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爲人知的唐劍

劍在古代曾被譽為「百兵之君」。尤其在唐代佩劍之風遍於朝野,及至文人學士都以「書劍」為時尚,謂之書劍生涯。

《唐詩紀事》載唐朝大臣受武則天召見時所作著名《古劍篇》

“君不見

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

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鮮為人知的唐劍

而自稱“十五學劍術,遍幹諸侯”的唐朝大詩人李白亦有諸多如“萬里橫歌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等關於“劍”的詩句。足可見刀劍區分是相當清楚的,而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唐朝無劍或刀劍不分。因劍於漢代始逐漸退出戰場,多為禮儀佩戴及收藏,防身等,戰力上的威名雖不如唐刀,但從官方的重視程度及文人墨客不吝筆墨的盛讚,可見唐劍的威名絲毫不落下風。

佩劍既是一種身份,又是尚武精神的表現,加上滿腹詩書,便是文武雙全的象徵了。鮮為人知的唐劍

提到唐朝很多人會想到唐刀。唐刀!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與阿拉伯大馬士革刀著稱於世的兩種名刀鮮為人知的唐劍唐朝是一個勇於創新的時代,唐劍也變更了自春秋始流傳近1500年的周劍形制,創造了獨特優美的劍形,並流傳後世,直至今日。較早的唐劍樣式,劍首既非周劍亦非漢劍之環首,而是呈三耳雲頭形。此劍看不到明顯的劍格,應是劍制轉變初期的產物。劍鞘亦未見雙附耳,應該尚未採用懸掛法攜帶。而唐末造像上的劍形已經基本成熟——劍首碩大,三耳雲頭形,劍格加寬為擋手,亦成雲頭狀。劍鞘裝飾繁複,有分段箍環,最重要的是,鞘口箍上已經出現了一個附耳。
鮮為人知的唐劍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了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劍。在當時的世界上,唐劍聞名於世,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我國刀劍史上的巔峰。唐劍的始祖為漢劍(又稱環首劍),漢劍多為單手劍,劍柄較短,長度為58~114
釐米不等,並且無一例外在劍柄外側製成扁圓的環狀,環首劍也因此得名。
唐劍在漢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採用漢劍的“百鍊鋼”的鍛造工藝,並且改善了在鍛造時對鋼材裡雜質的處理方法,並創造了“包鋼”的技術,使唐劍外硬內軟,擁有極強的韌性。在改善鍛造工藝的同時,唐劍的外觀上也有很大的改進。唐劍去掉了漢劍劍首的扁環,讓劍身加寬,並且延長劍柄,使唐劍可以雙手持握。鮮為人知的唐劍
以上的改進,使得唐劍比漢劍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從外觀上更富觀賞性,並且真正提高了實戰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劍可以劈刺任何盔甲器械。真正的唐劍工藝使得唐劍的成本太過昂貴,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這樣精良的兵器,有許多當時的名人,都只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劍而耗盡家財。鮮為人知的唐劍

未詳盡之處 請諒解 有何問題可私聊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