一個轉折點的話,那就是前770年,平王東遷。從此,周僅僅是一個弱國,而不是天下共主了。
從此以後,周王朝作為一個帝國的榮譽就已經失去了,周王朝的後人,也就是姬氏後人,被戰火紛飛的列國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雪藏了起來!當然了,更多的是融合在了一起!
周王朝的大臣有識之士已經果斷放棄了周王朝,良禽擇木而棲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虛與委蛇之輩!或者是,列國安插下來的!

那時候,周王朝民心散盡。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爭,每個諸侯國家都有了自己獨立的信仰體系制度,
復國?
痴心妄想了~~~

曉木曰兮


周天子的後人有很多啊,得看是哪位周天子吧。如果是周文王、武王的後人,那就多了去了;如果是末代天子周赧王,沒有記載子孫情況。而且周赧王當時已經是光桿司令,洛邑附近地區被西周公和東周公瓜分,天子本人也是寄居在西周國。所以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周赧王也一起被俘虜,本年周赧王就病逝了。

公元前249年秦又滅東周,周國從此失去了祭祀。後來到西漢時期,才封周的後人做周子南君,但是這個周子南君,不知道是周赧王的後人還是衛國國君的後人,因為衛國國君正好是“子南氏”。周天子的直系後人,應該都改為了周氏、王氏、(王)孫氏等等。漢初功臣周勃,可能和周天子有些關係。

之所以沒人復國,是因為周王從春秋開始就積貧積弱了,到戰國時期更是連一個諸侯國都不如。戰國時期不少王族旁支應該都紛紛到其他國家謀出路了,和周天子的血緣關係也慢慢疏遠。蘇秦就是洛陽人。而且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沒能力復興,在大家心裡其實就已經失去天命了,當時“五德相勝說”已經深入人心,在秦漢又如何有號召力起義呢?


林屋公子


武王伐紂,以周代殷。周天子大封宗室、功臣、諸侯。天下黎庶以天子為共主。開初,天下經過變革,把舊有的矛盾已經消除,而新矛盾經過分封而產生,但不明顯,因為都是自己的子弟和功臣、諸侯。但經過時間的推移,向心力已經瓦解,離心力逐漸顯現原有的諸侯分封的疆域幾乎固化,而新貴不斷產生,再分封的話,只能以天子之地作為賞賜,日久天長,天子的土地越分封越小,勢力越弱,同姓宗親越淡!(說句題外話,漢武帝的推恩令也許受到周天子分封制的啟發)周朝有八百餘年,這麼久的時間,發展到最後,周王只能龜縮在京畿借用他地苟延殘喘!至於姬姓宗室到這個時候也是發展的遍天下了,但是除了弱弱的燕國是天子本家,還在苦寒之地苦苦掙扎之外,其餘姬姓基本上都已經融入到社會基層,除了自己還知道是王室苗裔外,幾乎一無所有。周天子都已經到了要飯的地步,何況其他姬姓?


高山仰止65


公元前武王伐紂後,建立周史稱西周,都鎬京。為恐固空前\\遼闊的土地,周初實行分封制。把宗室和有功大臣先賢分封到各地建立諸候國。如周公封魯,姜尚封齊,微子封宋,萁子封朝鮮等。周初這些侯國和周天子的′血緣關係和感情較深厚,能夠孝忠周天子。但是一百多年後,這種血緣從屬關係漸行漸遠。各諸候國為土地,人口和財富不斷兼併戰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直屬領地全部喪失。周王室王令不能出城,所謂的天下共主只是一種政治象徵。公元前256年秦軍攻點洛邑,東周正式滅亡。


關東俠客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並沒有了東周統治者及後人的蛛絲馬跡。這是因為,在漫長的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影響力逐漸衰弱,到後期就名存實亡,一個朝代到無法維護統治的時候它的人口就大量的流失,歸附於其他諸侯國,而周的大臣們也會危國而不居,投奔到列國去謀一份職業當然也是攜家帶口的,而王族在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極可能被戰亂、飢餓所迫,亡的亡、逃的逃,如果能有幸逃到諸侯國倖存下來也要隱名埋姓方好倖存,象周天子這樣的著名人物要麼老死、要麼被殺,誰還會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去保護他。尋找他的下落?因此周天子也就無人記起來了。


求圓4



沈老頭13暫時離開


象周天子這般靠仰人鼻息過日子,身邊怎還留得住人?被秦始皇滅國後,身無餘財,還債臺高築,其後人自然就散落民間一代不如一代了。秦亡後,各國貴族紛紛復國,那是人家還藏有餘財,有實力,那些淪為平民的周天子後人,只有去當炮灰的份(哦,那時還沒炮,就形容一下吧),哪還有復國的念?



雲卷飛山


秦滅六國前幾十年就提前把周滅了,秦始皇的爹一上臺,就把周徹底滅了,在之前的幾年,滅了西周國。在之前的幾十年,把九鼎奪了,然後贏蕩舉鼎被砸死。

周國在春秋乃至戰國,實力越來越小,最後幾乎沒啥人了,何來複國?

當然,其實其他的國家有很多都是姬姓分的,現在,周國後代遍天下!


二維碼161181553


魯國是周朝周公姬旦的封國。歷經三十四君。八百多年。最後一位魯國國君魯傾公,失國以後帶領姬姓族人碾莊山東省泗水,費縣等地。最後定居現在的山東省汶上縣姬家溝。後來因為外出做官 做生意 投親靠友 甚至逃荒要飯,遷出外地姬姓人很多。山東 河南 江蘇 安徽 河北 山西以及京津 東北地區的姬姓大部分都是從山東省汶上縣姬家溝遷出去的!姬姓人做官的不多。當教師做學問的很多。我們現在看到的《姬氏志》家譜,有光緒九年 民國二十四年 八九年的版本。現在正在修新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