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最鼎盛的“豪門”,當屬大邑縣的劉氏家族。這個家族最有名的三個人,一個是因率川軍抗日出名的劉湘,一個是出任四川主席的劉文輝,還有一個是大地主劉文彩。

劉氏一族因為這三人,迎來最鼎盛的時代,他們後來在家鄉大邑縣安仁鎮修建了數處設計考究的公館,成為迄今國內罕見的規模巨大的公館建築群落,也見證著四川百年以來的風雲變化。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資料圖

劉家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發達的,劉家祖籍原在安徽,明末遷到四川時,還遭遇農民軍首領張獻忠的屠川之難,從此隱姓埋名,在川西的名山一帶生活,世代務農讀書。

大約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劉家的狀況逐漸好了起來,當家人劉宗賢有三子,老二劉公敬考中了武秀才,在當地有了些名望。劉公敬的四個兒子中,販賣稻穀的長子劉文剛一支最興旺,劉文剛又生了三子,老大元勳,老二元樹,老三元聰。劉元勳後來改名劉湘,就是民國年間的“四川王”。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資料圖

而劉宗賢的三子劉公贊,則走的商業路線,耕地種糧,後遷至四川大邑一帶,創辦的酒坊在當地聞名遐邇。劉公贊有六個兒子,最小的兩個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大地主劉文彩,和後來跟隨劉湘走上政途發跡的劉文輝。

算起來,劉湘比劉文輝大5歲,但按照輩份,他還是得尊稱劉文輝一聲“么爸”。

清廷宣告廢除科舉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不少文武學堂,編練新軍。17歲的時候,劉湘瞞著家人報考四川武備學堂陸軍弁目隊被錄取,畢業後分配到剛組建不久的新軍當見習官。四川武備學堂是四川創辦的第一所軍事學堂,畢業生控制了川軍的各級領導權。1912年,22歲的劉湘接替楊森,擔任第二營營長,駐守四川瀘州,此後步步升遷,由旅長、師長、軍長到總司令。據說到30年代,劉湘在四川掌控的兵馬最少能達10萬。

而就在劉湘接任瀘州的2年前,他的“么爸”劉文輝考上了成都陸軍小學,劉文輝從小聰明有悟性,報考軍校這年他只有13歲,卻虛報年齡為16歲。據說他在參加入學考試時,發表了一番議論:“欲強國必先練兵,兵不強則不能御外侮,將兆瓜分之禍。裕國必先富民,富民之道在興工固農,救民之道在因勢利導……”雖然離題萬里,誇誇其談,卻讓當時學校的校長拍案稱奇,破格錄取。這以後,劉文輝又相繼進入陸軍中學、保定軍官學校,由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資料圖

1917年,22歲的劉文輝從保定軍校第二期讀完炮科畢業,大哥劉文淵陪他到成都,拜望已是川軍將領的堂侄劉湘。在劉湘的提攜下,劉文輝的晉升之路走得格外順利。直到20年代末期,劉文輝、劉湘叔侄二人勢力幾乎能佔據川內的半壁江山。

劉文輝羽翼的豐滿,除了侄兒劉湘在軍政上的支持,還有他的親哥哥劉文彩不得不提。劉文彩跟劉文輝一開始的選擇不一樣,他繼承了家裡經商的傳統,從賣糧賣酒,到後來開商號辦實業。弟弟當上督軍,劉文彩為其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從此以後劉文輝發展勢力,提升權位,都跟劉文彩的“鼎力相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反過來,劉文輝在川內逐漸遞增的影響力,也為劉文彩商業規模的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後臺保障。

他賺錢的範圍越來越廣,從銀號到商號、從信用放貸到變相高利貸、從辦加工作坊到近代工業企業、從田賦預徵到統稅雜捐,都駕輕就熟。為了弄到錢,只要有賺頭的劉文彩都幹。川南一代的菸草行業一度被劉文彩壟斷,他種植罌粟,販賣鴉片,牟取鉅額暴利,直到現在,他曾經居住的“豪宅”裡用來儲存鴉片的“水牢”也讓人瞠目結舌。

劉文彩、劉文輝發跡以後,回家鄉大邑縣修了規模巨大、設計講究的公館,平時生活居住,必要時還能為駐軍提供良好的場所。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比如除了著名的劉氏莊園公館群,劉氏家族還先後修建了劉元瑄公館、劉元琥公館、楊孟高公館、陳月生公館等,公館院落自成一體,又互相連接,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公館建築群落。公館群落所在的位置,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安仁古鎮。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1922年,在西南軍閥的混戰之中,劉湘兵敗被迫辭職退居幕後,劉文輝派兵護送劉湘回到大邑老家。但此時的“樵山漁水,息影鄉園”,並不是劉湘最後的結局,更不會是他的目標。在未來,他將東山再起、易幟整軍一統四川,抗戰爆發後,又成為全國新舊軍閥中,唯一的一個主動請纓並親率30萬川軍出川抗日的人,直到經年勞累僅48歲就病死在戰場之上。

在大邑韜光養晦的這段時間,大概是劉湘生命中最後一段平靜的時光。熟悉的兒時風景在眼前,兄弟、家人在身邊,他們修建起各成規模的公館,院子連著院子,種滿香樟、柚子、桂花和紫薇。柚子寓意“多子多福,保佑子孫”,劉氏家族的後人們也的確興隆昌盛,比如後來接過叔叔們衣缽的劉元瑄、劉元琥等人,後來成長為四川軍政的實際掌權人,延續著家族的輝煌。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劉氏家族,在劉湘、劉文輝等人的時代,在四川的影響力達到巔峰,大邑當地曾有“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完”之說,“天府豪門”的美譽,直到現在也還是老一輩人口中的念念不忘的談資。據史料記載,民國時,劉家出的縣團級以上軍政官員前後有近50人。

1949年以後,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舊時代的軍閥體系漸漸歸於沉寂衰亡,劉家的輝煌也逐漸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只剩下那些或壯觀或精緻的院落小樓,依然靜靜佇立在安仁的土地上。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它們經歷過一代代主人和過客,見證著數不清的不為外人道的故事,承載著四川近百年的歷史。

文史古韻|上世紀30年代的“四川豪門”,劉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