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宋代古塔倾斜千年不倒 塔顶竟生长百年古松堪称奇观!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的崆峒山,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和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塞。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集奇险灵秀和文化底蕴于一身,素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中华道教第一山”等美誉。

崆峒山虽为道教圣地,却以儒、佛、道三教合一而著称,是国内唯一一个三教相融的名山。建于唐贞观十三年的舒花寺,千百年来一直是崆峒山最重要的丛林道场,寺庙在明代达到鼎盛,神宗曾亲赐匾额“十方院”。

寺内最为珍贵的建筑是一座建于宋仁宗帝位之初(天圣七年之前)的凌空塔。塔高32米,为7级8面锥体阁楼式结构,塔内供奉着88尊佛像,有木梯可盘旋而上。凌空塔与平凉市区东郊的大明宝塔遥相呼应,被誉为平凉古塔建筑“双璧”。

根据《崆峒山志》记载:凌空塔建于明万历十三年,然而其塔身、塔檐,门窗、斗拱等形制以及精美的石雕造像却均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2007年9月,经省文物专家们现场勘察、专题研究,最终确定了凌空塔为宋代寺庙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后来寺庙被毁而凌空塔被一直保存下来。塔身角柱上的狮形兽头和托塔力士造像历经千年至今完好无损。

凌空塔上生长着两棵古松,树龄已近200年,至今仍枝繁叶茂。因年代久远,树根逐渐向下延伸,构成了“古塔托松”的罕见景观,现已成为崆峒山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因长期受到风雨侵蚀,凌空塔向北倾斜了1度16分,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近年来,当地文物部门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倾斜的宝塔进行维修和“扶正”,塔刹上的这两棵古松也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崆峒山上的佛教寺院气势恢宏,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各寺院还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了各地善男信女云集于此,拜佛祈福的香客有数万人之多,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