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日報|劉永好:500億新布局;「以草養桃」種植模式被驗證

三農日報|劉永好:500億新佈局;“以草養桃”種植模式被驗證

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衝進去的時候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衝進去。

三農日報,尋找新商機!一起來和農業君尋找屬於你的未來財富吧...

「頭條要聞」

1、國家發改委發佈報告顯示 我國農業結構向優態勢明顯

國家發改委昨天發佈報告稱,今年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局起步之年,上半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尤其農業結構向優態勢明顯。同時,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農村發展新動能正在增強。多位業內專家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綠色發展。

報告顯示,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農業結構向優態勢明顯,預計早稻面積減少600萬畝,同比減少7%左右,大豆麵積增加900多萬畝,同比增加7%。

2、打造“農業硅谷”!全國首個國家級“農創園”南京開建

近日,全國首個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區(以下簡稱“農創園”)項目開工建設並舉辦發展推介大會。這個“國字頭”園區自誕生之初就肩負使命:打造中國的“農業硅谷”、讓農業綻放“科技之花”。

3、農業農村部:全國肉雞規模化率達79%

農業農村部指出目前,全國肉雞規模化率已達到79%,遠高於其他畜種的規模化率。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加強肉雞產業研究,將肉雞產業發展列入相關畜牧業規劃,強化產業指導,積極協調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適應“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加大肉雞產業發展支持力度。

「地方要聞」

4、財政支持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

近日,廣東省農業廳出臺了《關於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堅持“誰使用誰交回、誰銷售誰收集、誰生產誰處置”的原則,建立以“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為主要模式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農藥生產企業、農藥經營者不履行農藥廢棄物回收義務的,將按《農藥管理條例》規定予以嚴懲。

5、阿里巴巴興農扶貧四川站正式啟動 四川20縣域入駐

三農日報|劉永好:500億新佈局;“以草養桃”種植模式被驗證

近日,阿里巴巴興農扶貧四川站啟動儀式在成都隆重舉行,農村淘寶“興農扶貧”戰略正式落地四川。

據悉,此次儀式的目的在於更高效地推進農村扶貧工作,將農產品與電商結合,積極推進電商興農扶貧,服務鄉村振興,幫助農戶搭上電商快車實現脫貧,把四川農產品賣到全國去,實現農民增收,打造特色農業品牌,通過多種方式打造品牌認知度。共同促進四川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精準脫貧,突顯企業的社會責任,共謀鄉村振興、精準脫貧之路。

6、哈密瓜在桂林龍勝種植首獲成功

日前,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馬堤村民合組,有一片試驗基地引起了龍勝人的驚歎,“龍勝也能種植哈密瓜啦!”素有“瓜中之王”美稱的哈密瓜已在該基地試種成功。

「產業要聞」

7、西瓜視頻與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展開合作

近日,西瓜視頻與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在楊凌召開戰略合作發佈會。雙方宣佈將以短視頻的形式向全國乃至世界範圍推廣楊凌的高新農業技術、農業科技成果等,讓有價值的農技、農業信息實現普惠,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典範。

8、天天果園社區生鮮店CityFarm好菜集全面盈利

近日,億邦動力獲悉,目前,天天果園的社區生鮮店“City Farm好菜集”已在上海開出8店,年內計劃在上海中高端社區配套新開20家店,現有店鋪均已實現盈利,店鋪平均面積150平方米,日均訂單量500。

9、農資人注意:這十大變化,會把你踢出局

三農日報|劉永好:500億新佈局;“以草養桃”種植模式被驗證

一、規模龍頭企業比較少 行業整體核心競爭力弱;二、研發費用投入少,自主知識產權化合物少;三、農資互聯網退燒,大部分蹭熱度企業退出;四、土地流轉加速,農資銷售進入大戶主權時代;五、終端服務為王,開啟新零售時代;六、專業服務組織出現,行業分工更加細緻;七、植物無人機應用技術日益成熟,種地大戶成為主力軍; 八、各類作物大王湧現,營銷更加專一化;九、行業政策日益嚴厲,市場經營將更加規範化;十、智能化湧進農業領域,農業未來會進入大數據時代。

「新商機」

10、“以草養桃”種植新模式

“種田要除草”是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識,但當地桃農反其道行之卻取得了良好效果。 無錫市洛社鎮華圻村桃農孫建勤在5年前一次到外地考察時偶然發現別人的桃樹不除草反而長勢喜人,一點都不受雜草吸收營養的影響。於是他請教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專門購買了紫雲英種子在試驗田裡播撒,來年長出的桃子不僅果型飽滿,水口更足,產量還比不種草的桃園增加20%多。嚐到甜頭的孫建勤決定全面實施新技術,將紫雲英和原先在田間的野豌豆、鵝腸草鋪滿全部100多畝桃園和葡萄園。許多老果農聞訊趕來,紛紛勸說趕緊剷除雜草。胸有成竹的孫建勤頂住壓力,終於在去年夏天獲得經濟效益翻番的成果。

「人物」

11、劉永好:5年內將投資農業500億

三農日報|劉永好:500億新佈局;“以草養桃”種植模式被驗證

在2018年博鰲論壇轉型中的農民與農村分論壇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新希望未來5年將投資500億在現代化養殖和電商佈局等,同時計劃五年培訓10萬農業人才,包括農場主、農業電商從業者等。

12、隆平高科董秘尹賢文:種業是“農業芯片” 2025年要進全球前五

隆平高科董秘、投資總監尹賢文表示,“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典型的高科技行業,與生物醫藥等行業具較高的類似性。他認為,雖然在中國市場,隆平高科的雜交水稻市場佔有率超過30%且仍在快速提高。但公司更重要的是放眼國際,2025年進軍全球前五,“打造民族種業的航母,護航國家糧食安全”。

點擊瞭解更多,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一起影響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