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契文

沉默的契文

沉默的契文

文&图/燕山骑

沉默的契文

三千三百年前,在如今豫北的平原上,行走着一支迁徙的部落,他们有军有民,有男有女,有贵有贱,有喜有悲。

他们押粮运草驱赶牲畜,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扶老携幼,或走或停;他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他们不是在逃荒,也不是逃难,也不是像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草而居,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要去一个早已探明了的一处乐土,那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四季分明,平整宜居。

那里有一条自然形成了一个“S”型的、天造地设而成的太极图形的叫做“洹”的河流,这个地方叫做“蒙”。他们觉得那里是一块集阴阳之极的风水宝地,是上天赐予“玄鸟之后”最理想的定都之所。

引领这支部落的首领叫做盘庚,他们从旧都“奄”(即今山东曲阜)出发,去那个叫做“蒙”的地方。这个被称为“蒙”的地方,后来被称为“殷”,也叫殷墟,也就是今天的安阳。

这次大规模的迁都之旅,就是上古著名的大事件“盘庚迁殷”。

沉默的契文

史书记载,商最早的国都在亳(即今商丘。商朝之所以取名为商,即由此而来。商丘,也就是商族先王先考们埋葬的坟墓、家族陵园,商的发源之地)。

自商的始祖契至汤,八次迁都;自汤至盘庚,又五次迁都。(玄鸟生商。相传在夏朝时代,有娀氏部落生活在黄河下游一带。一日,有娀氏部落长的女儿简狄和她的两个同伙去河里洗澡,看到一只玄鸟从天空飞过,并产下一枚鸟蛋。简狄捡起来吞食下去,因而怀孕生子,名契,是为商朝的始祖。契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其后人汤又灭掉了夏,因而叫做“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族也便自称为“玄鸟之后”。《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生契)。

商的多次迁徙,主要原因是规避自然灾害和与周边灭族式的部落冲突。而盘庚的迁都,则又增添了一条无法调和的频仍的宫帏内乱因素。

商朝自开国以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大论调始终争执不下,无休止的叔侄之间、兄弟之间的争斗搞得国家混乱不堪,国力也衰败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经历了“九世之乱”后,盘庚即位,为了摆脱天灾人祸,摆脱恶旧势力的束缚,摆脱承继大统的循环魔咒,盘庚软硬兼施,挫败了反对势力,毅然决然地再次走上了迁都之路。

实践证明,盘庚的决策是正确的,定都殷之后,商王朝再无迁都。稳定的生产生活使衰落的商王朝出现了复兴,安然地向后延续了二百七十余年,直到纣王国灭,大周兴起。

自盘庚至纣王,中后期的商王朝在这里传承了八代十二王。在三千多年前安阳及其周边几百里的范围内,商王和他的子民们在这里农耕渔作,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然而,一场牧野之战(周灭商的决定性战役,地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今浚县牧野),使这个曾经几度繁华、有着璀璨文明的的王朝消失在历史的天际,

随着兵燹过后的国都残垣断壁的倒塌,这里便成了野草丛生的废墟,没有人知道这个曾经的国度和这个国度曾经创造的辉煌,殷墟的名字由此载入史册,但它仅是一个毫无凭据支撑的符号而已。

历史车轮的碾压和风雨无情的剥蚀,使原由残存的大商的信息被清洗得荡然无存。

三千多年来,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王朝的真实存在,这个梦幻般的王朝真的犹如其先祖“玄鸟”一样,轻轻地飞来,又轻轻地飞去,玄鸟翅膀划过的天空,似乎真的没留下一点痕迹……

三千多年来,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在安阳这块黄土地上,无论世事怎样的风云变幻,这里都是天天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岁岁春秋交替,荣枯循环;王朝兴衰,人事更迭;江山依旧,物是人非。

殷商,犹如一支远去的歌谣,渐渐被湮没在历史的万丈红尘之下,昔日大商王朝瑰丽多彩的国都,早已沦为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乡村。

沉默的契文

公元1899年,即大清光绪二十五年,时任国子监祭酒,收藏家、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患了疟疾,便吩咐家人去药店购买几味治病的药物。

中药买回来后,王先生在检视过程中发现了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十分奇特,因为这几块看似动物骨骼药物的表面上,全部都深深地刻画着奇特的符号。

王先生本身就是金石学家,对铜器铭文很有造诣,一番观察鉴赏之后,他断定这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极古的文字。

于是,他立刻派人去药店,将药店剩余的12块“龙骨”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全部买走(有关人士据光绪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白银与粮食的比价关系,推论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市价107斤大米,若按人民币3.5元/斤折算,当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大约等于如今的人民币374.5元),王先生可谓不惜血本。

王懿荣的一场病,揭开了尘封三千多年的一个王朝的冰山一角。然而,限于当时有限的史料和有限的出土文物,王先生并未肯定地断言这就是商朝的文字。

在其后的日子里,着了魔一般的王先生派人广泛搜购,各地古董商趁势蜂拥而起,从而引起了“带字龙骨”价格的一路飙升。

然而,第二年的1900年秋,八国联军足踏神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西安。临行前,慈禧任命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守卫北京,晚清冷兵器与西洋火器的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

城破之时,王先生携夫人双双投井殉国,第一个对龟甲兽骨文字有研究的文化先驱和他刚刚撩开的古文字光辉被迫在战乱的炮火声中戛然而止。

沉默的契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易经》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样的句子,这是我们在文献中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明一词,文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从无知走向了有知,从蒙昧走向了开化,从野蛮走向了理性,从混沌走向了开明。

中国文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也正在探索之中,但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多少有些了解。

相传轩辕黄帝(约4600年前)打败了蚩尤一统华夏,感到结绳记事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于是就命令史官仓颉去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仓颉苦思冥想,但不得要领,无从着手。

在一场大风雪之后,饥肠辘辘的仓颉拿着弓箭去山林里打猎,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哪里能看见半个动物?但平整的雪地上却留下不少动物们的脚印,有鹿的,有兔的,有野鸡的,很多很多。

仓颉顿受启发:对呀,我虽然不知道这些动物什么时候从这里走过,但我能通过动物们不同的足迹,判断出有什么动物曾经走过啊。这就是轩辕黄帝要我发明的东西啊!

哪些不同动物的不同足迹,就是文字;而平整的雪地,就是记录文字的载体啊!如果创造出一些固定表意的符号,并把它们刻录下来,就会让后人们明白前人们所过的生活、所经历的事件。

仓颉大彻大悟,于是上观天象,下察地理,利用周围各种事物的独特特征,按照他们的面貌画出图形,创造出许多表意的文字来,人类文明的大门借此轰然而开。

从黄帝时期的仓颉到人们把文字刻画在“龙骨”上,在时间上已跨度一千多年。

在这千余年间,这些饱含天形、神韵和内涵的文字,经过不断的演化而日趋成熟,它的神奇在于能让懵懂的无知的后人,通过这些极富灵性的视觉符号,准确地掌握先人们积累下来的智慧,让后继的子孙们轻松运用既往的生产生活知识,并加以创造和深化,进而取得更高的文明。

一个个汉字也便成为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基因。

自三皇五帝到夏到商,中国古文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金属矿石的发现、冶炼工艺的应用,契刀等金属书写工具横空出世,

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已不单单是表意和记事,还兼有十足的艺术风格,一种科学、便捷、高雅、美观的文字体系已在大商王朝时期成熟展现。

沉默的契文

殷商契文,也即甲骨文、甲骨卜辞,就是中国文字的早期表现,是目前已被证实的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只可惜在商纣国灭之后在王懿荣偶然的发现之前这长达三千多年的岁月里,那些刻契在龟甲兽骨上的形质古朴、笔意嶙峋、行款对称、瘦劲锋利、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的,或笔锋张扬或雄劲豪放或劲峭有力或工整严谨的美丽的契文,以及这些契文所记录的那个王朝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信息,都堆积、叠压在殷墟的黄土里,在无声的岁月里寂聊、沉默……

王懿荣先生虽然带着家仇国恨和志趣遗憾去了,但他刚刚揭开面纱的古文字却大放光明。

也许他并不知道,他所收集到的二两银子一片的甲骨,正是后人打开殷商国度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王先生死后,其好友、晚清学者、《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先生购得了他的收藏,加上刘先生自己收藏的甲骨,经过精心拓片,整理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著《铁云藏龟》,一时轰动学界;

紧随其后,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学者罗振玉(号雪堂,追随溥仪,入职南书房)、王国维(号观堂,近代国学大师)、郭沫若(字鼎堂,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董作宾(字彦堂,堪称东汉张良,被誉为“南阳贤士”)合力推波助澜,忘我钻研,各自著述等身,终使创立了中国甲骨学,使殷商甲骨文惊艳世界。时称:甲骨四堂,郭董罗王。

其中,四堂之一的彦堂董作宾,河南南阳人(今南阳市宛城区),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是他拨开药贩和古董商为垄断甲骨市场而布下的重重迷雾,实地考察出甲骨真实的发掘地:安阳小屯村。

也是他为保护和开发殷墟甲骨,不间断地向国民政府奔走呼号,终于使国民政府拨款并组织了15次对小屯村的田野考察(自1928年秋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而他自己亲自参加了八次之多。

1963年底,董作宾先生在台湾去世,在第二年世界学术性研讨会即第26届“东方学会年会”上,与会代表为董老默哀一分钟,深刻缅怀这位史学泰斗、甲骨巨匠。

随着十数万片龟甲兽骨的陆续出土,人类东方最早的档案公布于世,那些坚持“中国东周以上无信史”的顽固西方学者和国内自卑民族主义学者们终于被打脸和永久性闭嘴,终于证明了文献中抑或是传说中所指的商王朝并非杜撰,它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到3300年前。

自此,安阳小屯村不再沉寂,酣睡几千年的甲骨文也不再沉默,它们穿越历史的隧道,把曾经刻录、存储在龟甲兽骨上的大商信息,一字一句地,准确、客观、生动地,或高亢或深沉,或深情或委婉地,在亘古至今灿烂依旧的文明的阳光下向世人诉说……

*作者︱燕山骑:河南省.南阳市某单位干部,「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沉默的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