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顾问一说,外网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怎么申请美国大学的了……

美国大学的中国申请者们分为很多种,其中有一路国际学校上来,到了申请季顺其自然就在父母的各种安排下走上了美本之路,同时也有公立学校走到选择大学的岔路口才决定申请美国大学的孩子。一位在中国帮助许多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美国顾问在两个教育背景下浸淫多年,对于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其中不乏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让我们一起一睹为快!

| SHANGHAI, China

| 发生地:上海

在我帮助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这些年里,对于在中国环境下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我有一些细致的总结和概括,但同时,也发生过一些生动难忘的故事让我不至于陷入刻板印象中。

美国的大学申请方式与中国的入学方式大相径庭。首先,最基本的不同就是中国奉行的是一考定终生,而美国的申请过程结合了分数、面试和每个学校独特的招生要求等等。在中国,“大学university”指的是本科教育最理想的地方,而“学院college”则更像美国语境下的职业学院。在我和中国家长、学生交流初期,这一差异带来了许多沟通上的困惑。

这位顾问一说,外网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怎么申请美国大学的了……

中国的大学排名对于毕业后就业和未来的职业成功都有很重要的决定作用,你在哪里上大学也会影响你的婚姻前景。此外,毕业生在他们大学周边城市找工作是非常常见的。你学习的地方往往会成为你工作、生活和成家的地方。

当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时,这条路上其实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首先,即使是最常用的Common App也有很多差异。

在Common App的主体部分,学生需要填写大量基本信息,一篇150字的简短文章和一篇大约550字的个人陈述。他们还需要列出自己获得的奖项(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和参加的课外活动。另外,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生提交补充文书。在文书中,中国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往往不是英语能力,而是写作风格

写作风格

中国的书面语言通常是简洁、不那么直接的,他们往往使用含糊的、诗意的、夸张的

词和短语来表达意思。使用成语是博学的象征,一篇好的中文文章最后一段应该以一个升华的语句来结尾。所有这些在中文里都很美。

这位顾问一说,外网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怎么申请美国大学的了……

不幸的是,它在英语中却读起来很可怕,因为在英文语境下,最好的文章风格是 直接的,使用清晰的 单词,而且其文章所涵盖的丰富意义是从生活记事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在写文书的时候,需要中国学生以英文的思维来处理文章的风格和内容,而大多数中国的语文老师却不擅长提供这样的辅导。

“正确答案”

另外,我发现即使是在文书这样的问题上,中国学生也会常问:“什么是正确的答案?”他们几乎无法想象没有“正确答案”,因为即使在高中的人文课程中,也总有“正确答案”。

这位顾问一说,外网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怎么申请美国大学的了……

通常,他们在文书上期待的“正确答案”是其他人大获成功的文书主题,每年会有许多中国学生在他们的文书中使用一些雷同的主题,这些主题灵感来源于他们读到、听到或和朋友讨论过的上一年申请者们写的优秀文书。

我不能说美国学生不会这样做,只是这个现象在中国更为常见。最近,在申请者中相当风靡的一个主题是“想要与众不同”。

推荐信

需要随Common App附上的还有顾问和老师提供的推荐信。中国公立高中没有配备顾问人员,而且这些学校的课堂规模多达50位学生,老师一般只能通过分数来了解学生。学生通常会选择他们的任课老师作为他们的“顾问”。

这位顾问一说,外网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怎么申请美国大学的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顾问和老师会让学生自己来写推荐信,然后老师直接签字。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老师不知道如何写美国学校所期望的那种推荐信;

☑ 老师没有时间,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 可能处于面子的考虑(虽然我完全是猜测,但在一个关系作为办成事情的润滑剂的土地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 老师不会写英语,只能写中文版本推荐信,中国学生会把中文版本推荐信寄给官方翻译机构翻译成语义通顺的英文版本。

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美国推荐制度真正的意义都无法体现出来,因为结果都是假的。学生们知道他们不应该自己写这些推荐信,但如果老师真的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这些学生通常也别无选择。

当然,考试往往被学生看做是申请的主要部分,但它同时更是家长心目中申请的主要部分。想在夏天做志愿活动的学生经常被父母要求参加SAT或托福的学习课程。

每个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SAT的总分上。

这位顾问一说,外网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怎么申请美国大学的了……

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达到700多分,但他们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学院和大学会更关注他们的批判性阅读成绩,而不是整体成绩。他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分数较低的人反而被录取,而分数高的学生却被淘汰。

我辅导过的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希望以“正确”的方式来完成申请过程。他们知道他们不应该自己写推荐信。他们会非常努力,重新思考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写作风格处理文书。他们会对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感到兴奋。

尽管如此,他们的父母却更为担忧,学生们也经常在父母的想法和我的建议之间艰难平衡着。经历整个申请过程远不止填写表格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一条向不同文化靠近的新征程。

最后给出一个学习写作文书的小建议:

TIPS:

阅读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掌握文书写作风格非常有用,但阅读19世纪英国文学往往会再次强化中国学生华丽、意味深长的写作风格。学生可以依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下阅读的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