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郭沫若的手跡,再看魯迅的手跡,同是文化巨人,魯迅罵他最狠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手跡欣賞。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成就不凡,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

郭沫若手跡欣賞。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郭沫若手跡欣賞:鼓足幹勁。

郭沫若手跡欣賞。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於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

郭沫若手跡欣賞。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其手書條幅《悼丁君》,被書法家沈尹默譽為“魯迅生平寫得最好”的一幅書法。

魯迅《自題小像》 其實,魯迅在書法上的造詣極高。他早年抄寫過很長時間的古碑,並熱衷於搜尋碑帖拓片,對書法、美術有著很高的鑑賞力。他的書法,古雅厚重,文人氣十足。無論是精心書寫的對聯,還是即興書寫書寫的手稿、書信,都大有可觀。

魯迅《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 詩稿

魯迅《贈瞿秋白先生聯》

魯迅《贈坪井先生答客誚》

魯迅《贈鄔其山先生書》

魯迅新體詩《我的失戀——由她去罷》 27.2×24.1cm 1924年上海魯迅紀念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