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拼多多「低價茅台」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7月26日,拼多多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從成立到上市,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阿里用了5年,而拼多多隻用了短短3年。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然而,上市之後拼多多卻激起眾多聲討之聲。7月28日,著名家電品牌創維發表聲明稱,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並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的全部法律責任。

《新京報》發佈了“拼多多正在成為新一代假貨們的聚集地”的文章,曝出了拼多多平臺上充斥小米視界、三星視聽和VDVD手機等眾多山寨品牌。

不僅僅是知名的家電,日化類產品、圖書類產品假貨擦邊產品也不少。

7月29日上午,童話故事大王鄭淵潔曾在微博上表示,多位讀者向其舉報拼多多上的店鋪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這給其和讀者造成了損失,於是他要舉報拼多多。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鄭淵潔舉報拼多多

對於售賣盜版書籍一事,據網易科技報道,拼多多法務負責人杏子表示,事件發生後拼多多已經及時與鄭淵潔取得了聯繫,並在1小時內進行了處理。

拼多多的這名法務人員還表示,拼多多設立了盜版書籍的專門通道。

此外,據報道,對於拼多多上售賣的低價茅臺酒,拼多多創始人達達表示,在進行了全店排查後,已經對商品進行了處理並對店鋪進行了封禁。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除了茅臺,拼多多的葡萄酒板塊也如此。WBO查詢之後發現主要是3種亂象:

1、 擦邊知名品牌,涉嫌侵犯知名品牌的產權,商標攀附現象普遍。特別是涉及到一些知名的葡萄酒頭部品牌。

2、 誤導性宣傳。明明是國內灌裝的葡萄酒,賣家想法設法暗示是原瓶進口,誤導消費者。

3、超低價格進口葡萄酒,品質和保存條件難以保證。比如69.9元一箱的法國原酒進口紅酒,單瓶價格摺合11.65元,含稅收(散酒關稅20%)、包裝、運費,酒體質量可想而知多麼低劣。

拼多多的生存邏輯

有媒體分析:拼多多是受益於中國移動互聯網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帶來的消費升級。但這種極致低價的模式,又是通過對消費升級進行提前透支來創造的一種表面繁榮。而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則更是劣幣驅逐良幣,以“消費升級”之名,行“消費降級”之實了。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葡萄酒策劃人王德惠把葡萄酒消費者分為三個層級:

1、葡萄酒入門級消費者。

2、葡萄酒進階級消費者。

3、葡萄酒愛好者。入門級消費者有數億,進階級消費者有數千萬,愛好者級消費者有數百萬。

而拼多多正是瞄準了入門級消費者,正是其宣傳的3億消費者。

拼多多的商業邏輯除了滿足這種低端需求外,還滿足了一些賣家的需求。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有部分葡萄酒產區,近年來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持續降低,又缺乏龍頭企業和品牌,原有的一些酒廠轉型不成功之後,淪落成進口原酒灌裝廠,這些產能需要釋放,而一二線城市相對消費成熟、理性,所以大量的所謂進口原酒灌裝產品就流入了電商渠道和三四線小型超市渠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指出。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精品酒、名牌產品目前很難與拼多多合作

拼多多對於葡萄酒行業的影響,有行業人士認為:拼多多的定位決定了精品酒經銷商不可能與之合作。而對於平民化的葡萄酒品牌來說目前也存在合作難題,首先是銷售環境差,知名品牌不可能與假貨、山寨為伍。

其次,價格問題。品牌葡萄酒比較在意價格體系的穩定,拼多多的拼單模式可能會對線下經銷商體系帶來威脅。

觀點|拼多多“低價茅臺”都被封禁!名牌酒很難與其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