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被調劑到歷史專業是一種什麼體驗?

罕默德


我本科專業是歷史學,被調劑的,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

高考填志願我填的是英語、日語、文學。沒想到我報考的這三個專業都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分到我們外省的名額就更少。當我接到通知書上看到歷史專業的時候,真的是一臉傻懵,我對歷史很不感冒啊,這特麼不是折磨我嗎。

(1)換專業?開學發現我們系60人,99%都是調劑的。大家基本對歷史都沒興趣,想換專業,我也是其中之一。後來打聽了一下,換專業真的很坑。首先,大二才能轉專業,要修滿歷史專業大一所有的課程學分,大二還要把你轉到專業的大一的課程和學分補起來。其次,交5000費用,你還需要找到熟人打招呼。畢竟,想轉專業的那麼多人。鑑於這樣的苛刻條件,我們系只有2名成功轉了,我們寢室一個成功轉到商學院會計專業,她大一基本泡在圖書館。商學院是大院,人多入黨指標也多,就業也比我們好。

(2)學習體驗。因為調劑,大部分人對學習都不太熱情,又加上大家基本是文科生,高中歷史也基本對中國史世界史都學了個輪廓,上課的老師教授方式也很古板刻板,大家覺得枯燥乏味。逃課的人大有人在。學習態度基本分三種:第一種是佛系基本不學習,考試抱佛腳連蒙帶抄,以男生和幾個女生為主;第二種是殭屍狀態,機械記筆記背書,沒有激情沒有目的;第三種是針對學習,平時也學但不死板刻苦,考試時候拼命學,我屬於第三種。學習也無所謂喜歡與不喜歡,為了獎學金,瘋狂又認真的看書背書寫論文,學業還算可以,該拿的獎學金基本都拿到了。但是我也經常逃課,即使專業課也是如此。我也很少做筆記,筆記都是半途而廢。後來我讀研了,慢慢對歷史有點感覺了,現在工作也跟歷史相關,挺好的,基本屬於後知後覺型。

(3)怎麼辦?如果你被調劑了,轉專業不難,儘量轉到你喜歡的專業,如果轉專業也難,你怎麼辦?擺正心態,儘量學好學業,拿點獎學金,或者花時間學習你感興趣的東西,千萬別睡覺、打遊戲度日。當然有的老師上課比較有意思,有個世界史的老師一個學期書上內容一點都不講,因為她是做民俗的,天天就是吹吹牛逼講講奇聞軼事;有個世界史的女老師也不講課,每天課上就是分享自己的讀書歲月;還有個老師,上課很激情,肢體語言特別豐富。總體來講,比哲學以及其他同樣冷門不好找工作的專業來說,歷史專業還是蠻有意思的。

你不知道你未來會有怎樣的選擇,所以,儘量走好你的每一步,人生最重要的選擇就是你年輕時候做的選擇。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學者 汪文麗


季我努學社


被調劑也是一番資源分配,分優者先,從這點是公平的;但具體到個人而言,就是痛苦的。不過回過頭來看,其中卻有幾分有趣。

高考從來都是幾家歡樂幾十家愁,我算幸運的,進入一個不錯的985。那是估分報志願的最後一年。

小插曲:估分報志願就是一場豪賭。前面那年有個女孩子,全省文科前十,但他估分比較低,然後一本A類報的湘潭大學,然後就去了。其實那時候前二十基本可以去清華北大。

當然還有個哥報的同濟,估的也差不多,結果差了一點,然後就山西大學了。

我比他們運氣好太多了,多了一點。

自己報的金融、經濟、圖書館學。最想去的就是經濟,然並卵。自己就去了第三個。嚴格說這不算調劑,是自我選擇。但我當時總覺得是調劑。

來了大學,死活不願意學。當時想我學這幹啥,完全沒有意義。

大一上走高中路子,好好學。

大一下巨迷茫,沒明沒夜打了半年遊戲。

大二上雙修了歷史,狀態對過來了。天天上課。

之後就是每學期20多門課,40多個學分。

大三下準備考研(學習成績差,不能保;而且社科保研低,只有百分之十),這學期修了26個學分。

大四上都有兩門課。反正死活熬過來了。

好的一面沒掛科,也慢慢清晰自己要幹啥;

壞的一面,英語差,沒時間學變得更差。

(最有勇氣的就是考研我不服從任何調劑,校內、校外都不。爭取自我主導一下自己。現在看著挺二逼,但人總得有點氣節。)

四年裡,本專業認真學了三門課:傳播學、微觀經濟學、信息經濟學。

其實還挺有用的:歷史這邊流行形象變遷,其實從傳播學裡面拆點就可以了;不均衡、博弈論引入歷史研究非常容易釐清思路。微經能讓我勉強聽懂經濟學朋友討論的問題。

陰差陽錯,許多事也說不清;其實當時多學點或許更有用。(這年頭把社科引入人文的挺多的。)

繼續說下考研,考研我就不考本專業了。考歷史。倒不是因為不考數學,本專業也不考數學。

講個小插曲:
我有段時間很糾結我要不要考工商管理,後來查了查英語要求高,沒法弄。還是歷史吧,而且熟人多。

考上依然是運氣好,英語竟然可以過了。然後就混到了今天。準備讀博被卡主了。

正在糾結中。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學好英語最重要。專業課會、數學會都無所謂。英語解決了就很自在了。

(好多年了,現在我很願意去圖書館工作。人生還沒走多遠,觀點就可以輪迴了。)


一枚明粉


很多大學讀歷史的是不是都有過被調劑的經歷?我的很多歷史系大學同學都有這段經歷。我是1991年考上西南師大(現名西南大學)的,那個時候,歷史系真的不受寵,沒有多少人願意報考歷史系,所以我們班90餘人,有相當一部分是調劑到歷史系的,歷史系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古董系”,貼的標籤的老舊,沉悶,沒有活力。

我是不是被調劑到歷史系的,真的記得不太清楚了,但我清楚地記得,當年填高考志願時,第一志願是中文系,但終究未能得償所願。拿到大學通知書時,心裡還是有些鬱悶的。當年我只填了一所師範大學,結果就被師範大學錄取了,而且還錄取到歷史專業,在高考所有科目中,歷史得分是最低的。或許,這就是緣分吧,歷史成績不太好,讓我在大學繼續學歷史,四年再好好補一補。的確,有很多同學似乎並不喜歡學歷史,大一的時候,我的精神狀態很不好,畢竟這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期末考試前,老師佈置二十道問題,選考其中幾道題,考前我們挑燈夜戰背答案,那是每個寢室考前的一道風景,當然,這樣其實是學不到知識的。

但這樣下去顯然不行。當自己想明白了之後,當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後,發現歷史系其實也很不錯。文史不分家,歷史則更博大精深,與古人聊天對話,很有意思。大二的時候,漸漸愛上歷史,去圖書館看了不少歷史書籍,收穫還是很大的,也能拿到獎學金了。很多人說學歷史沒有用,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在潛移默化的提升個人能力,都是有用的。讀歷史系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大一的時候我用這個空閒時打牌,吃火鍋,混日子,大二的時候,我開始用這個空閒的時間選修其他專業,我選修了廣告海報設計,利用週末到小型廣告公司打工,這段經歷對我畢業分配其實也是很有用的。另外,歷史系很活躍,活動很多,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1995年大學畢業的時候,畢業分配情況真的很不錯,絕大部分同學都分配去了北京,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昆明這幾座城市,有十幾個同學畢業分配直接去了機關,企業,報社等單位。現在,我們系很多同學已經不在學校教書了,各行各業都有,很多同學發展得都很不錯。

我時常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哪些是熱門專業,哪些是冷門專業,哪些專業就業形勢很好,哪些專業就業形勢很慘。其實有時我們真的很難把握住熱門冷門專業,因為大學要讀四年,而四年,熱門專業變成冷門專業,冷門專業變成熱門專業,也是有可能的。

最終,我們可能無法選擇專業,但我們可以選擇努力,這是最關鍵的。


途蟲的百味人生


這位同學,你何須煩惱呢?

第一,你的志願之所以被調劑根本原因就是你的高考分數低於你的理想專業。如果你對歷史學毫無興趣的話,此時你完全可以選擇復讀,或者是在大一讀完一學期申請轉專業。申請轉專業雖然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規定,但是一般來說還是有機會的。


第二,歷史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科分類,與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並列為12個學科門類。歷史學內涵豐富,是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在大學的歷史學專業學習上,一般需要學習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史、歷史文選、社會生活史、國際關係史等等專業課程。當然像英語、計算機、體育等公共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而言之,歷史學本身是很有趣的。但是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不必強迫自己學習歷史。也不要搞得分到歷史專業就天塌地陷了一般,沒有這麼可怕。



餅子看書


歷史專業並不差,首先一點就是就業壓力沒有其他專業大,因為很多學校開辦的就很少,而社會需求量卻相對較大。

如果你認為被調劑到歷史專業就是差的話,那麼說明你自己本身就很差!


許迣傾情66356149


本人就是今年剛被調劑過來的大一新生,我最開始的第一志願填的是英語(當然裡面有許多家人的因素),但自從大學裡開始學習歷史後,發現它並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無趣,我們的教授也很幽默風趣,所以我漸漸愛上了歷史,特別是世界史,最近又愛上了看各類歷史相關的書籍和BBC的歷史記錄片。總結一句話,如果你發現了一件事情的有趣之處,你就會改變想法愛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