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資訊|田瑞洪:我讓樹根變廢爲寶

導 語

年過60,但有著優於同齡人的身體素質,這完全是因為退休後的生活選擇。多年山區工作的經驗,讓田瑞洪深刻意識到保護林業的重要性。在接觸根雕的7年時間裡,田瑞洪走遍密雲周邊眾多山區林場,帶回了一根又一根已經死掉的樹根,用根雕的藝術手法,讓這些樹根綻放最後的光彩。

熱血60歲,退休也要動起來

在沒有接觸根雕之前,田瑞洪只是一個在山區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幹部,2012年,面臨退休的他和同齡人一樣,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感到迷茫,“忙了一輩子的人怎麼能就這麼閒下來呢?”田瑞洪心裡暗想著,又開始找適合自己的事。

因為多年的山區工作經驗,讓田瑞洪發現在很多陡峭的山頭會生長著、或被大雨沖刷下來的樹根,這種樹根在當地的村民眼裡,劈柴太硬,也沒有別的用處,所以沒有人願意要。但田瑞洪發現,這些樹根的造型各異,像蟲又像鳥,很具有觀賞價值,於是他開始關注與之相關的根雕這一門藝術。

“我也是一直在林場工作,所以對各種苗木也比較熟悉,看著老田對根雕這麼認真,我也就慢慢的去接觸根雕,發現根雕真的能夠讓你靜下心。根雕的雕刻材料屬崖柏最好,因為它形態天然奇妙、肌理自然美麗,油性硬度均為上上選,在收藏界崖柏根雕都享有盛名,但又因為它稀缺,所以我決定和老田一起,收集樹根,也是為了保護這些自然遺產。”工作室的張文林說道。

鮮資訊|田瑞洪:我讓樹根變廢為寶

寶貴樹根,他開始守護根雕屆“遺產”

在找尋根雕材料的路上,田瑞洪走訪很多地方,也的確發現了很多已經枯死的樹根,但從雕刻後成型的作品來看,都不是很好的雕刻材料,在去了更多的地方尋找原材料的時候,田瑞洪發現了最適合雕刻根雕的樹根——崖柏。

但進入根雕圈越久,他就發現,現在崖柏樹根已經很稀缺,而且市面上的根雕作品也很少有以崖柏為原材料的,稀少的崖柏已經屬於國家保護植物。“我小的時候,這片地方還是有很多植物,但現在都已經看不見了,所以當我發現崖柏時,就覺得雖然已經枯死了,但還是要把它帶回來,給後輩留下些可以回顧的東西,也想讓周圍的人知道,如果現在還肆意破壞生態,未來就真的見不到還活著生長的崖柏了。”田瑞洪看著自己的根雕作品說。

綠化美化、保護生態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願所有的根雕愛好者都能以此為原則發展自己的愛好,做到不毀林,不收購活木生料,在此基礎上創作出大眾喜歡的作品才是最美的。

鮮資訊|田瑞洪:我讓樹根變廢為寶

三羊開泰

形態各異,小工作室裡藏著“大寶藏”

一個小小的門面,裡面擺放著或大或小的根雕作品,在屋內明顯的聞到一股淡淡的奶香味,那是柏樹獨特的氣味,讓人因炎炎夏日而疲憊的狀態一下子清醒了很多,在這樣一間屋子裡,田瑞洪和工作室的張文林正在指導著店內師傅雕刻一件新的根雕作品。

收藏級的崖柏根雕作品,首先料要儘可能的完整,砍斷截斷的部分不能太多,從雕刻角度來說,做到工蘊於才,儘量貼近自然,儘可能保留天然的形態和情趣,方能臻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田瑞洪告訴記者:“很多被我帶回來的樹根,都是已經被風吹日曬、陳化過的,它有著很獨特的自然形態,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雕刻多一分少一釐都不行,有時‘二分工’也就足矣。要巧雕,這樣既能體現雕刻師的想法,又不會改變樹根的自然形態。”他的兩鬢已經斑白,但是眼神堅定,對雕刻的細節沒有一絲含糊。

田瑞洪挑了其中幾個作品給記者介紹,這裡的每一個根雕作品都被賦予了名字,有“龍鳳呈祥”,“三羊開泰”,還有“荷塘月色”,田瑞洪指著“荷塘月色”上的一個動物說:“這叫金蟾,三條腿,不是普通四條腿的蛤蟆”。而最靈動的一個作品“八駿圖”,馬身上飄動的鬃毛和樹本身的紋理相融合,就像馬在奔騰,風吹動鬃毛,讓人感覺非常的真實。

鮮資訊|田瑞洪:我讓樹根變廢為寶

金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