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爲啥那麼鮮?是雞的精華嗎?

鹹鮮的口味是中式菜餚重要的特徵之一,要想提鮮,最簡單的辦法是起鍋前加少許味精。

有很多人聽信網上的謠言,以為味精不安全,於是改用雞精等其他調味料。

雞精確實比味精的味道更濃郁,但這並不是因為裡面有很多雞肉精華。

雞精為啥那麼鮮?是雞的精華嗎?

其實雞精裡面最主要的成分還是味精,大約佔到40-50%。

同時還有呈味核苷酸二鈉、丙氨酸鈉、琥珀酸二鈉、酵母提取物等其他鮮味物質,以及澱粉、糖、鹽等輔助成分。

有做菜經驗的人會發現,如果用雞精提鮮,需要的量比味精少得多,這個秘密就來自“呈味核苷酸”,一種常用食品添加劑(增鮮劑)。

雞精為啥那麼鮮?是雞的精華嗎?

【天然的鮮味】

天然的鮮味物質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氨基酸,例如穀氨酸(味精)、丙氨酸、天冬氨酸等;一類是核苷酸,例如肌苷酸、鳥苷酸、黃苷酸、腺苷酸等。

核苷酸你應該不陌生,因為DNA就是用它搭建起來的遺傳密碼。

一百多年前,日本科學家在研究鮮味的時候,首先在鰹魚中發現了具有鮮味的肌苷酸,另一組日本科學家又在蘑菇中發現具有鮮味的鳥苷酸,這些有鮮味的核苷酸就被稱為“呈味核苷酸”。

隨後的研究發現,許多食物中都有微量呈味核苷酸。

例如肌苷酸大量存在於牛肉、雞肉、豬肉等肉類產品和魚類等海產品中,鳥苷酸大量存在於香菇、牛肝菌等菌菇中。

因此,中式烹飪用雞肉調製高湯,歐美廚子用牛肉熬製鮮湯,東北名菜小雞燉蘑菇,我媽在熬雞湯的時候喜歡加幾個香菇,這些“民間智慧”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當然也有氨基酸的鮮味因素)。

雞精為啥那麼鮮?是雞的精華嗎?

之所以雞精比味精鮮,是因為呈味核苷酸和味精在一起的時候,可以成倍的增加味精的鮮度。

比如常見的雞精添加呈味核苷酸2-4%,其鮮味大約是味精的3-5倍!

不僅如此,復配之後的鮮味更純正,後味更綿長,還能掩蓋食物中的苦味、焦味等不好的味道。

所以以後還是用雞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