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從公元770年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亂世時期,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個時期,周王室不再可以號令所有的諸侯國,他的勢力日漸衰微,領地也在不斷減少。而與之相反的是各個日益強大的諸侯國,在這個時期毫無仁義可言,大國吞併小國,強軍滅掉弱軍。經過春秋一系列吞併戰爭之後,在公元前五世紀出現了戰國時期。此時,中國僅剩七個最大的國家。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這七個大國,為了可以成為統一全國的國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霸。而為了讓自己國家可以變得富強,各國開始了變法之路。公元445年,魏文侯繼位,他決定要強大魏國,並且廣納賢士。最終他立李悝為丞相,開始了魏國的變法,也拉開了戰國的變法時期。

在他之後,如趙國的公仲連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威王的改革、申不害在韓國的改革以及趙、燕二國的輪番變法,都收到了極大的成效,國力遠不是春秋時期可比。而在諸國之中,受變法收益最大的,乃是偏安於西邊的秦國。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秦國地偏西南,雖然有較為肥厚的土地,但是在中原人看來,仍是蠻族一樣的存在。在一開始,秦也是各國裡面實力最弱的,經常受到相鄰幾國的欺負。在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為秦王,他不甘於秦一直是弱國,因此向整個中華廣招賢士。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而就在此時,位於魏國的公孫鞅聽到了這個消息。公孫鞅本來是衛國的貴族,又名衛鞅。他從小就十分崇尚於管仲、李悝的變法,在私下裡認真的學習。但是卻與當時的國家統治者的思想相悖。所以他一直受不到重用,到後來聽到秦孝公納賢,才帶了一箱書卷來到秦國。

在見到秦孝公之後,公孫鞅將自己的變法內容詳細得為其講解,得到了前者的認可。但是秦孝公很明白,他所實行的變法內容,一定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他為了說服眾人,派公孫鞅與其他群臣進行辯論。果然,公孫鞅憑藉自己敏捷的思維和周密的考慮,贏得了辯論。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而後公孫鞅被秦孝公拜為左庶長,正式開始了秦國的變法活動。在這時,他實行了諸如什伍制、郡縣制、軍功爵制等一系列的變法,雖然法律嚴苛,但是秦朝的軍力確實強盛不少。尤其是在前341年的時候,秦朝攻打魏國,在公孫鞅的計謀之下,擒住了對方的公子昂,打贏了勝利。公孫鞅也因此獲得了叫商的封地,又改名為商鞅。

但是,商鞅的變法極大的觸動了舊的階級利益。尤其是在當太子犯法的時候,商鞅竟然將太子的老師,一個用了大刑,一個刺了面。這就讓商鞅與舊貴族之間的矛盾不可調節。然後,當孝公去世,太子成為了新的秦王時,商鞅立馬被誣告為叛變,最終慘遭車裂而死。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對於商鞅的死,很多人都覺得十分惋惜,畢竟在他死後,他的變法仍然傳承下來,讓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然而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商鞅雖然死於秦惠公之手,但與之前的秦孝公脫不了干係。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雖然秦孝公對於商鞅的變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並且很大程度上對他提供了保護,可是他並沒有將商鞅同舊貴族之間的矛盾進行調和。不僅如此,他將商鞅至於立法者與執法者兩個位置,既擺脫了自己與舊貴族的直接矛盾,又可以使商鞅打擊舊貴族,推行變法。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其次,秦孝公很明白,商鞅與太子發生了很大的矛盾,最終當太子繼位的時候,商鞅會被殺死。可是我們並沒有看見孝公做太子的思想工作,緩和他與商鞅的關係。或許有傳言說,孝公死前曾賜給商鞅一萬鐵騎,是商鞅為了秦國而拒絕了。但這僅僅是傳說,事實上孝公並沒有提供什麼保護措施。

因此我們不妨大膽的推測,商鞅之死其實是孝公早已安排好的。首先,因為商鞅的變法,使得新出現的貴族階級與舊貴族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商鞅不死,新法就很難再實行下去。其次,孝公死後,作為勞苦功高的商鞅,已經是秦國最大的功臣,這是新王所無法駕馭的。如果商鞅活著,秦國很可能會出現動亂,所以商鞅必須死。

商鞅幫秦國變法富強,最後卻慘遭車裂,與此人脫不了干係

雖然商鞅推行的新法十分嚴苛,個人在執法過程中也刻薄寡恩,但是他不僅為秦國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而且在死前推薦了司馬錯與樗裡疾二人,對秦朝忠心耿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