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響,“文死諫、武死戰”往往被視為文臣武將的最高境界,甚至被作為一個朝代興盛的重要標誌。在東漢就有一個文官因冒死進諫而險些身死,僥倖逃脫後為不連累親朋,竟隱姓埋名流亡達15年之久,這個人就是因義薄雲天而名垂青史的東漢郎中杜根。

杜根,字伯堅,是潁川定陵人。公元107年被推舉為孝廉,成為郎中。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影視中杜根

公元106年,漢殤帝不幸駕崩。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迎立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即位,是為漢安帝。當時劉祜剛滿13歲,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

公元120年,漢安帝已經26歲,應該親理政務了,但鄧太后仍不想放權。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影視中漢安帝

一天早朝,郎中杜根奏道:“太后夙興夜寐,使我大漢蒸蒸日上,只是陛下已經長大,望太后將朝權交與陛下執掌。”

不少朝臣面露讚許之色,但太后的臉卻變得陰沉,因為她最忌諱別人提這事。可就在這時,另一名郎中也出班上奏,懇請太后交出朝權。太后的臉氣得煞白,惡聲惡氣說:“難道孤沒把國家治理好?”其弦外之音就是不願交權。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鄧太后

杜根仍堅持道:“太后聖明,功高蓋世,只是禮制如此,臣下不得不言。”

鄧太后火冒三丈,命人拿來兩個白絹口袋,將他倆裝進袋中,在大殿上活活打死。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影視中鄧騭

執法的人敬佩杜根的膽識,行刑就沒有用盡全力。二人被打“死”後,鄧太后仍餘怒未消,命人將他們拋屍荒野。又擔心二人詐死,就又派人前去看守。杜根醒來後,發現身邊同僚的屍體,方才回想起是怎麼回事。為了不被看守發現,杜根只好閉著眼睛繼續裝死。

當時正值盛夏, 蛆蟲亂爬,蒼蠅亂飛。蛆蟲爬到杜根的嘴唇上、耳朵裡,他都強忍著噁心堅持著。第三天天黑後,看守屍體的人終於離去。他才用盡全力終於爬離了令他驚懼而又噁心的那片地方,並憑著堅強的毅力連夜逃跑了。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鄧太后

第四天一早,鄧太后派人埋葬腐屍,埋屍人卻發現少了一具屍體,看著地上爬行的痕跡,大家均斷定杜根沒死。鄧太后聽說後,就命人四處張貼告示,懸賞捉拿他,並說如有人膽敢窩藏,就誅殺他們全家,還專門派人到杜根的親朋好友家搜查,但依然找不到他。一晃幾個月過去了,居然一點兒線索也沒有。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獄中題壁》

原來,淪為乞丐的杜根逃到了湖北宜城。一天,他在一家酒館前行乞,正好碰到有人送來一車貨,卸在小酒館門前。店主是個老漢,看到衣衫襤褸的杜根,便喊他過去幫忙。杜根幹活十分賣力,不一會兒就把貨物搬完了。店主見他手腳麻利,幹活不惜力,就留他做了酒保。就這樣,杜根在那家酒館整整幹了15年。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影視中鄧騭

後來,漢安帝親政,誅殺鄧氏家族。他身邊的人都稱道杜根的忠誠。漢安帝感念杜根為己喪命,就詔告天下,安撫並錄用他的子孫。

杜根聽說後,這才敢出頭露面,說明自己的真實身份。杜根被官府的驛車送到京城,朝中同僚見到劫後餘生的他無不傷心落淚。一位故交感慨地說:“杜大人當年何不到敝府躲藏,卻要去吃那大苦?”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鄧太后畫像

杜根嘆息道:“當年太后嚴令捉拿下官,下官不能只想著自己而株連親朋。倘若逃至貴府,一旦被朝廷查出,下官身死事小,仁兄及全家也難逃一死。所以下官決定,寧可被捉也不連累親朋好友,故流亡在外十多載,不與親朋通音信。”尚書陳忠感嘆道:“當年杜大人冒死向太后進諫,天下之人都欽佩您的高義;逃脫後又不肯連累親朋, 正所謂冒死進諫大難不死,獨自逃亡義薄雲天。”在場的官員紛紛點頭稱是。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譚嗣同

第二天,漢安帝召見了杜根,授予他侍御史的官職。

杜根15年隱姓埋名做酒保,卻緣何以高義傳美名?

漢安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