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東首富邵仲毅申請公司破產,你怎麼看?

雨下青茶


邵仲毅又被稱作大豆之王。作為民營企業,邵仲毅的晨曦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石油化工,糧油食品加工,集團貿易,文化旅遊。

從業務範圍上就能看出,石化,糧食,貿易至少這三方面對資金的依賴都很強。而根據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2018)魯1122破申2號,2018年7月16日,山東晨曦集團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該院申請破產重整。經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查明:這家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的民營企業現在已經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也就是說,晨曦集團沒有錢還債。

那麼,錢到哪裡去了?

前些年,晨曦集團最牛逼的是大豆業務。作為曾經國內最大的大豆進口民營企業之一,2012年,該集團共進口大豆551萬噸,佔到全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44%。為何這家兩年前還風頭無限的公司淪落到今天申請破產的地步?其實有跡可循。

在晨曦集團官網上,發佈時間為2017年3月11日,標題為《人大代表邵仲毅為實體經濟疾呼 力挺郭樹清改革銀行業》的文章中曾記錄邵仲毅的原話:

“2013年,銀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團190億元流動資金,使得企業一度面臨非常艱難的境地,當時還是山東省省長,現在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親自出面多方協調,才為我們爭取到一線生機。”

這篇文章的表述為,晨曦集團經歷的是刮骨之痛。邵仲毅在文章中表示,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但我國的實體經濟卻長期以來遭受著“貧血”的緊張困擾。

2014年,晨曦集團就曾因資金不足而縮減業務量。2015年,受貿易融資風險的影響,晨曦集團資金再度緊張,制約其生產經營。為此,日照市莒縣曾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調用過橋資金,協調授信銀行擴大投放,以期幫助這家資金屢受限制的民營企業。這意味著,資金困境至少是制約晨曦集團正常運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對於晨曦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來說,銀行可以說掐住了他們的資金命脈。當經營形勢好的時候,大型民營企業可以比較輕易地放槓桿,加大投資,多做業務;而當經營形勢不好的時候,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難,業務被迫收縮,銀行更加不敢貸款,進入惡性循環。

此外,晨曦集團的另一項核心業務是石油化工。2016年,該集團整體銷售收入為432億元,石化企業的產值就達到168.5億元。該企業在石化方面的家底兒也很厚實。其官網的描述為:共擁有350萬噸/年重交瀝青、140萬噸/年催裂化、100 萬噸/年延遲焦化、25 萬噸/年氣分等等20套化工及精細化工生產裝置。2006年,晨曦集團獲批商務部頒發的燃料油進口資質,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發經營資質;2016年獲得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批覆的320萬噸/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使用資質,成為目前國內13家擁有自營原油進口資質的民營企業之一。

晨曦集團也曾試圖加大擴張石油化工產業來補足資金鍊的完整。有內部人士透露,晨曦曾投資30多個億在各地建設石化項目。按照邵仲毅的想法,三年內項目能夠全部建成投產,到時候銷售收入過千億,銀行資金問題也可一併解決。但事與願違。項目還沒建成投產,銀行就一再抽貸,導致許多項目不但沒法開工,每年還要償還大筆貸款利息。2017年2月,時任日照市政府副市長李峰在調研企業融資風險化解工作時表示,“重點幫助晨曦集團做好原油進口和加工復出口工作……”

而從行業角度來說,地方煉油廠正在整體虧損。據路透社6月下旬報道,40%的中國民營煉廠處於虧損狀態。有數據顯示,6月份地方煉廠每處理一噸原油就要虧損300元人民幣。地煉行業大面積虧損和銀行頻繁抽貸,對於期望通過石化產業來重整河山的邵仲毅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最終壓垮了這家曾經的山東首富。有消息稱,董事長邵仲毅所持21000萬股早已悉數質押,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提請破產重整。

根據這份民事裁定書,莒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第一款、第七十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對申請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此外,當地法院還對晨曦集團子公司、申請人山東海右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併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另,據坊間傳聞,截至2016年年末,晨曦集團銀行表內表外佔用銀行的信用敞口在200億元左右。與晨曦集團及其子公司有貸款的銀行在30家左右。


濟南時報


1.貸款做生意不靠譜,據說是銀行抽走了資金,資金鍊斷了自然就玩不起來了。

有句俗話叫: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做生意。

累死你去銀行貸款去開個門面,成功了,再貸款開100個門面,突然銀行收走了資金,資不抵債,入不敷出當然就倒閉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