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政權更迭,中國人心中的「巴鐵」會變嗎?

巴政權更迭,中國人心中的“巴鐵”會變嗎?

邱 林

巴基斯坦7月25日迎來五年一度的大選,代表正義運動黨的候選人、前板球世界冠軍伊姆蘭·汗26日宣稱在巴基斯坦大選中獲勝。據巴國民議會選舉當天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正義運動黨已獲得272個國民議會議席中的超過100席,大幅領先於穆盟的71席以及人民黨的39席,將打破該國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與人民黨“輪流坐莊”的局面。

巴基斯坦《黎明報》曾刊登報道稱,伊姆蘭·汗在去年7月把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拉下臺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組織大規模的遊行和反腐集會等活動中,都少不了伊姆蘭·汗和其領導的正義運動黨的影子。他也藉此機會向選民喊話,爭取更多厭惡貪腐、盼望改革的選民支持。

伊姆蘭•汗憑藉強硬的反腐立場博得了大量支持者,他承諾要帶來一個全新的巴基斯坦。他在競選集會上號召:“是時刻站起來拒絕腐敗的穆斯林聯盟,他們蠶食了所有的資本,導致國家破產。”

隨著巴基斯坦的政權更迭,人們擔心,對中國十分友好的“巴鐵”是否發生變化?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安全利益,其靠山關係並不總是鐵的。因為今天巴基斯坦可以靠中國,明天也可能投靠西方。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巴基斯坦還被美國當做盟友,遏制前蘇聯在阿富汗的勢力以及印度的核計劃。

一個國家政權更迭後,贏得大選的在野黨變成執政黨後,其執政意志和國際形勢變化對雙邊關係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最簡單的辦法是,以前政府貪腐為名,對之前與其他國家簽署的合作項目進行重新審查,甚至取消。

例如,從2015年斯里蘭卡、2016年緬甸,到今年5月的馬來西亞的政權更迭後,與中國的關係發生搖擺。特別是過去中國與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簽署的港口、水電、鐵路等的投資協議,要麼被現政府擱置,即使上馬的項目也被迫停下來;要麼聲稱對投資項目進行審查,或者重新談判。

因此,一些外媒看到馬來西亞新當選總理馬哈蒂爾希望重新考慮幾個中資項目,開始期待巴基斯坦的伊姆蘭·汗,能效仿“馬來西亞模式”“緬甸模式”。

然而,也有觀察家認為,雖然巴基斯坦政權發生更迭,但是,中國人基本不用擔心。不管是巴基斯坦那個政黨執政,還是軍人通過軍事政變上臺,巴基斯坦對中國都持友好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該國曆屆政府都把中國作為朋友,在許多國際場合支持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把巴基斯坦稱為“巴鐵”。

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之所以越來越“鐵”,其中的一個重推手就是印度。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中國和巴基斯坦有共同的對手——印度。安全上,只要有印度威脅在,巴基斯坦就得跟著中國。

巴基斯坦新政府上臺後最終要靠中國,正如中國也需要巴基斯坦牽制印度一般。經濟上,中國是世界第二在經濟體,巴基斯坦跟著中國有肉吃。兩國合作的中巴走廊規模宏大,其投資超過460億美元(約合3040億元人民幣)。這一項目已開展幾年,一旦撤退將是得不償失,巴基斯坦將失去幾十年的發展機遇。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像巴基斯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抱有越來越多的期待,在處理這些期待的過程中,中國不會損人利己。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溝通的一些細節,不一定在公共輿論上公開,但不代表中國就有求必應。

其實,巴基斯坦人十分清楚,中國在印度擁有自己的利益,印度在中國也擁有自己的利益。中國雖然與巴基斯坦關係很“鐵”,但並不等於同盟關係。中國並不想讓同巴基斯坦的關係,影響同印度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