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资讯|田瑞洪:我让树根变废为宝

导 语

年过60,但有着优于同龄人的身体素质,这完全是因为退休后的生活选择。多年山区工作的经验,让田瑞洪深刻意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在接触根雕的7年时间里,田瑞洪走遍密云周边众多山区林场,带回了一根又一根已经死掉的树根,用根雕的艺术手法,让这些树根绽放最后的光彩。

热血60岁,退休也要动起来

在没有接触根雕之前,田瑞洪只是一个在山区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干部,2012年,面临退休的他和同龄人一样,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感到迷茫,“忙了一辈子的人怎么能就这么闲下来呢?”田瑞洪心里暗想着,又开始找适合自己的事。

因为多年的山区工作经验,让田瑞洪发现在很多陡峭的山头会生长着、或被大雨冲刷下来的树根,这种树根在当地的村民眼里,劈柴太硬,也没有别的用处,所以没有人愿意要。但田瑞洪发现,这些树根的造型各异,像虫又像鸟,很具有观赏价值,于是他开始关注与之相关的根雕这一门艺术。

“我也是一直在林场工作,所以对各种苗木也比较熟悉,看着老田对根雕这么认真,我也就慢慢的去接触根雕,发现根雕真的能够让你静下心。根雕的雕刻材料属崖柏最好,因为它形态天然奇妙、肌理自然美丽,油性硬度均为上上选,在收藏界崖柏根雕都享有盛名,但又因为它稀缺,所以我决定和老田一起,收集树根,也是为了保护这些自然遗产。”工作室的张文林说道。

鲜资讯|田瑞洪:我让树根变废为宝

宝贵树根,他开始守护根雕届“遗产”

在找寻根雕材料的路上,田瑞洪走访很多地方,也的确发现了很多已经枯死的树根,但从雕刻后成型的作品来看,都不是很好的雕刻材料,在去了更多的地方寻找原材料的时候,田瑞洪发现了最适合雕刻根雕的树根——崖柏。

但进入根雕圈越久,他就发现,现在崖柏树根已经很稀缺,而且市面上的根雕作品也很少有以崖柏为原材料的,稀少的崖柏已经属于国家保护植物。“我小的时候,这片地方还是有很多植物,但现在都已经看不见了,所以当我发现崖柏时,就觉得虽然已经枯死了,但还是要把它带回来,给后辈留下些可以回顾的东西,也想让周围的人知道,如果现在还肆意破坏生态,未来就真的见不到还活着生长的崖柏了。”田瑞洪看着自己的根雕作品说。

绿化美化、保护生态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愿所有的根雕爱好者都能以此为原则发展自己的爱好,做到不毁林,不收购活木生料,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大众喜欢的作品才是最美的。

鲜资讯|田瑞洪:我让树根变废为宝

三羊开泰

形态各异,小工作室里藏着“大宝藏”

一个小小的门面,里面摆放着或大或小的根雕作品,在屋内明显的闻到一股淡淡的奶香味,那是柏树独特的气味,让人因炎炎夏日而疲惫的状态一下子清醒了很多,在这样一间屋子里,田瑞洪和工作室的张文林正在指导着店内师傅雕刻一件新的根雕作品。

收藏级的崖柏根雕作品,首先料要尽可能的完整,砍断截断的部分不能太多,从雕刻角度来说,做到工蕴于才,尽量贴近自然,尽可能保留天然的形态和情趣,方能臻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田瑞洪告诉记者:“很多被我带回来的树根,都是已经被风吹日晒、陈化过的,它有着很独特的自然形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雕刻多一分少一厘都不行,有时‘二分工’也就足矣。要巧雕,这样既能体现雕刻师的想法,又不会改变树根的自然形态。”他的两鬓已经斑白,但是眼神坚定,对雕刻的细节没有一丝含糊。

田瑞洪挑了其中几个作品给记者介绍,这里的每一个根雕作品都被赋予了名字,有“龙凤呈祥”,“三羊开泰”,还有“荷塘月色”,田瑞洪指着“荷塘月色”上的一个动物说:“这叫金蟾,三条腿,不是普通四条腿的蛤蟆”。而最灵动的一个作品“八骏图”,马身上飘动的鬃毛和树本身的纹理相融合,就像马在奔腾,风吹动鬃毛,让人感觉非常的真实。

鲜资讯|田瑞洪:我让树根变废为宝

金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