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顧問一說,外網都知道中國學生是怎麼申請美國大學的了……

美國大學的中國申請者們分為很多種,其中有一路國際學校上來,到了申請季順其自然就在父母的各種安排下走上了美本之路,同時也有公立學校走到選擇大學的岔路口才決定申請美國大學的孩子。一位在中國幫助許多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美國顧問在兩個教育背景下浸淫多年,對於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給出了自己的觀察,其中不乏非常有價值的建議,讓我們一起一睹為快!

| SHANGHAI, China

| 發生地:上海

在我幫助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這些年裡,對於在中國環境下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我有一些細緻的總結和概括,但同時,也發生過一些生動難忘的故事讓我不至於陷入刻板印象中。

美國的大學申請方式與中國的入學方式大相徑庭。首先,最基本的不同就是中國奉行的是一考定終生,而美國的申請過程結合了分數、面試和每個學校獨特的招生要求等等。在中國,“大學university”指的是本科教育最理想的地方,而“學院college”則更像美國語境下的職業學院。在我和中國家長、學生交流初期,這一差異帶來了許多溝通上的困惑。

這位顧問一說,外網都知道中國學生是怎麼申請美國大學的了……

中國的大學排名對於畢業後就業和未來的職業成功都有很重要的決定作用,你在哪裡上大學也會影響你的婚姻前景。此外,畢業生在他們大學周邊城市找工作是非常常見的。你學習的地方往往會成為你工作、生活和成家的地方。

當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的申請過程時,這條路上其實佈滿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差異。首先,即使是最常用的Common App也有很多差異。

在Common App的主體部分,學生需要填寫大量基本信息,一篇150字的簡短文章和一篇大約550字的個人陳述。他們還需要列出自己獲得的獎項(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和參加的課外活動。另外,大多數學校都要求學生提交補充文書。在文書中,中國學生遇到的主要困難往往不是英語能力,而是寫作風格

寫作風格

中國的書面語言通常是簡潔、不那麼直接的,他們往往使用含糊的、詩意的、誇張的

詞和短語來表達意思。使用成語是博學的象徵,一篇好的中文文章最後一段應該以一個昇華的語句來結尾。所有這些在中文裡都很美。

這位顧問一說,外網都知道中國學生是怎麼申請美國大學的了……

不幸的是,它在英語中卻讀起來很可怕,因為在英文語境下,最好的文章風格是 直接的,使用清晰的 單詞,而且其文章所涵蓋的豐富意義是從生活記事中提取出來的。因此,在寫文書的時候,需要中國學生以英文的思維來處理文章的風格和內容,而大多數中國的語文老師卻不擅長提供這樣的輔導。

“正確答案”

另外,我發現即使是在文書這樣的問題上,中國學生也會常問:“什麼是正確的答案?”他們幾乎無法想象沒有“正確答案”,因為即使在高中的人文課程中,也總有“正確答案”。

這位顧問一說,外網都知道中國學生是怎麼申請美國大學的了……

通常,他們在文書上期待的“正確答案”是其他人大獲成功的文書主題,每年會有許多中國學生在他們的文書中使用一些雷同的主題,這些主題靈感來源於他們讀到、聽到或和朋友討論過的上一年申請者們寫的優秀文書。

我不能說美國學生不會這樣做,只是這個現象在中國更為常見。最近,在申請者中相當風靡的一個主題是“想要與眾不同”。

推薦信

需要隨Common App附上的還有顧問和老師提供的推薦信。中國公立高中沒有配備顧問人員,而且這些學校的課堂規模多達50位學生,老師一般只能通過分數來了解學生。學生通常會選擇他們的任課老師作為他們的“顧問”。

這位顧問一說,外網都知道中國學生是怎麼申請美國大學的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顧問和老師會讓學生自己來寫推薦信,然後老師直接簽字。造成這一現象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老師不知道如何寫美國學校所期望的那種推薦信;

☑ 老師沒有時間,他們也不認為這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 可能處於面子的考慮(雖然我完全是猜測,但在一個關係作為辦成事情的潤滑劑的土地上,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 老師不會寫英語,只能寫中文版本推薦信,中國學生會把中文版本推薦信寄給官方翻譯機構翻譯成語義通順的英文版本。

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美國推薦制度真正的意義都無法體現出來,因為結果都是假的。學生們知道他們不應該自己寫這些推薦信,但如果老師真的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這些學生通常也別無選擇。

當然,考試往往被學生看做是申請的主要部分,但它同時更是家長心目中申請的主要部分。想在夏天做志願活動的學生經常被父母要求參加SAT或託福的學習課程。

每個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SAT的總分上。

這位顧問一說,外網都知道中國學生是怎麼申請美國大學的了……

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數學成績都能達到700多分,但他們總是難以理解,為什麼大多數學院和大學會更關注他們的批判性閱讀成績,而不是整體成績。他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分數較低的人反而被錄取,而分數高的學生卻被淘汰。

我輔導過的大多數學生都非常希望以“正確”的方式來完成申請過程。他們知道他們不應該自己寫推薦信。他們會非常努力,重新思考自己應該以怎樣的寫作風格處理文書。他們會對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感到興奮。

儘管如此,他們的父母卻更為擔憂,學生們也經常在父母的想法和我的建議之間艱難平衡著。經歷整個申請過程遠不止填寫表格這麼簡單,它實際上是一條向不同文化靠近的新徵程。

最後給出一個學習寫作文書的小建議:

TIPS:

閱讀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對掌握文書寫作風格非常有用,但閱讀19世紀英國文學往往會再次強化中國學生華麗、意味深長的寫作風格。學生可以依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調整下閱讀的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