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在我國北方,物產富饒的關中地區,星羅棋佈的聳立著唐朝二百多年來上臺執政的18位皇帝的陵寢,後人稱之為“關中十八陵”。令人惋惜的是,這18座皇陵絕大部分都毀於戰火,或者被後世人為所盜掘,已經空無一物,變成廢墟了,只有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沒有被盜掘過,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

據史書記載, 乾陵下葬皇帝的時候,在地宮的墓道用幾千條堅固結實的花崗岩石條來填塞其中,在石與石之間的縫隙處,用溶化的鐵水來澆築,這樣就讓它的墓道堅不可摧,無人能挖得開。所以乾陵才能僥倖躲過一千多年來的戰火和人為的盜擾,完好的保存到現在。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千百年來,各路的軍閥和勢力都想挖開乾陵以盜取其中的寶物,但是他們卻一直找不到地宮墓道的入口,例如:唐朝晚期的時候,黃巢舉起了農民起義的大旗,其影響力席捲了大半個中國,他也曾經帶領著四十多萬的軍隊來挖掘乾陵,打算把裡面的財物挖出來換取軍餉,但他們挖了整整三個月,都沒有找到地宮的入口而作罷,一直到現在,在乾陵的附近山下還留下一條很深很寬的“黃巢溝”。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一千多年過去了,到了公元1958年的時候,乾陵山下的乾縣農民為了修築西蘭公路到附近的山上去放炮炸石,以挖取大量的石料來修築公路,竟然炸開了乾陵墓道,轟動全國。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有一天,有五六個農民又像往常一樣到無字碑對開的一座小山包上去放炮取石。這是他們每天必須要做的工作,只要他們在石山上鑿孔,塞入火藥來炸山,炸出碎石,就能換取工分來餬口。每天他們都能用這個方法挖出七八十平方米的碎石頭來。他們專挑選那些偏僻陡峭的山崖,因為這樣炸出來的石頭都自動的滾到山下去,就不需要再用人力把它們抬下山去,這時,等候在山下多時的車就能輕易把碎石裝車運走。

到了下午三點的時候,農民老賀點燃了導火線,又放了一炮,不料這一炮下去,只聽,轟的一聲巨響,石山中竟然飛出了幾根很規整很光滑的石條來,等煙塵散開以後,幾個農民都好奇地圍了上去,看炸出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他們看見這些石頭都是人工雕鑿而成的東西,因為上面不但很規整光滑,而且上面還寫有一些他們不認識的黑色字體,石頭上還粘貼著一些亮閃閃金屬物體。雖然他們都是些沒念過書的大老粗,但是他們也知道這附近是鼎鼎大名的乾陵,所以他們馬上就想到他們可能是炸開了武則天的陵墓了。

幾個農民一商量,覺得炸開皇帝陵墓事關重大,如果不上報就有破壞文物的嫌疑,所以大家馬上就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當時村裡的生產隊,生產隊又立刻把這個情況上報給縣裡,縣裡又上報給市裡、省裡。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後來經過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來現場勘查發現,這幾個農民點燃這一炮,正好炸開了離乾陵墓道金剛牆僅僅只有三米的地方,所以他們把封墓石條都炸了出來。所謂金剛牆就是墓道入口處最外邊的一堵用磚石堆徹的大石牆,一般都修建的很高大牢固,是用來防盜的第一道關卡防線。

在西安發現乾陵地宮墓道入口的消息一經傳開,立即引起了全國的轟動,特別是對古墓興趣盎然的文史專家郭沫若先生,這個消息更加激起了他極大的好奇心。他之前主持了對北京定陵的發掘工作,發掘了許多珍貴文物,現在他更加想挖開武則天的墳墓,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稀世珍寶,所以他馬上千裡迢迢的從北京趕到了西安,準備參與到對乾陵的挖掘工作當中。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公元一九五九年,陝西省對發現乾陵地宮入口的這一消息相當重視,他們特別設立了一個“乾陵發掘委員會”,由郭沫若先生來主持,正式對乾陵地宮進行挖掘。通過對乾陵墓道初期的挖掘工作表明,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面的中間處,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壕塹深十七米,墓道呈斜坡形,南寬北窄,全長六十七點七米,平均寬三十九米。

後來,經過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員的辛苦挖掘,地宮的墓道被挖出了一個很巨大的三角形狀,而且很深,很高,用尺子量一下,足足有17米,六層樓那麼高。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根據《新五代史·溫韜傳》記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墓道)下,見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置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所以,我們根據這次挖掘的初步結果和有關的史書記載可以證實,乾陵是一個歷經了一千多年從來沒有被盜擾過的皇陵。

就在考古人員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勘探和清理工作的時候,忽然從北京發來了一份電報,電報是國務院發來的,上面明確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對乾陵的挖掘工作,並把挖開的墓道回填,恢復原來的模樣。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原來,那時陝西考古研究院把對乾陵發掘的工作計劃上報到文化部以後,文化部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因為當時沒有是否對帝王陵墓進行挖掘清理的法律法規,所以他們也把這計劃交到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辦公桌上。

周總理接到計劃之後,思考了一下,最終他否定了這份發掘計劃,因為之前對明朝定陵進行發掘時,一打開墓門令大量的空氣進入,立刻使很多珍貴的文物毀於一旦,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這一炮意外炸出三根粘貼著金屬物體的石條,專家說炸出帝陵入口了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周總理就在報告上批示:“ 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正因為周總理的遠見卓識,否定了這次發掘,及時阻止了這種破壞文物的行為,這才使這座千年的帝陵保存完好,一直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